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愿做长安一片月:全唐诗精读精析江湖夜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愿做长安一片月:全唐诗精读精析江湖夜雨

人工筛选9成新图书,假一罚十,可开发票。当天14点前订单,都可发出!

8.1 1.9折 42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湖夜雨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918794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000190027513918794

上书时间2024-05-21

聚宝盆图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蕴含着缤纷的美感,令人吟哦之中击节赞叹,深度感受穿越千年的汉语韵律和诗情画意;它蕴含着深沉的历史,让人读过之后掩卷沉思,仔细回味藏于诗中的另类历史和沧海桑田。

 

唐诗,是美的象征;唐诗,也是历史的载体。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诗词达人、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总冠军江湖夜雨,将带我们走进那瑰丽而又充满历史细节的唐诗世界,品味唐诗之美,同时,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江湖夜雨,本名石继航。生于七十年代,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在一中学任教。自幼酷爱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尤其喜爱唐诗宋词。天者煮酒论坛著名写手,出版有《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煮酒论道》《馥香记》《捶碎红楼》等作品。

目录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李世民的《帝京篇》 / 1
出众风流旧有名——长孙贤后的春情 / 5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大唐重臣们的娱乐节目 / 9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奇宝《兰亭序》后的阴谋和友情 / 12
憔悴支离为忆君——当年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 16
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 / 18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嫁的盛景 / 21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大奸臣许敬宗的雅句 / 25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笑里藏刀的“李猫”之名句 / 30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女皇号令百花的威风 / 35
百年离别在高楼——强权暴掠下的悲剧 / 39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歪人做“直”诗 / 44
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沈佺期的牢狱之灾 / 49
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女皇男宠的“侠心” / 57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豪气干云的奇男子郭震 / 61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苏模棱”是怎么炼成的 / 71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宋之问“获奖”之作 / 77
枕席临窗晓,帷屏向月空——上官婉儿宠爱的男人崔湜的诗作 / 82
大明御宇临万方——繁华背后的血腥 / 86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开元盛世的赫赫武功 / 97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皇帝老师也哭穷 / 101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开元名相苏颋的离奇身世 / 105
受天命,报天成——封禅泰山的趣事 / 110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唐代的道教文化 / 114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盛唐画卷背景中的百岁老翁 / 119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杜甫的应景之作 / 122
何必珍珠慰寂寥——冷宫中梅妃的哀怨 / 127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裴将军的神威 / 134
可怜王孙泣路隅——安史之乱后的落魄王孙 / 138
凝碧池头奏管弦——逆贼猖狂的洛阳 / 143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大魔头史思明的歪诗 / 148
试借君王玉马鞭——政治上乱出风头的李白 / 152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一生忠心的高力士 / 157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惨烈的睢阳之战 / 161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亦隐亦仕的高人李泌 / 167
篱外黄花菊对谁——杜甫的朋友严武的好诗 / 174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乱世书生寄内诗 / 179
纵使君来岂堪折——山河破碎中的乱世佳人 / 182
路人遥指凤凰楼——李端妙句赚美女 / 185
由来日月借生光——才女薛涛的豪迈诗作 / 190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求生反速死”的炼丹服食之风 / 195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唐朝的著名街头小吃 / 198
金貂玉铉奉君恩——被刺宰相武元衡 / 201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白居易的闲逸情怀 / 206
草殡荒山白骨寒——韩愈痛失爱女的悲声 / 211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白居易的买房之路 / 217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受制于太监之手的唐文宗 / 220
山河长在掌中看——终露峥嵘的唐宣宗 / 225
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晚唐垄断社会资源的贵公子 / 231
君归泉路我飘蓬——末世强权揉碎的爱情 / 234
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劳惜——草菅人命的晚唐将军 / 238
阴符多术得非奸——蔑视诸葛亮的诗人薛能 / 240
可怜寥落送春心——杀人魔王高骈的清丽诗句 / 245
相传妖物此潜身——人妖难辨的唐末乱世 / 250
天街踏尽公卿骨——大唐最后崩溃的尘烟 / 254
争表梁王“造化功”——大唐的正式灭亡 / 268

