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美]约翰 R.诺夫辛格 著;郑磊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美]约翰 R.诺夫辛格 著;郑磊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美]约翰 R.诺夫辛格 著;郑磊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美]约翰 R.诺夫辛格 著;郑磊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7.08 9.6折 49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河源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翰 R.诺夫辛格 著;郑磊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5013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413-9787111435013

上书时间2024-05-21

小熊熊和小飞飞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编著者约翰R.诺夫辛格。
华章经典·金融投资行为金融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诺夫辛格作品
有一则古老的华尔街格言说的是:市场是被两个因素驱动着——恐惧和贪婪。很多人会说,贪婪在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泡沫期间主导了市场,而在最近一次金融危机中,则是恐惧情绪控制了人们的行为。尽管这话说得没错,但这种界定未免过于简单化了。人类的头脑和情感如此复杂,仅用恐惧和贪婪情绪来解释人们在决策中所受到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本书是最早探索这一重要且引人入胜的主题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约翰R.诺夫辛格
(JohnR.Nofsinger)约翰R.诺夫辛格是华盛顿州立大学金融学教授,是行为金融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他经常在投资管理行业、高校和大型学术性会议上担任演讲嘉宾。他的观点经常见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财富》《商业周刊》《聪明钱》《基金杂志》《华盛顿邮报》《奈特利商业报告》等财经媒体。
他是六部交易类书籍、教材和学术著作的作者(或合作者),这些书已被译成七种文字发行。诺夫辛格教授是一位声誉卓著的学者,他在本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如《金融学杂志》《商业杂志》)以及实务类期刊(如《金融分析师杂志》《财富管理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他也为私营企业、纽约证券交易所、CFA协会和政策智库提供过研究服务。他的学术研究活动曾多次获奖。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心理学与金融 1
第2章 过度自信 14
第3章 自豪与懊悔 29
第4章 风险感知 44
第5章 决策框架 59
第6章 心理账户 73
第7章 构建投资组合 87
第8章 代表性与熟悉程度 101
第9章 社交互动与投资 116
第10章 情绪与投资决策 131
第11章 自我控制与决策 146
第12章 次贷危机的心理学 161
注释 174

内容摘要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编著者约翰R.诺夫辛格。
《投资心理学(原书第5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的内容并非是要取代传统金融中的投资理论,了解心理偏差,是对传统金融方法的一种补充。实际上,在读完本书之后,你会认识到传统金融工具的价值。
最重要的也许是投资者的推理失误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财富。如果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心理偏见的控制,即便懂得现代投资方法,也
可能遭遇投资失败。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学到许多可能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偏见;了解这些心理偏见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看到这些错误决策怎样侵蚀你的财富;学习如何识别和避免投资中的失误。
纠正心理偏差,避免投资的心理陷阱,战胜市场有一则古老的华尔街格言说的是:市场是被两个因素驱动着——恐惧和贪婪。很多人会说,贪婪在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泡沫期间主导了市场,而在最近一
次金融危机中,则是恐惧情绪控制了人们的行为。尽管这话说得没错,但这种界定未免过于简单化了。人类的头脑和情感如此复杂,仅用恐惧和贪婪情绪来解释人们在决策中所受到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本书是最早探索这一重要且引人入胜的主题的著作之一。
第5版增加了新的内容,描述了心理学在抵押贷款领域和金融危机爆发中所起的作用。

精彩内容
 理智上大家都懂得,想在股市赚钱就得低买高卖。然而数据显示散户投资者显然很不善于把握市场时机。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由于情绪效应被放大,心理偏差就产生了特别大的破坏力。
但是,在经济动荡时期,并非只是散户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暴露出来,那些金融专业人士的错误也袒露无遗。企业和机构投资者试图创造出各种精巧的模型,以便能囊括影响投资价格的所有因素。
他们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模型,以至于过度自信导致其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在某些时候,有的风险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晓,他们是在拿企业的命运当赌注。后来就发生了那些预料不到的事情——纳西姆·塔勒布称之为“黑天鹅”事件,这个说法的典故是,欧洲人曾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澳大利亚意外地发现了黑天鹅。

而这一次出现的罕见的重要事件是美国住房价格
开始下跌,人们开始在抵押贷款上违约。许多金融机构发现,由于自身的骄傲自大,它们过度使用了杠杆并且开始快速被拖下水。数百家银行陷人了困境。多家投资银行被破产清算或者强迫出售。政府拯救了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对冲基金被清算了。投资专家们用模型与事业前程和雇用他们的企业打赌的结果是惨败。
为什么投资者和投资专家会频繁作出糟糕的决策?尽管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缺乏信息或者接受的训练不足,然而这些错误却经常是由高智商且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作出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根源于认知错误、心理偏差和情绪。这些问题没有在传统金融教育中探讨过,它们是“行为金融学”讨论的话题。
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传统的金融学观点认为投资者的心理并非妨碍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因素之一。过去30年中,金融学的发展演进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假设:·人们会作出理性的决策。
·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存在偏差。
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定,金融学界创造出了一些供投资者使用的强大的投资方法。例如,投资者可以利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任何给定的可承受的风险水平,获得最大的预期收益。定价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及期权定价理论)可以帮助投资者对证券进行估值,并且有助于了解预期的风险和收益。这类有用的理论,在投资类教科书中比比皆是。
然而,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这些假设是不合理的。人们通常的行为似乎并不理性,而对于未来的预测也常出错。
例如,传统金融学理论假设投资者是排斥和规避风险的。尽管投资者主观
上不愿意冒险,但如
果预期收益足够大的话,还是会冒险的。传统金融学还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始终保持与自身的风险规避程度一致,而事实上,他们的行为往往与上述假设背道而驰。例如,投资者在投保时表现出回避风险的心理,但是在买彩票的时候,却表现出愿冒风险的心理。
长期以来,“经济决策中存在可预见的偏见”这种观点被金融学界接受的程度一直都很低。早期行为金融学的支持者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然而,在过去的十年,有证据表明,“心理和情感因素会影响金融决策”的观点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今天,人们不再将那些早期的行为金融学的支持者视为异教徒,而认为他们是有识之士。虽然关于心理因素在何时、以什么方式、为什么会影响投资的争论还在继续,但自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
发给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实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许多人相信这一行动证明了这一领域已被认可。
现在,金融经济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投资者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P2-P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