• 阎锡山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阎锡山传

23 6.4折 36 九品

仅1件

北京怀柔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景占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4

上书时间2024-05-21

南阳华楼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景占魁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8720791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6页
  • 字数 4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阎锡山传》主人公阎锡山,是一个经历相当复杂而又颇具特色的人物。他在近代中国史上经历过从清王朝到民国以及由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的朝代更迭,参加过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也卷入过北洋军阀混战,发动过倒蒋的中原大战,进行过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他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推崇孔孟儒学,尊奉纲常名教,也留学过日本,接收了不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并将它们加以借鉴应用;他不甘落后,力图进取自强,也对现存种种社会弊端表示了不满,想要对它加以克服改造,却又患得患失,不敢从根本上触动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是想用折中的办法对一些社会矛盾加以调和;他在振兴山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也为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进行过一番努力,但同时,也给山西民众造成了不少灾难,并且为了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而不遗余力,不仅炮制了一套“理论”。还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
  阎锡山一贯信守“存在即真理,需要即合法”的政治理念,奉行“中的哲学”,主张“公道主义”,理想“大同世界”。他在风云变幻的中国政坛上,经过长期的历练,既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政治家,又变得工于心计,精于权衡,善于应变,诡谲狡诈,反复无常。他联冯又弃冯,拥蒋又反蒋,抗日又联日,联共又反共。在民国政坛翻云覆雨,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因此,蒋介石既称赞他“态度光明,意志坚定”,却又揶揄他是“诡而不正”的“晋文公”;冯玉祥夸他是“革命元勋”,又骂他“背信弃义”,“不是个好东西”;日本人捧他是“有雄才大略”,“是中国的伟人”,又说他“老奸巨猾”,是个“难以揣度的人物”;毛泽东对他在解决西安事变和抗战中的积极表现曾予以了高度评价,但后来又把他视为“人民公敌”,列入了重要战争罪犯的名单。
  阎锡山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在新与旧、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较量中,发生着大动荡、大变化,逐渐由旧变新,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大转型时期。这期间,中国社会既经历了从封建专制王朝到共和的巨大社会变革,也经受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这种剧烈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必然地要作用并影响于阎锡山,他提出的种种主张及其所采取的措施,正是其从维护本集团和本阶级以及国家民族利益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反复权衡后,对这种社会变化作出应对的结果。因此,这种应对就不能不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并且这种应对对山西乃至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就不可能是全属正面的,或是全属负面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社会这一历史时期中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性,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旧变新的艰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对于阎锡山的研究。也是对中国这一时期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正因为如此,所以,对阎锡山功过是非的评价,就有相当的难度。其实,只要把阎锡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及因此而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置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前进的方向这个角度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考察分析,还是能够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的。作者正是本着此意,在本人以往对阎锡山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近期研究的一些成果,撰写这部书稿的。
【作者简介】
  景占魁,山西临汾市人,1943年8月出生。1978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主要是山西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成果有著作:《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阎锡山官僚资本研究》、《阎锡山与同蒲铁路》、《山西通史解放战争时期卷》、《山西财政史近现代卷》、《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晋商与中国近代金融》。同时,在《晋阳学刊》、《经济问题》、《史志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从河边到东瀛的人生之旅
1.出生于百姓人家的阎锡山,在私塾和店铺里度过了青少年
2.考取武备学堂,东渡留学日本,改变了阎锡山的人生命运
3.几经努力,阎锡山升任新军标统,他利用职务之便,积聚革命力量

第二章辛亥风暴中的搏击
1.事出突然,阎锡山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举事,相应武昌起义
2.太原首义成功,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军政府都督
3.分兵三路,积极攻占全省;采取霹雳手段,安定省城秩序
4.与吴禄贞组织“燕晋联军”,力图阻止袁世凯北上,并攻取北京,然功败垂成
5.面对清军的大举进攻,进行顽强抵抗,率部转战于绥包一带
6.孙中山等为山西力争,阎锡山向袁世凯低头,终于重返太原掌权

