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 著中华书局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 著中华书局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 著中华书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 著中华书局

16.5 4.6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河源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嘉莹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7089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502-9787101127089

上书时间2024-05-17

小熊熊和小飞飞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以时空顺序铺陈叶嘉莹先生94载的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叶嘉莹先生用诗词来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从叶先生诗词的优雅意象中,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深邃精思。同时,从叶先生对古典诗词的阐发中,可以感悟到在国仇家难中她的人生大境界。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叶先生的生命品质与人格魅力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地区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围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中国大陆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所大校讲学。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

目录
代序  镜中人影
第一篇  二十年间惆怅事
第二篇  潮退空余旧梦痕
第三篇  鹏飞谁与话云程
第四篇  骥老犹存万里心
附录:我的台大公开课
  神龙见首不见尾——谈《史记·伯夷列传》的章法与词之若隐若现的美感特质
  陈曾寿词中的遗民心态

内容摘要
 她是学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海洋的摆渡人,她使古老的诗词获得再生。她是才情纵横四海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慑人心魂的诗篇。她是深具弱德之美的大家闺秀,坚忍支撑一个家庭。在《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中,94岁的叶嘉莹先生用诗词来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北平的生离死别、台湾的白色恐怖、海外的丧女之痛……在多舛的命运中,以诗词创作、研究蜚声国际;在国难家愁面前,独有一份“士”的情怀与担当。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历练成美丽的星光。叶嘉莹的文字真诚、深隐、雅致!

精彩内容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是说我母亲刚刚去世不久,面容都还没有改变,停灵时,我母亲还是平常的样子,可是“唤母千回总不还”,不管我跟两个弟弟怎么哭喊,我母亲不会再醒来了。那时,每天我上学离开家的时候,本来过去的习惯是说一句:“妈,我走了。”回到家,还没有进到房间,就会说:“妈,我回来了。”我现在没有人可以呼唤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生死离别。母亲的遗体回到北京以后,在庙里停灵,之后就要入殓,我母亲入殓的时候,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入殓以前,要见亲人最后一面,因为一旦放在棺材里边,钉子一敲下去,就永远见不到母亲了。“凄绝临棺无一语”,即我母亲到天津去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可是回来已经成这样子,没有一句告别的话。“漫将修短破天悭”中的“修”,是活得年岁长,“短”,即活得年岁短,寿命的长短是上天给你的,“悭”就是吝啬,我质问上天为什么这样吝啬,我母亲只有44岁就去世了。当时我所经历的人生最大的打击是我母亲的去世。
我们家既然是旗人,在玉泉山下有一大片墓地,我们去给母亲送葬的那一天,“黄叶满山坟草白,(那)秋风万里感啼鹃”,在万里秋风中,我感觉到杜鹃啼血的悲哀。后来我弟弟还把我们祖先的骨殖、骨灰移葬过一次。“文化大革命”时,移葬的墓地被征
用了。我弟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没办法移葬,祖先的坟墓没有了,祖先的骨殖也没有留下来。
我两个弟弟在老家都已经先后去世了,我的大侄子也
已经去世了。我还有一个小侄子,因此我就跟我小侄子商量:我们是不是要买一片墓地?当时我还有一个愿望:我百年之后,我不留在加拿大,还是要回到我的故乡。
我母亲去世时,我父亲一直随着国民政府一步一
步地撤退,武汉陷落时,我父亲在武汉;长沙大火时,我父亲在长沙。我们在沦陷区是被日本统治的,当局让我们上街去庆祝武汉、长沙陷落。你们是没有经过遭受异族统治的痛苦——七七事变以后,老师通知我们:“开学后,都把课本带来。”因为七七事变的缘故,伪政府还来不及印新的书,就让我们把旧的课本带来。老师在课堂上说:“把你们的课本翻开,第几页到第几页撕掉。”凡是记载日本侵略的内容都得撕掉。然后又说“第几行到第几行拿着毛笔把它涂掉”,我就想到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国家败亡了,就不能再读关于自己祖国的真正的历史和地理了。
抗战进入第五年以后,我父亲开始来信了。我考进大学的那一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我父亲在航空公司工作。当时有飞虎队等美军来援助国民政府.我父亲看到有胜利的希望,就辗转托人寄来了一
封信。收到信后,我写了一首诗《母亡后接父书》:昨夜接父书,开函长跪读。
上仍书母名,康乐遥相祝。
惟言近日里,魂梦归家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