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灵撞击的回声:中外文学览胜(下册)

1 八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渊 著;佘斯大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友kw4413229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渊 著;佘斯大
  •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0934234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1页
  • 字数 328千字
【内容简介】
人类最不能缺少的是精神家园,因为只要是动物都会营造自己的物质家园。连漫天飞舞的鸟类,疲倦以后也有自己的“巢窝”可以思归以得息歇。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并非在于人类可以制造工具,起码猩猩可以运用树枝从蜂蜜中获取蜂蜜;也并非人类有自己的社会组织,生物学观察发现蚁群中存在等级分明、分工明确的“社会性”组织。人类之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思想,有精神,即对其存在、存在环境以及存在方式的理性认识。因此,人类之有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类不仅是物质家园,而且有其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不仅是人类的精神寄托,更是人类的精神归属。

  人类最可能失去的是什么?不是环境,因为环境总是存在的,虽然可以会变的稀缺和恶劣,但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足以使人开拓出“新大陆”。也不是物质的家园,因为现在技术的所谓极限毕竟只是地球上的极限,在地球之外,还有太阳系、银河系和整个宇宙。人们不是构思向太阳系其他行星移民吗?而且科学家已经发现将某行为星改造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是可能的。尽管“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年复一年地大声疾呼,尽管“绿色和平组织”的斗士们一再驾着风帆小船“不自量力”地阻拦核动力军舰,但“上帝”既然造就人类,就不会断人类之道路。因此,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和答案是,人类最容易失去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归属,也就是人类的“类”特性,最终是人本身。虽然人类通过制造工具和思想实现“人猿揖别”,使自己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并通过人文主义的弘扬以及思想解放走出中世纪,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是,人类的心灵可能因为难以构建一个赖以依归的精神家园而游荡,最终处于与其他物种别无二致的境地。这是人类的宿命,还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导演的悲剧?

  过去的一千年中,人们凭借精神的力量,将自己从神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恢复了人的尊严,主要是精神上的尊严。精神自由带来了人类科学技术,即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的飞跃……
【目录】
引子

上篇  华夏文学五千年

  一、诗人这风苑

    从《诗》到乐府

    赋、比、兴

    《诗》的两个层面

  二、《骚》之楷模

    巫文化与楚文化

    诗歌史上的巨人

    诗的灿烂天地

    逸出的一支——汉赋

  三、理性的光辉

    天道与人道

    化情人理,纵横议论

    融合与分化

  四、史家之绝唱

    史之记录及其演进

    无韵之《离骚》

    史传之流变

  五、大转变

    建安风骨

    作家群落

    “论文叙笔”,“观澜而索源”

  六、波澜始壮阔

    “质文沿时”,开来更多于继往

    田园山水之趣

  七、盛唐气象

    繁花似锦的唐文化

    盛唐之声,八音克谐

    诗仙李白

  八、中唐以后

    诗圣杜甫

    在复古旗帜下的创新

  九、另辟蹊径的一代

    柳、李之婉约

    苏、辛之豪放

    周、姜之精工

    尚理之风

    ……

下篇  西方传统文学纵览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