第三章乱世纷争下的求存
1.反对袁氏集权,统一山西军政,革除旧习陋俗
2.反对沙俄侵蒙,力倡南北“言和”;金永主晋时,表示“懦弱”,以屈求伸
3.投靠段祺瑞,排除异己,独揽山西军政大权
4.反对张勋复辟清廷,态度坚决,“护法运动”中却又站在了段祺瑞一边
5.“保境安民”与扩充军备双管齐下,山西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6.积极推行“用民政治”、“村本政治”
7.倡导“六政三事”,推行“厚生计划”,发展金融贸易
8.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使山西的教育处于全国前列
9.阎锡山在“进山会议”上提出“公平制度”。以从“理论”上反对共产主义
10.卷入军阀混战,左右逢源,在夹缝中求生存

第四章大革命潮流下的抉择
1.北伐战争开始后,阎锡山审时度势,拥蒋易帜
2.步蒋介石后尘,在山西大搞“清党”
3.出师讨奉,参加北伐,晋军初战得势,不久全线撤退
4.与冯相联,促蒋复出主持北伐,投桃报李,蒋让阎接收三省两司

第五章中原大战前后的沉浮
1.“编遣”会议前后各方明争暗斗,阎锡山不动声色暗中筹谋
2.阎锡山患得患失,举棋不定;蒋介石采取攻势,各个击破
3.在蒋的逼迫下,阎锡山组织反蒋队伍,一番“电报论战”后,终于决定诉诸武力
4.中原大战爆发,阎冯联军先胜后败,阎锡山被迫下野
5.离晋出逃,避居大连,在这里一面遥控山西,一面研究“理论”
6.山西政局动荡,阎锡山冒险返晋
7.阎锡山东山再起,立即着手整顿晋省秩序

第六章民族危机加剧下的奋起
1.呼吁救国自强,山西率先垂范,制定实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2.山西经济迅速发展,令国内外人士刮目相看
3.加强思想政治控制,“以主义对主义”“以组织对组织”
4.“土地村公有”主张的提出及其夭折
5.“华北事变”中,婉拒日本利诱,表现非凡
6.红军东征后,阎锡山反复权衡,作出了“迎共”抗日的选择
7.提出“守土抗战”主张,取得绥远抗战胜利
8.西安事变前支持少帅向蒋苦谏,事变后力主和平解决,与中共意见相合

第七章抗战烽火中的进退
1.礼迎周恩来,同意八路军三师主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2.“大同会战”失败后,又组织忻口战役
3.太原沦陷后,仍然坚持抗战,组织“反攻太原”和“游击”、“攻势”作战
4.临汾失守后,开始抑新扶旧,最终挑起“十二月事变”
5.发行省钞、合作券,推行“新经济政策”和“兵农合一”制度,维持对晋西南的统治
6.对內强化政治控制,向外进行“政权开展”
7.日阎加紧勾结,日对阎又打又拉,阎对日又磨又顶

第八章狂澜巨卷下的覆灭
1.收复山西,抢占太原,接收日伪政权和财产
2.调集重兵,进攻上党,惨遭失败后,继续向解放区进犯
3.全面內战爆发后,经过一系列战役,军事形势对阎锡山日益不利
4.继续推行“兵农合一”,实施“平民经济”,阎统区经济更趋恶化
5.加紧“三自传训”等白色恐怖统治,阎锡山政权的政治危机加剧
6.解放军展开反攻,运城、临汾、晋中战役后,阎锡山政权大势已去
7.用尽招数,固守孤城,趁机疯狂掠夺,搜刮钱财
8.见势不妙,设法逃离孤城,太原解放,阎锡山老巢被捣

第九章大厦将倾下的挣扎
1.奉蒋之命,促李赴穗莅任,內阁改组,出任行政院长
2.以“中兴”为己任,力撑残局,回天无力,无奈飞往台湾
3.三个月惨淡经营,终知“计划难行”,只好“迎”蒋复出,卸任归隐

第十章孤岛上的最后十年
1.隐居草庐,不甘寂寞,频繁参加社会活动,著书立说,评论时政,构想大同世界和未来中国
2.因病不治,终死台北,蒋介石为之举行“国葬”,对其功德倍加颂扬
3.一生功过是非,众说纷纭,以史实为依据,自有公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