后?记 / 274

内容摘要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蕴含着缤纷的美感,令人吟哦之中击节赞叹,深度感受穿越千年的汉语韵律和诗情画意;它蕴含着深沉的历史,让人读过之后掩卷沉思,仔细回味藏于诗中的另类历史和沧海桑田。
唐诗,是美的象征;唐诗,也是历史的载体。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诗词达人、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总冠军江湖夜雨,将带我们走进那瑰丽而又充满历史细节的唐诗世界,品味唐诗之美,同时,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

主编推荐

感受唐诗之美,齿颊生香

品读唐代历史,回味悠长

 

有解析 有典故 有揭秘

唐诗纪事、资治通鉴、红楼梦、金庸小说等

几十部各类文史作品相互印证

 

一部视角独特好读有料的解析唐诗之作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李世民的《帝京篇》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一)这是《全唐诗》的开卷第一首,又是大唐明主李世民所作。所以本书先录下此诗,大家一起看看。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请记住大名鼎鼎的《全唐诗》的第一首就是这篇。
这首诗读来确实平平无奇,无非是说山河壮观,都城的宫殿雄伟华丽,在唐诗中算不得一流水准。还没有李世民的其他诗作更好些,比如“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除夜》)之类。虽然明代胡应麟《诗薮》评曰:“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瞻精华,最是杰作。”但十有八九是冲着李世民的名头和诗中的威仪而来的。
《红楼梦》中香菱初学写诗,堆砌一大篇辞藻,宝钗先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妹妹后来也跟着批评了一番。个人浅见,李世民的这首诗和香菱初写诗时的水平差不多,堆砌较多,在气象恢宏、法度严谨方面可以得个七八十分,如果是文章还算罢了,但作为诗来说,实在难称得上是绝妙之作。“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写有一首《帝京篇》,应该说比本篇就略胜一筹。
不过,说起李世民,他的文才武功都是相当出色的。当然,相比于在万马军中冲阵扬威的武功来,李世民的诗和书法是要逊色一些。不过和一般的帝王或是二三流的寻常文人相比,个人觉得李世民还是要远在他们之上的。
李世民有不少诗句是相当有声有色的,如“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这样的句子就相当有诗意。个人认为,李世民的诗以这两首为最佳:初秋夜坐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赋得早雁出云鸣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不过这两首诗的意境有点过于凄清,我们从诗中也可以知道,貌似磐石般坚强伟岸、风雷般奔腾无拘的李世民,也有黯然销魂的时候。看来七情六欲在所难免,就算身为英雄,贵为帝王,也有无奈无助的时候。
据说帝王和常人不同,寒酸文人们写点愁啦哭啦的话并不算什么,但是帝王最不宜做此类凄清悱恻之语,像隋炀帝有一首诗(《野望》)曰:“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诗境要说也相当不错,但他却身死国灭,曹操刚说了个“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就有了赤壁之败,后主李煜这类人的诗词做得好但命运更是倒霉透顶。所以当时的大臣虞世南就曾劝过李世民,不让他写南朝宫体诗一类,并称之为“亡国之音”。
唐太宗是著名的从谏如流,他的诗后来绝大多数都是蓬勃向上的,像《正日临朝》这首,就充满霞色鲜媚、晨光初露的新春景象:正日临朝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这首诗气势不凡,虽然“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这样的句子尚不及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但这首诗由一代明君唐太宗亲口吟出,读来则别有一番滋味。诗中铺陈细致,写百蛮朝圣,万国来朝,车轨书文混同,冠盖服章纷纶。这大唐盛世的景象,就像正日(春节)时早晨初升的太阳。这并非是太宗个人的感受,也是大唐臣民们共同的感受,但凡开国盛世,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情怀。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这是唐太宗佚诗中残存的两句,但其中流露出的飒飒风姿,就足以让人神往不已。读太宗诗,可以鼓舞我们建功立业、发愤图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唐太宗集》中的不少诗颇具“励志”功效。
