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需求过程:Mastering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2nd Edition)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掌握需求过程:Mastering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2nd Edition)

10 1.5折 68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罗伯逊(Robertson S.) 著;王海鹏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19

袁不圆6688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罗伯逊(Robertson S.) 著;王海鹏 译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6
  • 版次 1
  • ISBN 978711515983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7页
  • 字数 6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软件开发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得到正确需求,书中用一个接一个的步骤、一个接一个的模板、一个接一个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经过业界检验的需求收集和验证过程。本书针对不同的敏捷环境,为精确地发现顾客所需所想提供了技巧和深刻见解。
【作者简介】
  SuzanneRobertson与JamesRobertson多年来已帮助了数百家公司改进需求技术,进入系统开发的快车道。他们关于需求、分析和设计的课程和讲座采用了创新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Robertson夫妇是AtlanticSystemSGuild公司的主要成员,该公司是知名的顾问公司,擅长处理复杂系统构建中人员方面的问题。他们也是是Requirements-LedProjectManagement(Addison—wesley,2005)一书的合著者。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需求 
1.1 需求收集与系统建模 
1.2 敏捷软件开发 
1.3 为什么需要收集需求 
1.4 什么是需求 
1.4.1 功能性需求 
1.4.2 非功能性需求 
1.4.3 限制条件 
1.5 需求演进 
1.6 模板 
1.7 需求项框架 
1.8 Volere需求过程 
第2章 需求过程 
2.1 敏捷指南 
2.2 需求过程的上下文 
2.3 需求过程 
2.4 案例分析 
2.5 网罗需求 
2.6 为需求制作原型 
2.7 场景 
2.8 编写需求 
2.9 质量关 
2.10 对需求的复用 
2.11 复查规格说明 
2.12 迭代和增量过程 
2.13 需求工作事后分析 
2.14 定制需求过程 
2.15 小结 
第3章 项目启动 
3.1 敏捷指南 
3.2 IceBreaker项目 
3.3 范围、风险承担者和目标 
3.4 设定范围 
3.4.1 感兴趣的领域 
3.4.2 首次分析工作上下文范围 
3.5 风险承担者 
3.5.1 客户 
3.5.2 顾客 
3.5.3 用户:理解他们 
3.6 其他风险承担者 
3.6.1 顾问 
3.6.2 管理者 
3.6.3 主题事务专家 
3.6.4 核心团队 
3.6.5 检查人员 
3.6.6 市场力量 
3.6.7 法律专家 
3.6.8 消极的风险承担者 
3.6.9 业界标准制定者 
3.6.10 公众意见 
3.6.11 政府 
3.6.12 特殊利益团体 
3.6.13 技术专家 
3.6.14 文化利益 
3.6.15 相邻系统 
3.7 发现风险承担者 
3.8 目标:想达到什么目的 
3.9 需求限制条件 
3.9.1 解决方案限制条件 
3.9.2 项目限制条件 
3.10 命名惯例与定义 
3.11 估算产品的成本 
