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事

18 4.7折 38 九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洪伟 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

上书时间2023-10-22

智苑书社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洪伟 著
  •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4834745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黄河文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以“世家传承”的模式记述了钧窑创烧以降原产地的卢家、刘家、郗家、王家、杨家、任家、孔家、苗家、晋家等神垕钧瓷望族,并整体性地系统叙述和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集体化和市场化时期钧瓷艺人的命运、工艺成就及艺人群体的现代性转型。
作为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钧瓷艺人志书,《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从“政治惊扰一市场窄化”的独特理论视角,立意于宏观历史的“群体结构分析”,通过钧瓷艺人从艺身世的细微之处和家国命运的历史性颠簸,展示了传统手工艺人群体人性深处的苦难与光华,建构起人物志与社会学写作的新学术传统。
【目录】
总序

导论方法、理论与结构框架
第一节人物志与社会学写作
第二节社会理论资源
一、“惊扰一窄化”理论
二、苦难社会学和底层研究
第三节资料来源和结构框架
第一章禹州神垕钧瓷:中国钧瓷史缩影
第一节神厘概况
一、地理资源
二、人口与行政建制
三、经济发展
四、文化教育
第二节社会学视野里的中国钧瓷史纲要
第三节中国钧瓷史述(上):传统经验科学阶段
一、“唐花瓷”:钧瓷启蒙期
二、北宋鼎盛期
三、金元钧窑系形成期
四、明清钧窑衰落期
第四节中国钧瓷史述(下):现代理性科学阶段
五、晚清民国复兴期
六、共和国官窑时期
七、钧民窑繁华时期
八、现代钧瓷业扩张期

第二章神垕卢家
第一节神垕卢氏谱系
第二节神垕卢家代际钧艺成就
一、第一代
二、第二代
三、第三代
四、第四代
五、第五代
六、第六代
第三节中国钧瓷艺人的历史缩影
一、新中国成立前:权力和市场的双重压榨
二、集体化时期:感恩和荣光
三、寂寞身后

第三章神垕刘家:刘保平、刘国安、刘富安
第一节刘保平:共和国钧窑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
一、组织恢复钧瓷研烧第一人
二、落难
三、自杀及平反
第二节刘国安:最卓越的钧瓷艺人培育师
一、艺精而成
二、力挽狂澜以不倾
三、官办瓷业颓势的反思
四、当代钧艺“孵化器”
第三节悲情刘富安:中国钧瓷史首位“国大师”
一、钧艺生涯
二、钧艺成就
三、当钧瓷艺人遭遇行政
四、使命和担忧

第四章钧艺老人及其后裔
第一节钧瓷史上闪现的杰出艺人
第二节王凤喜:“三绝”艺人
第三节郗杰:断续的钧艺之家
第四节杨书信:钧艺老人之“富家”
一、最老的钧瓷老艺人
二、“杨家钧窑”:钧艺望族后继有人
三、杨付洲:钧瓷“醉烧”第一人
四、王金合:当代中国钧瓷集大成者?
五、张义:当代钧瓷“学者”艺人

第五章任坚:一生坎坷的“知识”艺人
第一节陶瓷世家
第二节志学于瓷
第三节政治磨难中的钧瓷生涯
第四节家教:切需一技之长
第五节钧陶科研成就
第六节当代钧界“任家军”

第六章神垕孔家
第一节孤儿孔铁山
第二节发迹地图
第三节孔家兄弟
第四节当代钧瓷工艺开创者
第五节孔家“国礼”踏上联合国圣坛
第六节产业化实践和梦想

第七章晋佩章:中国钧瓷实践型“史记者”
第一节楔子
第二节荣耀身后
第三节晋佩章的前世今生
一、一进山城
二、二进山城
三、三进山城
四、晋家子女
五、最后的日子
第四节晋佩章烧钧:机理、成效、影响与理念
一、晋氏研烧史
二、烧钧成就和思想
第五节晋佩章钧研:田野、工艺、文史集大成者
一、实践型“史记者”
二、钧研资源
第六节晋佩章钧瓷研究成就与局限
一、成就
二、局限
第七节大师操守和晋佩章精神

第八章苗锡锦:中国钧瓷文化的守望者
第一节苦难的童年
第二节从业
第三节涉政
第四节主编《钧瓷志》
第五节十五年艰辛路
第六节钧艺创新
第七节钧研贡献

第九章集体化时期的钧瓷艺人
第一节宏观政治经济背景
一、钧瓷恢复研烧时期的地方政治经济形势
二、钧瓷恢复研烧时期的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共和国官窑繁育的钧瓷艺人
第三节钧瓷艺人的政治化
一、翻身和感恩
二、政治“忠诚”和生产“变通”
第四节钧瓷技艺的传承
一、家族传承
二、师徒传承
三、现代学校教育
第五节钧艺成就和局限
第六节集体化时期钧瓷艺人类型学分析
一、钧瓷二厂的钧瓷艺人
二、国营瓷厂的钧瓷艺人
三、钧瓷一厂的钧瓷艺人
附录一刘振海:钧瓷二厂制钧工艺的奠基者
一、钧艺家世
二、“二厂”钧窑创建者
三、患难兄弟
四、一窑烧造四瓷
五、刘建军:还原钧瓷艺术品性
六、刘志军:古钧堆里与历史细语
附录二王振营:饱受政治风浪颠簸的钧瓷艺人
附录三杨志:底层崛起的正统艺人
一、居无定所的流荡岁月
二、学艺
三、技艺创新
四、自建窑口
五、“国大师”的宏愿和焦虑
六、杨晓峰:渐渐长成的新秀艺人

第十章市场转型背景下的钧瓷艺人
第一节钧瓷艺人的结构分化
第二节当代钧瓷艺人总体群像
一、转型之难
二、六十年代
三、传统工艺的坚守者
四、职业“钧”人
第三节傅振华:把钧瓷刻入印史的民间篆刻艺术家
一、首款钧瓷印出炉记
二、白创钧瓷篆刻工艺
三、从篆刻寻求钧瓷艺术真谛
第四节苗峰伟:中国钧瓷史上最卓越的战略“钧商”
一、钧瓷史上的商界名家
二、艰难入场
三、开创传统钧窑现代商业运作模式
四、最现代钧窑的“传统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田野访淡
致谢
后记我为何书写中国钧瓷艺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