要说这大唐的盛世,确实有一大半是李世民奠定下来的,而如果没有大唐的盛世,唐诗的盛景虽然未必就完全不可能出现,但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全唐诗》的编纂者才把这一篇最有盛世帝王气象的诗放在开卷之首,把唐太宗李世民的诗放在第一篇,也算是实至名归吧! 
出众风流旧有名——长孙贤后的春情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春游曲》唐代皇帝的诗看了,那皇后娘娘的诗也看看吧。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母仪天下、名垂千古的长孙皇后。不过如果大家将这首诗拿给未曾读过的人看,先不告诉这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所作,让他们试猜一下,他们恐怕多半会猜是宫女嫔妃所作,而且还多半是有点狐媚妖淫的不正经之辈,像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唱“艳阳天”的兰贵人那一
流的。
然而,这真的是长孙皇后所作。我们知道,历史上的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是结发夫妻,据说十三岁时,长孙氏就嫁给了当时才十五岁的李世民。她虽然只活了三十六岁,但是却和李世民共同生活了二十三年,生育了六个子女(也有说是七个的),包括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对于长孙皇后,史书中赞不绝口,她通晓史书典籍,李世民经常和她一起讨论政事。李世民好几次被魏征这个倔驴惹得火冒三丈,几乎要杀他,都是长孙皇后进谏,才使得李世民转怒为喜。
虽说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长孙皇后的仁德也是有口皆碑的。长孙皇后不骄不妒,有隋朝独孤皇后的美德,却不像独孤皇后那样好妒。长孙皇后一生节俭,并以此约束太子和宫人,临死时说:“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於时,死不可以厚葬,愿因山为垅,无起坟,无用棺椁,器以瓦木,约费送终,是妾不见忘也。”(《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皇后长孙氏》)她生前还多次请求其兄长孙无忌放权辞官,临终的嘱咐也是这样说,而且要求不要厚葬,以免浪费钱财。长孙皇后真是个既贤明又通达的女子,可惜长孙无忌并没听他妹妹的话,根本不想“退步抽身早”,结果让武后给做掉了,没得善终。
长孙皇后由于一生贤德,加上她的老公唐太宗这一代明君的光芒,后世的皇后妃子们无不将她作为榜样来学习。不过也有些副作用,像武则天之所以能成功登上女皇宝座,个人觉得有长孙皇后参政议政的效应的影响——由于长孙皇后参与政事,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那武后参政之初朝野上下也不会太反感和反对了。
不过,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篇“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写得极佳,镂月作扇(唐代当属宫扇,圆形似月),裁云作衣,正是天仙气质,更无须道些什么“柳眉杏眼”之类的庸俗词调,太白的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清平调·其一》)与此类似,但平心而论,从艺术性上来讲也没强过李义府这两句。由此李义府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裁云镂月”。
唐朝有个叫张怀庆的人,当个枣强尉(河北枣强)这样的芝麻小官,却“好偷名士文章”。他读了李义府的这第一首诗后觉得不错,就每句添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这被当时的人传为经典笑话,由此可见李义府的这首诗还是流传很广的。
李义府的这第二首写得有些香艳,似乎是在写一个唐代女子回味昨夜的销魂滋味。她懒洋洋地整理鸳被,撩起玳瑁装饰的大床的帐幕,可能是又想起昨天云雨时的情景,于是脸上又泛起潮红。春风也像个轻佻的男人一样吹进屋来,仿佛在寻香窃玉。虽然这诗写的有些“儿童不宜”,但艺术上还是挺成功的。
当然,李义府相貌长得虽然很漂亮,也是有才气的,但在历史上名声很不好,和许敬宗一样都被归入奸臣之列。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说:“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意思是说,李义府表面上对谁都笑嘻嘻,但心地阴狠,稍有得罪他的地方,他就狠下刀子,暗中加害,是那种“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人。因此李义府又给我们留下一个成语——“笑里藏刀”。
不过李义府虽有“李猫”之称,但说来也奇怪,他对皇帝却挺横的。当年他初次见唐太宗,太宗让他以“乌”为题作首诗,李义府牛得很,说道:“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咏乌》)好在唐太宗比较大度,说:“我当全林借汝,岂独一枝耶?”——把全部树枝借给你,岂止一枝?还封他为御史(此即《龙文鞭影》中“义府题乌”一典)。
不过,也就是碰上太宗这样宽宏的皇帝罢了,后来孟浩然也玩这一手,自鸣清高,说什么“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一听就火了,干脆让老孟一边歇着去了。