3.12 风险 
3.13 继续还是终止 
3.14 项目启动替代方案 
3.15 小结 
第4章 事件驱动的用例 
4.1 敏捷指南 
4.2 理解工作 
4.3 用例及其范围 
4.4 工作 
4.5 工作的上下文范围 
4.6 业务事件 
4.7 业务事件和业务用例是好想法的原因 
4.8 发现业务事件 
4.9 业务用例 
4.10 相邻系统的角色 
4.10.1 主动的相邻系统 
4.10.2 自治的相邻系统 
4.10.3 合作的相邻系统 
4.11 业务用例和产品用例 
4.12 小结 
第5章 网罗需求 
5.1 敏捷指南 
5.2 职责 
5.3 网罗与业务用例 
5.4 当前状况扮演的角色 
5.5 做学徒 
5.6 观察结构和模式 
5.7 风险承担者访谈 
5.8 找出工作的本质 
5.9 解决正确的问题 
5.10 创新的产品 
5.11 业务用例研讨会 
5.11.1 成果 
5.11.2 场景 
5.11.3 业务规则 
5.12 创造性研讨会 
5.13 头脑风暴 
5.14 用户代表 
5.15 思维图 
5.16 墙纸 
5.17 录像和照相 
5.18 wiki、blog和论坛 
5.19 文档考古学 
5.20 其他需求收集技巧 
5.20.1 家庭治疗 
5.20.2 软系统和视角 
5.21 确定产品应该是怎样的 
5.22 技术是否重要 
5.23 选择最佳网罗技巧 
5.24 小结 
第6章 场景和需求 
6.1 敏捷指南 
6.2 场景 
6.3 正常用例场景 
6.4 场景图示 
6.5 可选情况 
6.6 异常情况 
6.7 假设场景 
6.8 误用场景和负面场景 
6.9 场景模板 
6.10 产品用例场景 
6.11 小结 
第7章 功能性需求 
7.1 敏捷指南 
7.2 功能性需求 
7.3 发现功能性需求 
7.4 细节程度或粒度 
7.5 异常和可选方式 
7.6 避免二义性 
7.7 技术需求 
7.8 需求不是解决方案 
7.9 需求分组 
7.10 功能性需求的替代方式 
7.11 小结 
第8章 非功能性需求 
8.1 敏捷指南 
8.2 非功能性的需求 
8.3 用例与非功能性需求 
8.4 非功能性需求类型 
8.5 观感需求:类型10 
8.6 易用性和人性化需求:类型11 
8.7 执行需求:类型12 
8.8 操作和环境需求:类型13 
8.9 可维护性和支持需求:类型14 
8.10 安全性需求:类型15 
8.10.1 保密性 
8.10.2 可得性 
8.10.3 完整性 
8.10.4 审计 
8.10.5 没有其他 
8.11 文化和政策需求:类型16 
8.12 法律需求:类型17 
8.12.1 萨班-奥西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 
8.12.2 其他法律要求 
8.12.3 标准 
8.13 发现非功能性需求 
8.13.1 用Blog记录需求 
8.13.2 用例 
8.13.3 模板 
8.13.4 原型和非功能性需求 
8.13.5 客户 
8.14 不要编写解决方案 
8.15 小结 
第9章 验收标准 
9.1 敏捷指南 
9.2 验收需要标准的原因 
9.3 测量的尺度 
9.4 理由 
9.5 非功能性需求的验收标准 
9.5.1 产品是否失败 
9.5.2 主观测试 
9.5.3 观感需求 
9.5.4 易用性和人性化需求 
9.5.5 执行需求 
9.5.6 可操作性需求 
9.5.7 可维护性需求 
9.5.8 安全性需求 
9.5.9 文化和政策需求 
9.5.10 法律需求 
9.6 功能性需求的验收标准 
9.7 用例和验收标准 
9.8 项目目标的验收标准 
9.9 解决方案限制条件的验收标准 
9.10 小结 
第10章 编写需求 
10.1 敏捷指南 
10.2 将潜在需求变成书面需求 
10.3 知识与规格说明书 
10.4 Volere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10.5 第1部分——项目的目标 
10.6 第2部分——客户、顾客和其他风险承担者 
10.7 第3部分——产品的用户 
10.8 第4部分——强制的限制条件 
10.9 第5部分——命名惯例和定义 
10.10 第6部分——相关事实和假定 
10.11 第7部分——工作的范围 
10.12 第8部分——产品的范围 
10.13 需求项框架 
10.13.1 白雪卡 
10.13.2 自动化的需求工具 
10.14 原子需求 
10.14.1 需求编号 
