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补图

45000 八品

仅1件

福建漳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15.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尺寸32.4 × 17.8 cm

上书时间2024-11-02

评价52好评率 100%

  • 值得信赖 4
  • 发货速度快 4
  • 非常满意 4
  • 包装仔细 3
  • 品相不错 3
  • 服务态度好 3
  • 物流很快 3
  • 物超所值 3
  • 价格实惠 2
  • 品相超预期 2
查看全部评价

五经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难得善本《东魏敬史君碑阳》清乾隆拓・亮字本。

    木夹板旧裱册页,函套新配,拓本有些伤字和虫蛀具体见图,品相略差一点。

    拍品为清乾隆拓、亮字完好本,七行渊亮之“亮”字末笔钩不损,清中以后所拓皆损。又八行进封永之“封”字中上部未损;十行末贤桀之“贤”字中部臣又不损伤;廿一行此至诚之“此”字末笔完好。

        此碑亮字未损本,颇难一见。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载,其仅见三四本而已。

      朱翼盦所藏此碑亦止亮字未损一本而已。

 敬史君碑,刻石于东魏兴和二年(540),清乾隆三年(1738)出河南长葛,并于乾隆十四年(1749)碑阴刻沈青厓跋语十三行,并,移立于陉山书院。其碑古厚精劲,康有为评此碑:圆劲遒厚,以浑逸开生面,若闲鸥飞凫游戏汀渚。沈曾植亦赞其:盖南北会通,隶楷裁制,古今嬗变,胥在于此。

尺寸: 32.4 × 17.8cm,拓本21开,空白页前后各1开,共计23开46面一册全,拓本每页都拍图了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