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史学史纲
  •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史学史纲
  •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史学史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史学史纲

1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瞿林东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002

上书时间2024-05-21

阅读季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瞿林东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04109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2页
  • 字数 6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史纲》的这个新版,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即卷末原有的两篇附录《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百年史学断想》现已撤下,而代之以《第十章史学的深刻变革——近百年来中国史学发展主要趋势》。对于这一变化,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20世纪以来百余年的中国史学,是中国史学史上变革最为深刻、成就甚为巨大的时期,《中国史学史纲》原以“附录”为殿,意在表明追求“通”的目标,是可以理解的,但从著述本身的内容之轻重、体例之严谨来看,似有未安。然而,若以一章或两章的篇帙试图阐明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变革、发展和成就,似亦难以作全面的概括和中肯的评价。依我个人的浅见,近百年来的中国史学,应有专门著作予以论述,庶可显示出其重大成就与前所未有的进步。显然,这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史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之所以把第十章称之为“近百年来中国史学发展主要趋势”,一是使《中国史学史纲》仍然具有“通”的追求,并使其在体例上与全书大致趋于一致;二是详述既不可能,略述“主要趋势”,既可表明中国史学的走向,也便于通过提出问题,表明这是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
【目录】
导论
第一节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一、“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官、史书、史事
二、“史学”是什么?
三、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史学史的性质和任务
一、史学史的性质
二、史学史的任务
第三节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制度和私人著史
一、史官制度的演变
二、修史机构的发展
三、私人著史的成就
第四节中国史书的特点
一、记述的连续性
二、内容的丰富性
三、形式的多样性
第五节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
一、历史思想
二、史学思想
第六节史学和社会
一、社会历史的演进与史学的发展
二、史学的社会作用

第一章史学的兴起——先秦史学
第一节史学的源头
一、反映人类最早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传说
二、传说中的古史踪影
第二节史学萌芽于官府
一、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甲骨文和金文
二、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书》、《诗》和国史
三、周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三节私人历史撰述的出现
一、孔子和《春秋》及《左传》和《国语》
二、《竹书纪年》、《世本》和《战国策》
第四节历史观念的丰富和史学兴起的标志
一、历史观念的丰富
二、史学兴起的标志

第二章正史的刨立——秦汉史学
第一节政治大一统造就了新的史学
一、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
二、政治统治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
一、司马迁撰《史记》
二、开创纪传体通史的恢宏气象
三、“其言秦汉,详矣!
四、历史思想——关于天人关系和古今变化的理论
五、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第三节《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
一、班固和第一部宏伟的皇朝史
二、“上下洽通,详而有体
三、皇朝意识和正宗思想
第四节《东观汉记》和《汉纪》
第一节史学多途发展的面貌
第二节“正史”撰述的发展
一、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二、《续汉书》八志、《后汉纪》和《后汉书》
三、《三国志》和《三国志注》
四、《宋书》、《南齐书》和《魏书》
第三节地方史、民族史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第四节家史、谱牒和别传
第五节历史思想的特点
一、辩兴亡
二、论神灭
三、评人物

第四章史学在发展中的转折与刨新一隋唐五代史学
第一节官修史书的成就
一、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史馆的设立
二、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三、新修《晋书》和《南史》、《北史》
四、国史、谱牒和礼书
第二节《史通》——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
一、刘知畿的史学批评意识和《史通》的主要内容
二、《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三、刘知畿的“史才三长”说
第三节《通典》——第一部宏伟的典章制度史
一、杜佑的政治生涯和《通典》的史学价值
二、关于社会结构认识的新发展
三、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的成熟
四、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和传统门阀观念的冲突
五、《通典》史论的特色
第四节通史撰述、历史笔记和其他史学成就
一、通史撰述的成就
二、历史笔记的勃兴
三、《唐书》和《唐会要》
四、民族史和中外交通史撰述
第五节历史思想的发展
一、治国论的丰富
二、君主论的发展
三、“封建”论及关于国家起源、历史进程的新认识
四、民族论及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的发展
第六节史家主体意识的增强
一、关于“直书”之认识与实践的深化
二、关于对修史制度的审视
三、关于信念、良史及价值观念
四、关于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

第五章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的深化——宋辽金史学
第一节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
一、史家的忧患意识传统
二、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撰述
三、关于史家之忧的思考
第二节《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巨著
一、司马光主修《资治通鉴》
二、《资治通鉴》在表述上的艺术性
三、《资治通鉴》的思想价值和史学价值
四、《资治通鉴纲目》和《通鉴纪事本末》
……

第六章多民族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元代史学
第七章史学走向社会深层——明代史学
第八章史学的总结与嬗变——清代前斯史学
第九章史学在社变会大变动中的分代——清代后期史学
第十章史学的深刻革——近百年来中国只学发展主要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新版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