10.14.2 需求类型 
10.14.3 事件/用例编号 
10.14.4 描述 
10.14.5 理由 
10.14.6 来源 
10.14.7 验收标准 
10.14.8 顾客满意度和不满意度 
10.14.9 优先级 
10.14.10 冲突 
10.14.11 支持材料 
10.14.12 历史 
10.15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 
10.16 第9部分——功能性需求 
10.17 非功能性需求 
10.18 项目问题 
10.19 第18部分——开放式问题 
10.20 第19部分——立即可用的解决方案 
10.21 第20部分——新问题 
10.22 第21部分——任务 
10.23 第22部分——迁移至新产品 
10.24 第23部分——风险 
10.25 第24部分——费用 
10.26 第25部分——用户文档和培训 
10.27 第26部分——后续版本需求 
10.28 第27部分——解决方案的设想 
10.29 小结 
第11章 质量关 
11.1 敏捷指南 
11.2 需求质量 
11.3 使用质量关 
11.4 测试完整性 
11.4.1 测试是否存在遗漏的部分 
11.4.2 测试是否对所有风险承担者都有意义 
11.5 测试可追踪性 
11.6 统一使用术语 
11.7 确定是否与目标相关 
11.8 测试验收标准 
11.9 确定在限制条件下是否可行 
11.10 区分是需求还是解决方案 
11.11 顾客价值 
11.12 镀金需求 
11.13 需求蔓延 
11.14 实现质量关 
11.15 小结 
第12章 制作需求原型 
12.1 敏捷指南 
12.2 原型与事实 
12.3 低保真原型 
12.4 高保真原型 
12.5 故事板 
12.6 对象生命历史 
12.7 原型循环 
12.7.1 设计与构建 
12.7.2 在用户环境中测试 
12.7.3 分析结果 
12.8 小结 
第13章 复用需求 
13.1 什么是复用需求 
13.2 可复用需求的来源 
13.3 需求模式 
13.4 业务事件模式 
13.4.1 事件响应的上下文 
13.4.2 事件响应的处理 
13.4.3 事件响应的数据 
13.5 通过抽象形成模式 
13.5.1 特定领域的模式 
13.5.2 跨领域的模式 
13.6 领域分析 
13.7 复用的趋势 
13.7.1 复用和对象 
13.7.2 复用现在是否是一项工作 
13.8 小结 
第14章 复查需求规格说明 
14.1 敏捷指南 
14.2 复查规格说明书 
14.3 审查 
14.4 发现遗漏的需求 
14.5 确定是否已发现所有的业务用例 
14.6 顾客价值 
14.7 排列需求优先级 
14.7.1 影响优先级的因素 
14.7.2 何时确定优先级 
14.7.3 需求优先级等级 
14.7.4 优先级电子表格 
14.8 冲突的需求 
14.9 二义性的规格说明 
14.10 风险分析 
14.10.1 项目驱动 
14.10.2 项目限制条件 
14.10.3 功能性需求 
14.11 度量所需的工作量 
14.12 小结 
第15章 需求向何处去 
15.1 调整需求过程 
15.2 需求工具 
15.3 工具对应目标 
15.4 发布规格说明书 
15.4.1 合同化文档 
15.4.2 管理层总结 
15.4.3 市场人员总结 
15.4.4 用户复查 
15.4.5 复查规格说明书 
15.5 需求可追踪性 
15.6 处理变化 
15.6.1 变化的世界 
15.6.2 需求反馈 
15.7 需求事后分析 
15.7.1 复查的内容 
15.7.2 进行事后分析 
15.7.3 事后分析报告 
15.8 记事本 
15.9 小结 
附录A Volere需求过程模型 
A.1 Volere需求过程模型 
A.2 定义项目启动目标(过程说明1.1.1) 
A.3 计划物质上的安排(过程说明1.1.2) 
A.4 与参加者沟通(过程说明1.1.3) 
A.5 确定产品目标(过程说明1.2.1) 
A.6 确定工作上下文范围(过程说明1.2.2) 
A.7 进行“第一刀”风险分析(过程说明1.2.3) 
A.8 确定风险承担者(过程说明1.2.4) 
A.9 分解工作上下文(过程说明1.2.5) 
A.10 考虑“无事件(Non-event)”(过程说明1.2.6) 
A.11 确定业务术语(过程说明1.2.7) 
A.12 定义项目限制条件(过程说明1.2.8) 
A.13 确定感兴趣的领域(过程说明1.2.9) 
