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教育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教育原理

26.5 2.7折 98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雷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52a

上书时间2024-06-24

老街二手书的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雷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9186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7页
  • 字数 446千字
【内容简介】
王雷编*的《社会教育原理》介绍了,社会教育 是广义教育中,被社会组织化的教育,是学校以外由 社会各组织机构所实施的教育。社会教育原理是探讨 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说。在促进社会 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教育以其公益性和对策性等特点 ,有助于社会治理。在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 教育以其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助于教育目的的 实现。社会教育是一个专业化的实践领域,通过社会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联动,可以开发利用社会教 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社会实践效能和实践育人能力。
【作者简介】
王雷教授,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雷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中华教育遗产、社会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独立出版学术专*《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社会教育概论》、《大学社会教育研究——基于大学服务社会的历史考察》。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政府奖二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教育概念

  第一节  社会教育概念的几点思考

    一  思考的起点:教育的最初形态

    二  引发的疑点:为什么对社会教育的研究如此冷清

    三  关注的热点:许多社会问题对教育的警示

    四  过去的难点:“得民心”如何向“开民智”转型

    五  现在的重点:社会教育如何定位

  第二节  各国社会教育概念比较研究

    一  德国的社会教育

    二  日本的社会教育

    三  美国的社会教育

    四  印度与韩国的社会教育

    五  我国的社会教育

  第三节  现代社会教育概念新诠释

    一  我国近代教育学界对社会教育的理解

    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学界对社会教育的认识

    三  现代社会教育新诠释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  “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

    二  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

    三  社会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

    四  社会教育与大众教育、全民教育、民众教育

    五  社会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校外教育、闲暇教育

    六  近代社会教育与古代社会教化

第二章  社会教育学科

  第一节  国外社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社会教育学初建阶段

    二  社会教育学独立阶段

    三  社会教育学发展阶段

    四  社会教育学多元化阶段

  第二节  我国社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社会教育学萌芽期

    二  社会教育学探索期

    三  社会教育学挫折期

    四  社会教育学分化期

  第三节  社会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  人的社会化

    三  人的全面发展

    四  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

  第四节  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  社会教育学研究对象概述

    二  社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第三章  社会教育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社会教化的演变

    一  鸦片战争前“社会教化”的特点

    二  在西方文化教育冲击下产生新知

    三  传统社会教化观念的新陈代谢

    四  终结与滋生并存

  第二节  近代“社会教育”在中国的传播

    一  日本“社会教育”的传播

    二  德国“社会教育”的传播

  第三节  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社会教育思想

    一  蔡元培的社会教育思想

    二  陶行知的社会教育思想

    三  俞庆棠、傅葆琛的社会教育思想

    四  雷沛鸿、陈礼江的社会教育思想

  第四节  我国近代乡村社会教育

    一  独特的社会现实:农村的危机

    二  独到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改造乡村

    三  独立的试验活动:面向农民

    四  独有的教育经验:重视农村社会教育

  第五节  我国近代苏区社会教育

    一  制订社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工农

    二  社会教育运行的保障:一切依靠工农

    三  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从工农中来,到工农中去

第四章  社会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平民教育

    一  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

    二  社会教育与平民教育

  第三节  社会教育与扩充教育、民众教育

    一  社会教育与扩充教育

    二  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补习教育、成人教育

    一  社会教育与补习教育

    二  社会教育与成人教育

第五章  社会教育功能

  第一节  近代社会教育功能的发端

    一  “开民智”、“作新民”

    二  “改良社会”

    三  服务于社会革命

    四  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五  扩充学校教育效能

  第二节  社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一  有助于社会治理

    二  有助于社会建设

    三  有助于社会和谐

  第三节  社会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功能

    一  有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  有助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三  有助于拓展提升学校教育效能

    四  有助于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四节  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功能

    一  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内涵

    二  社会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三  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特殊效能

第六章  社会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第一节  社会教育的教育者

    一  社会教育管理者

    二  社会教育研究者

    三  社会教育工作者

  第二节  社会教育的受教育者

    一  婴幼儿社会教育

    二  青少年社会教育

    三  成人社会教育

    四  老年人社会教育

第七章  社会教育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社会教育内容

    一  社会德育

    二  社会智育

    三  社会体育

    四  社会美育

    五  社会生活教育

  第二节  社会教育方法

    一  公共式教育方法

    二  专题式教育方法

    三  活动式教育方法

    四  学校式教育方法

第八章  社会教育机构与设施

  第一节  社会教育专门设施

    一  社会教育活动场所

    二  社会教育组织团体

    三  社会教育媒体

  第二节  社会教育综合设施

    一  文化事业设施

    二  大众媒体设施

  第三节  社会教育开放设施

    一  社会资源对学校的开放

    二  学校资源对社会的开放

第九章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

  第一节  走向社会:学校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  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意义

    二  社会教育资源种类

    三  学校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

  第二节  走向生活:学校对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

    一  学校提升“民智”水平

    二  学校开社会“风气之先河”

    三  学校引领社会道德成长

  第三节  走出校园: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

    一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的内涵

    二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的意义

    三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的内容

  第四节  走向城邦:构建学习型城市

    一  “城邦是最好的教师”

    二  规划与创新城市社会教育事业

第十章  社会教育管理

  第一节  我国社会教育实施管理的历史经验

    一  民国初期“社会教育司”的确立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教育管理事项

  第二节  关于社会教育能否制度化的论争

    一  合流说:“社会教育列入现行学制系统”

    二  并列说:“学制系统之外,另订社会教育系统”

    三  本位说:“以社会教育为本位建树教育系统”

    四  兼办说:“所有学校一律兼办社会教育”

  第三节  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一  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经验

    二  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启示

第十一章  社会教育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全社会关心社会教育力度不够

    二  社会教育缺乏专业指导

    三  社会教育管理政出多门

    四  社会教育资源难以整合

    五  各级各类学校实践育人薄弱

  第二节  发展社会教育的对策

    一  推动社会教育立法

    二  推动社会教育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三  制订社会教育设施分类指导建设方案

    四  制定发展社会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政策

    五  推动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