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库存书】校企协同视域下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库存书】校企协同视域下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49.88 5.9折 85 九五品

库存35件

北京海淀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5.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哲民,万秋红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8288514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10811400

上书时间2025-03-23

评价70好评率 97.14%

  • 包装仔细 17
  • 品相不错 17
  • 值得信赖 13
  • 发货速度快 13
  • 价格实惠 12
  • 物流很快 12
  • 非常满意 12
  • 服务态度好 11
  • 物超所值 11
  • 品相超预期 8
查看全部评价

阿才书斋

二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哲民,自动控制教授,清华大学教育博士,仪器仪表高级工程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专家,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指导专家,首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人才,全国教育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委会常务理事,全国新能源装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工科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和技术创新研究,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研究以及高职本科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耦合研究。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校企协同
    1.2.2  工科高职院校
    1.2.3  技术技能积累
    1.2.4  技术创新
    1.2.5  协同创新
  1.3  **外研究综述
    1.3.1  有关**技术技能积累的研究
    1.3.2  有关企业技术积累的研究
    1.3.3  有关技术技能积累内涵的研究
    1.3.4  有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协同机制的研究
    1.3.5  有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模式、平台与路径的研究
    1.3.6  技术技能积累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
    1.4.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研究: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
  2.1  协同理论与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
    2.1.1  协同理论概述
    2.1.2  基于协同理论的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分析
  2.2  社会交换理论与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
    2.2.1  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2.2.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分析
  2.3  组织学习理论与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
    2.3.1  组织学习理论概述
    2.3.2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分析
  2.4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内涵、特征与运行模型
    2.4.1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内涵
    2.4.2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特征
    2.4.3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运行模型
第3章  问题研究: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调查分析
  3.1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调查
    3.1.1  方案设计
    3.1.2  调查结果
    3.1.3  调查结论
  3.2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2.1  方案设计
    3.2.2  实证分析
    3.2.3  学理分析
  3.3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耦合关系分析
    3.3.1  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耦合静态关系分析
    3.3.2  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耦合动态运行分析
第4章  评价研究: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评价标准研究
  4.1  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水平评价指标基本原则

内容摘要
1章引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研究背景

11· l ·1

源自工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的困惑与思考

本研究的选题正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从本人的跨界工作历程和教学管理实践困惑与思考中,经问题导向,再逐渐聚焦进而演变成教育管理研究课题中形成的。本人在企业工作15年,先后在大型国有企业担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和设计师等职务,2005年,作为“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调至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从而开启了高职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职业生涯,先后在该校担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评估办主任等职务。2013年,作为人才引进调至湖南省示范高职院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担任教务处处长、院长助理和教学副院长职务。从事高职教学与管理工作14年,有幸主持了高职院校各类重大项目申报和建设:2007年,主持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并立项:2008年,主要参与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l丁作水平评估;2012年,主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省级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和省级中小型化工企业校企协同中心的成立及运行;2013年,主要组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主持申报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立项;2016年至今,作为秘书长组织了全国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与运行;2019年,领衔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教学创新团队立项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本人入围首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人才(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方向)。拥有15年的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经验及14年的工科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和研究的我,一直在追问工科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国家虽然对高职教育逐渐厚爱,“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一直是教育部高层领导的期待,为什么高职教育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弱势教育类型”?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和工艺技术创新、社会继续再教育的培训及技术技能积累和传承是工科高职院校应然使命,如何在粗放性、规模化发展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转型期间将这些功能协调和创新发展?工科高职院校义如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基于自身特色和优势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力支撑产业发展?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1·1· 1·2

工科高职院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①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就是一个国家中所有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配置及其利润效率的行为主体通过一定机制形成的互相联系和作用的关系网络。目前,我国基本建构了政府、企业、高校(含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中介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从“科学一技术一生产”创新驱动链分析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体系中不仅通过建设一批重大科学工程、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学项目构建相对完整的基础研究体系驱动科学发现,更需要把科学发现转化成真正生产力的技术创新,因此,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区域技术服务联盟等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El益凸显,因此,工科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摇篮和Ⅸ域技术技能积累集散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和技术技能人才智力支撑。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工科高职院校具有更敏锐感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动态的比较优势。优势一,工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地区产业链,具有更为明确的市场导向性天然禀赋;优势二.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一线高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更紧密的校企良性互动的动态联系网络。

为了强化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和技术创新功能,201452日,国务院颁布了_《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同年61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通知,提出要“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端,理应引领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

……



精彩内容
本书的内容聚焦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模型,论证了强化技术技能积累是推动工科高职院校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引擎,是深化产教融合和提高社会服务力的有力杠杆,是促进实体经济产业技术升级及技能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实现规模扩张驱动向内涵创新驱动的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认真分析了校企协同是系统提高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的首要途径和关键实践路径。工科高职院校和企业需打破组织之间的壁垒和边界,通过协调、同步、合作、互补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系统动力,为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储能。在协同投入—协同过程—协同绩效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评价逻辑结构中,协同过程的权重最高,反映了在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建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加强协同过程的效能建设,其中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协同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校企协同开发教学标准、校企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和校企协同共建二级产业学院是最有效的协同路径。系统提出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整体策略和集成解决方案。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