还有一次是李义府见唐高宗时,唐高宗说:“听说你儿子、女婿等都挺不规矩的,我对此还多加回护,不过你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按说李义府得赶快领情谢恩,但他居然“勃然变色,腮颈俱起”,质问高宗:“谁告诉你的?”高宗说:“你不要问是谁说的,只看事实上有没有这样的事。”李义府居然拒不松口认错,反而大模大样地走开了。别说是对皇帝,现在你对顶头上司、老板敢这样吗?除非想辞职不干了。但唐高宗好脾气,也没拿他怎么样。后来李义府越来越不像话,高宗才终于将他流放延州,后来李义府死于该处。
李义府似乎也没做过什么特大的坏事,比较著名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个女人叫淳于氏,因犯奸而获罪被关在大牢里,李义府利用职权将她捞了出来,并给她弄了一处大宅院,养起来成为他的外宅。但个人觉得此事也并非是极大的过恶,淳于氏犯的只是通奸罪,依现代法律观点看,罪名根本不成立,而且李义府虽说是垂涎于她的美色,但却冒着危险将她救出来,也是相当有情义的。
李义府还有一件在过去屡遭非议的事就是修改《氏族志》,事情据说是这样的:出身寒族的李义府,欲为儿子在当时的七大名门望族大姓中娶个媳妇,竟到处碰壁。李义府气得不行,便劝说皇帝下诏,禁止这七姓子女互相通婚。同时又派人重修《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
这里规定:不论门第,凡得官五品者皆属士流。于是就算是小兵小卒以军功升为五品官职的,也写入此书,成为“名门贵族”。这一做法,在当时受到原来的“五姓十族”等“贵族”的讥笑,他们把这个新的贵族名录称为“勋格”(立功表)。其实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打破门第观念,让寒门百姓有机会挤入“贵族”的行列,却是公平合理的,是进步的。
还有人说他“容貌为刘洎、马周所幸,由此得进”,意思是说李义府靠出卖自己的男色取媚于刘洎、马周等人才当上的官,这恐怕是攻击他的话,不能全信。个人还是觉得,人们憎恶武后,从而把许敬宗和李义府都一块儿憎恶,修史之时多叙其过恶罢了。
李义府的其他诗作也偶有佳句,比如“关树凋凉叶,塞草落寒花。雾暗长川景,云昏大漠沙”(《全唐诗》卷35_27《和边城秋气早》),“戢翼雕笼际,延思彩霞端。慕侣朝声切,离群夜影寒”(《全唐诗》卷35_30《咏鹦鹉》),也是相当不错,大家可以闲时找来一读。个活泼可爱的、和一般少妇没有什么不同的长孙皇后。这和后世儒生们笔下塑造的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标准皇后形象大大不同。从“上苑桃花”这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当作于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也即长孙皇后二十五岁以后,并非是早年时的旧作。不过诗中还是真情流露,大大方方地吐露一个女子的芳心柔情。在传统印象中,作为贤后榜样的长孙皇后,应该是正襟危坐,手拿《女则》,无情无欲,没有半点“人味”才对。而这首诗中的长孙皇后,居然像个活泼娇媚的少妇一般,而且还挺“开放”,什么“兰闺艳妾动春情”之类的话,既直白又大胆,不免让旧时的一干老儒看得不时摇头,尴尬万分。
这和后来人们印象中端庄恭谨的皇后形象全然不合拍,哪里像长孙皇后的诗?明朝著名文学家钟惺的《名媛诗归》卷九中就这样说:“开国圣母,亦作情艳,恐伤盛德。诗中连用井上、檐边、花中、树上、林下,一气读去,不觉其复。可见诗到入妙处,亦足掩其微疵。休文四声八病之说,至此却用不著。”我们看钟惺虽然也夸这首诗写得不错,但也觉得长孙皇后作为“开国圣母”有失“庄重”,“恐伤盛德”。
然而,这正反映出大唐的气象。大唐就是这样,正像唐代美女们袒露酥胸一样,唐代人的真情是不受束缚的,真情流露的诗作谁也不会讥笑,在那个时代并不可耻。所以长孙皇后敢这样写,也敢于将此诗公之于众,让它流传千古。也让我们知道当年的长孙皇后,不但可敬,而且可爱可亲。
中国的历史上,经常喜欢将人,尤其是他们所认为的“贤人”“圣人”木偶化、泥塑化,将他们抽离真实的血肉,按自己希望的形象用泥糊起来,放在香烟缭绕的殿堂里供奉。然而,幸好有这样一首诗,能将我们带回贞观年间,充分了解到长孙皇后真实而又可爱可亲的另一面。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大唐重臣们的娱乐节目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长孙无忌《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欧阳询《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这两首诗据说是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兴致很好,就命大臣们作诗互相嘲讽为乐。看来唐太宗不但文治武功出众,还有做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天分。当然,后来昏君唐中宗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让老大臣们拔河玩,但治国上和太宗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国舅爷长孙无忌就拿欧阳询来开玩笑。说起这欧阳询,也是贞观年间的名臣,书法尤其出众。但由于在书法界经常一说就是“颜柳欧赵”,不少人误认为欧阳询所处的时代要在颜真卿和柳公权之后。
