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5.2折 ¥ 54 九品
仅1件
作者方维规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23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没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亦即概念的延续、变化和新意,发现并阐明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及其起源和成因。历史基本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
谈论概念史,向来首推德国。作为历史语义研究的一个范式,概念史率先在德国登上学术宝座并获得国际声誉。它在德国的确立、成就和深入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当今世界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介绍和探讨的概念史理论设想、具体实践和发展变化,主要依托于德国经验。概念史在史学研究中的目的是,借助概念理解历史。
方维规,1957年出生于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先后在特里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埃尔兰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概念史、文学社会学、海外汉学研究。德文专著五部,中文专著六部,英文专著、编著各一部,中文编著五种,译作四部(中译德,德译中),论文百余篇。
序
导论
一、 狄德罗之思: 语言意识与概念的历史性
二、 “概念史”词源与原初理念
三、 概念史的发端和早期人物
四、 德、英、法各行其是
五、 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
六、 德国概念史理论与实践
七、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
八、 “语言论转向”的不同取向
九、 继往开来: 概念史的世界之旅
第一编
第一章 哲学概念史
一、 哲学概念史的先驱: 从弗雷格、倭铿到三部哲学辞书
二、 罗特哈克尔的文化哲学及其概念史主张
三、 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概念说: 从当前解释历史
四、 伽达默尔――作为概念史的哲学
五、 言语行为、语用及意义,或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第二章 史学概念史与社会学视野
一、 传统观念史的式微
二、 韦伯――概念史研究的前史?
三、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意义分析”
四、 设置概念的施米特,或“法学概念社会学”
五、 年鉴学派的心态史研究
六、 心态史与《法国政治/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1680―1820)》
七、 克布纳的“现代性历史语义学”
八、 布鲁纳-康策-科塞雷克与《历史基本概念》的缘起和发展
第三章 科塞雷克的概念史理论和实践
一、 “概念史”招牌: 通过语言生成意义
二、 “鞍型期”与概念史
三、 概念史与社会史
四、 “复合单数”“不同时的同时性”与现代概念的“四化”
五、 经验和期待的联动,表征和因素的并行
六、 词语与概念之辨,语用和语境中的含义
第二编
第四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 话语之外无他物
一、 书写问题化的历史,或话语考古与观念史的对垒
二、 福柯的谱系说与起源分析
三、 话语分析与文化研究领域的概念史
四、 话语与话语的分歧,概念与话语的隔阂
第五章 英美观念史与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研究
一、 洛夫乔伊的观念史及“观念单元”
二、 波考克对政治思想的语言考察
三、 斯金纳的“意识形态”研究: 言语行为、语境及修辞
四、 斯金纳批判以及他对概念史的抵触
第六章 作为社会理论的威廉斯“关键词”研究
一、 “文化与社会”研究模式与“关键词”
二、 《关键词》的立意与实绩之间的距离
三、 斯金纳的批评: 概念、语境与意义
四、 过时的《关键词》,时髦的“关键词”
第三编
第七章 概念史的新近发展与国际影响
一、 “隐喻学”难题,或概念史的再出发
二、 对20世纪基本概念的思考方案
三、 概念史的国际化: 发展与现状
四、 概念史在东亚: 中国成就简览
第八章 世界,东亚,中国: 问题与展望
一、 汉语概念现代化与东亚“比较概念史”
二、 问题与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