A.14 编写项目启动报告(过程说明1.3.1) 
A.15 复查启动阶段成果(过程说明1.3.2) 
A.16 跟进启动会议(过程说明1.3.3) 
A.17 做出初步估计(过程说明1.3.4) 
A.18 复查当前状况(过程说明2.1.1) 
A.19 做用户的学徒(过程说明2.1.2) 
A.20 确定本质需求(过程说明2.1.3) 
A.21 需求头脑风暴(过程说明2.1.4) 
A.22 用户访谈(过程说明2.1.5) 
A.23 文档考古学(过程说明2.1.6) 
A.24 制作需求录像带(过程说明2.1.7) 
A.25 召开用例研讨会(过程说明2.1.8) 
A.26 构建事件模型(过程说明2.1.9) 
A.27 构建场景模型(过程说明2.1.10) 
A.28 举行创造性研讨会(过程说明2.1.11) 
A.29 研究相邻系统(过程说明2.2.1) 
A.30 定义用例边界(过程说明2.2.2) 
A.31 收集业务事件知识(过程说明2.3.1) 
A.32 选择合适的网罗技术(过程说明2.3.2) 
A.33 询问澄清问题(过程说明2.4) 
A.34 确定潜在需求(过程说明3.1) 
A.35 确定功能性需求(过程说明3.2) 
A.36 确定组合需求(过程说明3.3) 
A.37 将需求规范化(过程说明3.4) 
A.38 将系统限制条件规范化(过程说明3.5) 
A.39 确定非功能性需求(过程说明3.6) 
A.40 编写功能性验收标准(过程说明3.7) 
A.41 编写非功能性验收标准(过程说明3.8) 
A.42 确定顾客价值(过程说明3.9) 
A.43 确定依赖关系和冲突之处(过程说明3.10) 
A.44 复查需求验收标准(过程说明4.1) 
A.45 复查需求相关性(过程说明4.2) 
A.46 复查需求的切实可行性(过程说明4.3) 
A.47 识别镀金需求(过程说明4.4) 
A.48 复查需求完整性(过程说明4.5) 
A.49 计划制作原型(过程说明5.1) 
A.50 构建低保真的原型(过程说明5.2.1) 
A.51 构建高保真的原型(过程说明5.2.2) 
A.52 与用户测试高保真的原型(过程说明5.3.1) 
A.53 与用户测试低保真的原型(过程说明5.3.2) 
A.54 确定新的需求和有变化的需求(过程说明5.3.3) 
A.55 评估原型工作量(过程说明5.3.4) 345
A.56 进行单独的个人复查(过程说明6.1.1) 
A.57 分别进行小组会议(过程说明6.1.2) 
A.58 项目协调人复查事实(过程说明6.1.3) 
A.59 举行事后复查会议(过程说明6.2.1) 
A.60 得到事后分析报告(过程说明6.2.2) 
A.61 确定过滤标准(过程说明6.3.1) 
A.62 选择相关需求类型(过程说明6.3.2) 
A.63 增加新的过滤标准(过程说明6.3.3) 
A.64 确定遗漏的需求(过程说明7.1.1) 
A.65 确定顾客价值评分(过程说明7.1.2) 
A.66 确定需求的相互作用(过程说明7.1.3) 
A.67 确定制作原型的机会(过程说明7.1.4) 
A.68 发现遗漏的保管人需求(过程说明7.1.5) 
A.69 寻找可能的风险(过程说明7.2.1) 
A.70 量化每个风险(过程说明7.2.2) 
A.71 确定估算输入信息(过程说明7.3.1) 
A.72 针对事件估算工作量(过程说明7.3.2) 
A.73 估算需求工作量(过程说明7.3.3) 
A.74 设计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过程说明7.4.1) 
A.75 汇编需求规格说明书(过程说明7.4.2) 
A.76 需求过程模型中用到的术语 
附录B Volere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附录C 功能点计数简介 
C.1 度量工作 
C.2 功能点计数快速入门 
C.2.1 工作上下文范围 
C.2.2 工作存储的数据 
C.2.3 业务用例 
C.3 针对业务用例计算功能点 
C.3.1 计算输入型业务用例 
C.3.2 计算输出型业务用例 
C.3.3 计算时间触发型业务用例 
C.4 计算存储的数据 
C.4.1 内部的存储数据 
C.4.2 外部的存储数据 
C.5 针对未知信息进行调整 
C.6 功能点计数的下一步 
附录D 项目社会关系分析模板 
D.1 风险承担者图示模板 
D.2 风险承担者分析模板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