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 4.4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河源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4522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002-9787111564522

上书时间2024-06-21

小熊熊和小飞飞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活着是为了获得幸福,但为什么“幸福的人”却很少?
日常生活中究竟要如何实践阿德勒的思想?
不存在“命中注定的爱人”吗?
为了幸福,人人都必须做出的“人生大的选择”究竟什么?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吗?
如果您也像故事中的青年一样,对于阿德勒思想这不切实际的“鸡汤”充满怀疑。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的《幸福的勇气》就有您需要的答案。
亚洲总计销量超350万册的“勇气两部曲”完结篇、《被讨厌的勇气》正统续作——《幸福的勇气》隆重上市!
蔡康永、樊登、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联袂推荐!
阿德勒思想不是容易践行的学问,真正的考验是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顾问。在畅销世界各国的阿德勒心理学新古典巨作《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像阿德勒生前一样,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好,在靠前外针对众多“青年”大力进行演讲和心理咨询活动。译著有阿德勒的《人生意义心理学》《个人心理学讲义》,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株式会社顾问代表,作家。1973年生于福冈。以书籍的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2014年获商务书大奖2014审查员特别奖,获奖理由是“为商务书作者增光并大大提高了其地位”。上一部作品《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在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产生很多困惑,于是再次访问了京都的岸见一郎氏。在长达数十小时的探讨之后,整理出了这部“勇气两部曲”完结篇。独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等。
渠海霞(1981.1-)女,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曾翻译出版《感动顾客的秘密——资生堂之“津田魔法”》和《平衡计分卡实战手册》

目录
推荐序一 没有足够勇气,你就无法幸福
推荐序二 “自立”尽头的爱
推荐序三 我遇见了所有的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向往
推荐序四 勇者不惧,不惧者幸福
译者序
引言
  人们误解了阿德勒思想
第一章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宗教吗?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所谓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
  关心“他人兴趣”
  假如拥有“同样的心灵与人生”
  勇气会传染,尊重也会
  “无法改变”的真正理由
  你的“现在”决定了过去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中并无“魔法”
第二章 为何要否定“赏罚”
  教室是一个民主国家
  既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问题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憎恶我吧!抛弃我吧!
  有“罚”便无“罪”吗?
  以“暴力”为名的交流
  发怒和训斥同义
  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
第三章 由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
  否定“通过表扬促进成长”
  褒奖带来竞争
  共同体的病
  人生始于“不完美”
  “自我认同”的勇气
  问题行为是在针对“你”
  为什么人会想成为“救世主”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第四章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
  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
  是“信任”,还是“信赖”?
  为什么“工作”会成为人生的课题
  职业不分贵贱
  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有几个挚友?
  主动“信赖”
  人与人永远无法互相理解
  人生要经历“平凡日常”的考验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
第五章 选择爱的人生
  爱并非“被动坠入”
  从“被爱的方法”到“爱的方法”
  爱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
  变换人生的“主语”
  自立就是摆脱“自我”
  爱究竟指向“谁”
  怎样才能夺得父母的爱
  人们害怕“去爱”
  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
  爱即“决断”
  重新选择生活方式
  保持单纯
  致将要创造新时代的朋友们
后记一 再一次发现阿德勒
后记二 不要停下脚步,继续前进吧
作译者介绍

内容摘要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的《幸福的勇气》是“勇气两部曲”的下卷、完结篇。同样以百年前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的思想为核心,以“青年与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被讨厌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而《幸福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幸福?”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三年之后,青年已经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挫败让他对阿德勒的思想感到绝望。“猛药”级的哲学对谈,将再度开始……

精彩内容
 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宗教吗?
青年:直到决定今天再次登门拜访,也就是下定抛弃阿德勒思想这一决心之前,我真是相当苦恼。那种苦恼实在是超出你的想象,因为阿德勒思想是如此充满魅力。但事实是我自己也真是满腹疑问,这种疑问与“阿德勒心理学”这一名称本身直接相关。
哲人:哦,是怎么回事呢?
青年:正如阿德勒心理学这一名称一样,阿德勒思想被认为是心理学。而且,据我所知,心理学属于科学。但是,阿德勒所提倡的主张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当然,因为是研究“心灵”的学问,不可以等同于那种一切都用算式表示的学科。这一点我很清楚。
但是,麻烦的是阿德勒思想谈论人的时候太过“理想化”。简直就像是基督教提倡的“邻人爱”一样不切实际的说教。好,所以我要提出第一个问题。先生认为阿德勒心理学是“科学”吗?
哲人:要说它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也就是那种拥有证伪可能性的科学,那应该不是。虽然阿德勒明确表示自己的心理学是“科学”,但当他开始提出“共同体感觉”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多人就离他而去了。与你一样,他们断定“这种东西并不是科学”。
青年:是的,对于志在研究科学心理学的人来说,这也许是非常自然的反应。
哲人:这一点也是至今依然存在争议的地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不具有证伪可能性这个意义上,三者都与科学的定义存在矛盾之处。这是事实。
青年:的确如此。今天我带了笔记本,准备好好记下来。您说阿德勒心理学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那么,先生您三年前曾用“另一种哲学”这种说法来形容阿德勒思想,对吧?
哲人:是的。我认为阿德勒心理学是与希腊哲学一样的思想,是一种哲学。阿德勒自己也这么认为。
比起心理学家这个称号,他首先是一位哲学家,一位把自己的主张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哲学家。这是我的认识。
青年:明白了。那么,接下来进入正题。我认真
思考并全力实践了阿德勒思想,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深信不疑,简直可以说是热情高涨。但是,特别是当我想要在教育现场实践阿德勒思想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大大的排斥。不仅仅是学生们,也有来自周围教师的排斥。想想倒也理所当然。因为我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他们原来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并试图首次进行实践。于是,我一下子想起了某些人,并和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您知道是谁吗?
哲人:是谁?
青年:大航海时代进入异教徒国家的天主教传教士们!
哲人:哦。
青年:非洲、亚洲以及美洲大陆。天主教的传教士们进入语言文化甚至所信仰的神都不相同的异国去宣扬自己信奉的教义。这简直就像去学校宣传阿德勒思想的我一样。即使那些传教士们也是既有传教成功
的情况也有遭到镇压并被残忍杀害的情况……不,照常识想想,可能一般也会被拒绝吧。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传教士们究竟是如何让当地民众抛弃原有信仰接受全新“神”的呢?这可是一
条相当困难的道路啊。带着强烈的疑问,我走进了图书馆。
哲人:然后呢……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