欧阳询字写得相当漂亮——到现在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的碑帖还是青少年书法通用的培训教材之一——不过他的相貌却实在丑陋奇特,活像一只大猴子。唐代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一书中就说欧阳纥(欧阳询的父亲)率军南征,至长乐,妻为白猿精劫走。欧阳纥率兵入山,计杀白猿,而妻已孕,后生一子,状貌如猿猴。这个猴孩就是欧阳询。当然此事未必是真的,但欧阳询恐怕也长得实在太像猴了。所以诗中长孙无忌讥笑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活脱脱一个猿人形象。
欧阳询虽然相貌丑陋,却也机敏聪明,他马上反唇相讥。长孙无忌长得比较矮胖,一张大圆脸,所以欧阳询说他“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索头,是说头戴大厚皮帽,也有说是后脑勺上的头发,总之是说长孙无忌脖子粗短,帽子或头发直接盖满了后背;所谓“漫裆”,因为古人的袍服里面的裆是开着的,当时也没拉锁什么的,可能是由于长孙无忌太胖,大肚子一撑,裤裆就开得太厉害了,于是长孙无忌不得不缝紧了裤裆。
接下来这两句说得就有点过了。长孙无忌的诗中只是嘲笑欧阳询的相貌而已,而欧阳询却攻击得更过分:“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溷,是肮脏污浊的意思,长孙无忌就算长着一张大饼脸,和心地肮脏不肮脏有什么关系?而且长孙无忌身居高位,本来就有不少人猜忌他,所以说这样的话,确实有点过分了。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长孙无忌,他是“玄武门之变”最得力的鼓动者和协作者,李世民曾感慨:“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所以,他位列凌烟阁功臣的首位,并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后任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但正因如此,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权势过重,一旦有不臣之心,将难以制御。但李世民一直对长孙无忌十分倚重,有人密奏其权宠过盛,不利于国,李世民召集百官,重申对长孙无忌的无比信任。
所以,欧阳询此话一出,李世民见闹得比较过分了,沉下脸来说,你难道不怕皇后(长孙皇后)听见吗?(太宗敛容曰:“汝岂不畏皇后闻耶!”)抬出长孙皇后来,比较恰当地中止了两人的争执。有文章说,从此事可以看出,唐太宗还是偏袒自己的大舅子,大舅子嘲笑人家可以,人家说他舅子两句就不行了。个人觉得,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欧阳询那句“只因心溷溷”,确实有点越界犯规了。
另外,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虽然欧阳询和长孙无忌在《全唐诗》中都存诗不多,但他们俩的诗才都还是不错的。长孙无忌的以下两首诗写得也还不错,请欣赏一下:新曲二首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
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
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
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凰。
这两首似乎早早就有了宋词中的风味,权倾一时的重臣长孙无忌心中也是有儿女柔情的一方天地的。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奇宝《兰亭序》后的阴谋和友情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萧翼《答辨才探得招字》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辨才《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全唐诗》中的这两首诗,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不免也就轻易地揭过去了。这两首诗也是一唱一和之作,看起来貌似相见恨晚,彼此惺惺相惜。不像长孙无忌和欧阳询那两首诗一样,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可谁能想到,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大阴谋。
第一首的作者萧翼,当时正穿着一身破旧的黄衫,而且显得十分潦倒贫困。他在黄昏时分来到古寺中。而辨才是寺中的一个和尚,注意,是辨才老和尚,不是那个和高阳公主有私情的辨机。辨才见他仪表非俗,就和他攀谈上了。两人都是喜欢琴棋书画的人,越聊越是投机。
辨才一高兴,就把萧翼请入僧房,两人下围棋、弹琴、投壶、握槊(类似于掷骰子,传自胡人的游戏)、谈说文史,越来越感到相见恨晚。于是当夜就把萧翼留宿在寺中,当时一缸酒初熟(即诗题中的“缸面酒”),两人对饮酣醉后,赋诗为乐(看来唐朝时佛寺的戒律也不严,佛寺中也能饮酒),于是两人探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