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1

10 2.9折 35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三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55a

上书时间2024-06-27

老街二手书的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三虎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4517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4页
  • 字数 30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
【内容简介】
  《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第1辑)》重申传统的思想主题,仅限于技术哲学领域,力倡以中国文化传统资源,演绎中国发展问题的宏大叙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它消耗着世界一半的水泥,1/3的钢铁和1/4的铝,目前石油和铜的进口量分别是1999年的35倍和23倍。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2030年石油进口量将是现在的3倍。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此强劲,以致对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时空压缩”。但这种时空压缩无疑是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的,而这一过程又不只限于自然资源消耗,还包含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衰退或破坏。如果说这种情况被批评为一种“不可持续”的话,那就需以自身的文化传统为营养激发中国人的自我创造能力,“重回”因引进技术所忽视的人文和本土背景。因此所谓重申传统,与其说是对中国古代技术哲学思想传统的探索,毋宁说是对中国自治技术发展问题的现实关注。
  《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第1辑)》在展开以上主题过程中,始终关注如下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是否存在一种技术哲学传统?二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技术哲学的机械论范式应该采取何种程度的批判?三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机械论范式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学术态度?四是归结起来,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是否尚有其现实意义?对这四个问题,笔者试图从中国现实出发,诉诸中西技术哲学思想比较,给予一种小心翼翼的辩证性整体论回答。但越是如此谨慎地展开研究,便越觉得这些问题牵扯的思想历史考察之艰深和复杂。这种复杂无疑使得该主题并不限于《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第1辑)》论述范围,其中涉及更多学术问题及细节只能待以后继续思考,望有志者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
  李三虎 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于山西长治。1987年山西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主任、教授,《探求》杂志主编。兼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与研究专长:技术哲学。最初从事科学(化学)社会史研究,主要关注自然科学学派主题。1990年代中期,师从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先生,集中从事技术哲学研究和教学。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省和市多类项目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热带丛林”苦旅——李比希学派》和《十字路口的道德抉择——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等。
【目录】
第1章导论:从现实中走近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
1.1技术中国与民族复兴的文化总体向度
1.2李约瑟难题:历史问题的现实追问
1.3比较视角的当代技术哲学研究进展
1.4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辨识及其意义

第2章前现代技艺之思: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的整体论哲学倾向
2.1内圣外王:中国版的“劳动人”形象
2.2技艺之道:人随应自然的实践态度
2.3道器合一:人工造物的文化建构特质
2.4整体论: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维系

第3章现代技术形塑:西方机械论范式遮蔽中国传统整体论范式
3.1从前现代技艺到现代技术的历史转变
3.2机械论范式:现代主义思想传统生成
3.3中国接纳现代技术的哲学话语转换
3.4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的最终消解过程

第4章追问现代技术本质:西方机械论批判显现中国传统整体论意义
4.1人工造物:现代技术的机械经验还原
4.2展现与强使:本体论的希腊传统追问
4.3座架与命运:最高危险的救渡之路
4.4有为与无为:中国传统与技术整体论

第5章超越现代技术隐喻:儒学复兴对机械论范式的整体论回应
5.1一儒家文化传统复兴与西方机械论批判
5.2以儒家传统开出器械创制技术主题
5.3以儒家道德主义建构技术文化方向
5.4西方后东方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

第6章结束语:走向一种中国本土化的技术哲学整体论
6.1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体用范畴
6.2空间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再情境化
6.3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技术发展理论探索
6.4中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整体论文化命题
参考文献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