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38.5 3.9折 98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D169

上书时间2024-06-17

回不去的年代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761965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6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锦绣大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文史学者、地理学家联手打造。全书由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目录】
目录

前言 何以中国 i

自然编

01 孕育中华民族的自然环境 003

好山好水好地方:多样而优越的自然环境 004

孕育中华文明的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 008

得天独厚的地貌环境 012

气候变化促进民族与文化融合 016

02 黄河与中华文明 021

石质农具凿开沉睡的黄土地 023

黄河文明向四周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影响 030

黄河气韵关联民族的精神气质 035

03 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 045

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047

稻作文明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空间形态 049

长江稻作文化与黄河粟(麦)作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054

04 华夏文明中的山脉 063

山脉与历史 064

五岳:高山神圣性的代表 069

05 秦岭—淮河线:中国的“南与北” 079

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确立 080

中华文明发展的轴心地带 085

交流融汇,和合南北 087

06 “胡焕庸线”:中国的“东与西” 093

什么是“胡焕庸线”? 094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 097

如何破解“胡焕庸线”难题? 099

人文编

07 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 105

西安与北京:中国古代都城的最佳选址 106

中轴对称:中国古都城市布局的基本追求 109

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基本理念 119

08 长安叙事:大一统王朝都城的经典与荣光 125

大一统王朝都城话语体系的内涵 126

大一统王朝都城话语体系的演进 127

大一统王朝都城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 135

09 体国经野:中国省制的由来 137

“省”的来龙去脉:中央机关地方化与历代行省划分 138

多民族统一国家与建省模式 142

省制演进的规律性认识 144

10 长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147

绵延万里:古代长城的构筑、分布与其作用 148

坚固屏障:古代长城构筑技术的发展 155

顽强坚韧: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160

11 大运河:纵贯南北的大动脉 165

运河与漕运的历史脉络 166

沟通地理空间的工程杰作 169

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的风向标 172

城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174

社会文化交流汇融的载体 175

历史地理标识的当代传承 178

12 都江堰:人类生态文明的杰出典范 181

李冰其人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典范意义 182

都江堰水利工程概说 184

都江堰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及意义 188

13 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195

通达全国的陆路交通网络的开拓 196

中国驿传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进 200

陆路交通与驿传制度的重要历史作用 205

14 方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有声印证 211

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地理分布 212

移民方式与方言地理分布类型 215

方言地理与人文地理 217

地名的区域文化特征 221

15 农耕文化:乡土中国的文化本根 225

农耕文化的生态属性 226

循环永续的传统农业 232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35

16 天人合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241

“天人合一”中“自然之天”理念的发掘 242

“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源 244

从“天人合一”到万物一体 248

中外编

17 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 261

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 262

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265

“丝绸之路”,唯美丝绸 270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互鉴 272

丝路精神需要发扬光大 275

18 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277

郑和下西洋核心地理概念“西洋” 278

从海上给陆海丝绸之路画了一个圆 282

拉开早期全球化的序幕 284

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的启发 287

19 全球化与明清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 291

“基本经济区”概念 292

从“苏松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293

经济重心的东向转移 295

明清中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 29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