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
2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张乐天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1998-01
装帧平装
货号43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部分发黄
- 商品描述
-
部分发黄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乐天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
1998-01
-
ISBN
9787806272244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内容简介】
-
人民公社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在中国农
村仍不时可见其忽隐忽现的踪影。那么,它究竟是怎样一种制度呢?本
书将对此作出解答。全书分“公社制度的导入”、“四清及‘文化大革命’
中的村落政治”、“70年代中叶的公社制度模式”、“人民公社的终结”四
编18章,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
对人民公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不仅重新展现了人民公社
的基本面目,而且提出了不少饶有创见的学术观点及值得认真思考的
社会问题。书末另附三个有关人民公社的重要文献,亦颇有参考
- 【目录】
-
序言
绪论
第一编 公社制度的导入
第一章 村落背景
一、土地问题
二、农业生产
三、村民的生活
第二章 公社制度的导入
一、海宁和平解放与土地改革
二、资本主义抑或社会主义
三、制度变革:从小农经济到集体经济
四、50年代的乡村经济
五、向大公社体制过渡
六 乌托邦:从天上到地下
第二编“四清”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村落政治
第三章 倒退的惯性
一、重建生产队
二、土地的使用
三、农业生产的组织
四、粮食分配
五、乡村市场
六、旧传统的复归
第四章 新制度:秩序与冲突
一、大队的掌权者
二、权力的运用
三、阶级问题
四、制度内的人际矛盾
第五章 初期的革命输入
一、中央:推进革命的时间表
二、重提阶级斗争
三、阶级斗争的宽泛化
四、大队权力危机
第六章 有序的革命
一、“扎根串连”
二、大字报风潮
三、首当其冲的支委们
四、革命尚未终结
第七章 群众大革命
一“造反有理”
二、清理阶级队伍
三、大学习、大批判
四 权力与正式组织
第三编 70年代中叶的公社制度模式
第八章 公社制度的特征
一、集权体制之一:党和党的领导
二、集权体制之二:依附的政府组织
三、集权体制之三:干部
四、集权体制之四:市场控制
五、村队模式之一:产权制度
六、村队模式之二:生产队的规模
七、村队模式之三:地缘因素
八、村队模式之四:组织与干部
九、村队模式之五:生产队活动节律
第九章 公社农业经营(上)
一、种植的外部限制
二、生产队的种植选择
三、作物的管理
四、过密集型劳动投入
五、劳动投入的构成
六、农民劳动投入的选择
七、制度与技术
八、过密集型技术偏好
九、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第十章 公社农业经营(下)
一、最终产品的处置
二、农产品的出售
三、产品购买
四、工分制度之一:“底分’
五、工分制度之二:工分的类型
六、工分制度之三:工分构成
七、生产队基本分配原则
八、经济分配
九、粮食分配
第十一章 公社的社会生活
一、家庭
二、生育制度
三、养育模式
四、婚姻
五、老年人的生活
六、宗族
七、村民的交往
第四编 人民公社的终结
第十二章 公社的困顿
一、小农的离心倾向
二、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
三、体制外的经济收入
四、外出的冲动
五、价值:融合与冲突
六、人情、原则、斗争哲学
七、意识形态:输入与演化
第十三章 公社解体以后
一、政策的演变
二、从合作经营到家庭经营
三、宏观环境的改变
四、农业的家庭经营
五、乡村工业的蓬勃发展
六 、重建乡(镇)村体制
七 干部
八、农村社会的分化与整合
九、演化中的村落
十、村落文化的嬗变
第十四章 公社的启示:关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思考
一、土地与农民
二、党政权力…
三、农村集体企业
四、乡村政府与集体企业
五、乡村政府与农业经营
六 村民自治问题
表格索引
附录:
(一)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农业六十条”)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
府的通知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部分发黄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