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
  • 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

100 九品

仅1件

河南许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秋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24

书友kw5123831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秋原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0-01
  • ISBN 9787101067859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仅仅统治者儿戏学问,迫害知识分子,还不足以亡国。如果知识分子自己不尊重学问,自己不将自己当人,那就不仅亡国,而且要“亡天下”了。当知识分子违背了中国文化与知识分子的传统,忘记了责任心与自尊心而自贱自辱之时,那就是国家之神经崩溃与心脏衰弱。
或者有人以为道德与知识不是一事,廉耻与文化不是一事。其实道义为文化之本,而罪恶大抵起于无知。人之所以为人,即在除自己外,想到别人;除今日外,想到明天。于是自奋其智力,而亦在人群交感中与未来注视中发展德性才智,此即文化之创造。……礼义廉耻不仅四维而已,那是国家的命根!
【作者简介】
胡秋原(1910-2004),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原名胡业崇,1928年后以“胡秋原”为名。1925-1931年肄业于国立武昌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及日本早稻田大学。 1924年入国民党,次年加入共青团,但均于1927年脱离。1939年重人国民党至1988年,因呼吁祖国和平统一赴大陆访问,遭国民党开除党籍。 1935年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史观”及“理论历史学”。主张文化思想应。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者,坚决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者,自称“自由人”。因主张“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导致1932年著名的“文艺自由论辩”。因主张抗日参与“福建事变”反蒋,事败后亡命海外,以演讲写文维生。抗日战争起,归国参加抗战。因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被最高当局免“本兼各职”。抗战胜利后力主国共两党和谈避免内战,发起“和平运动”。1948年当选湖北省第一届立法委员。1950年底举家迁台北,1991年底退休。主张言论出版自由,极力反对台独与独台及以台湾为“国”。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在台湾首倡两岸和平统一。1988年春与友人成立中国统一联盟,任荣誉主席。同年9月以个人身份与夫人敬幼如女士赴大陆访问月余,为祖国和平统一奔走呼吁,为台湾第一位公开访问大陆的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毕生以“文章报国”,著作文章超过5000万字。著书不亚50部,主编或创办杂志报刊计14种。在台湾独立创办并经营《中华杂志》31年之久,影响深远。
【目录】
大陆版序
第四版序言(节录)
成惕轩先生序
黄震遐先生序(节录)
自序(节录)
第一章 历史与知识分子之尊严
一 历史、文化、知识分子
二 中国历史与知识分子之特点
三 中国知识分子之精神
四 知识分子与国运
五 会通中西文化发扬自尊精神
第二章 中国文化之原始与原型
一 人类远古诸文化一般及其分化
二 关于古史之传说与考古学
三 西北——中国文化发祥地
四 “三皇时代”——中国文化酝酿期
五 黄帝时代——中国文化成型期
六 少昊与尧舜时代——中国文化发展于天文水利之中
七 文化扩张与宗教改革
第三章 三代古典文化与孔子
一 夏商周之推移
夏代之兴亡
商殷之兴亡
由西周到东周
二 周之封建与礼乐
封建之意义
封建与宗法
井田与兵制
贵族、庶民、隶农与奴隶
礼乐
学术与教育
三 春秋之变局
王室与诸侯
诸侯与世卿
民族国家之雏型
华夏与蛮夷
战争与和平
商业发展与奴隶解放
学问普及与文士阶级之出现
春秋与战国之不同
四 人文主义与中国古典文化之发展
旧学与新学
人文主义先驱者
史学家、诗人、开明贵族
六艺及其他
五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之精神
六 孔子之生平、时代、学说及其意义
孔子之生平
孔子之思想与精神
孔子弟子
论儒
七 中国古典文化之特色
论中国之无宗教无阶级
论中国之文字
论孤立主义非中国精神
论中国文化之“义以为利主义
论中国文化之早熟与晚达
第四章 战国与诸子时代
一 战国时代之剧变及其意义
越楚递霸与魏齐争雄
连横与合纵
秦灭六国
工艺、都市、战争与王权
士人阶级之抬头
国民之拓殖与匈奴之出现
战国时代之意义
二 诸子流派及其时地
三 初期诸子(孔门、左氏、李、吴、商、墨、杨、孟、楚人之学)
孔门诸子——曾、思、游、夏、张、漆雕、公孙
子夏至李悝、吴起
《国语》、《左传》、《世本》
墨家
杨朱
孟子
楚人之学与范蠡
四 中期诸子(稷下、惠、庄、屈、老、《管子》、《周礼》)
稷下先生——淳于、公羊、宋、尹、彭、田、慎、
关、老
惠施、辩者、别墨、庄周
屈原、庄子后学、《五千言》、“黄帝书
后期稷下“追论”之书——《孙子》、《管子》、《周礼》
五 晚期诸子(尸子、邹衍、荀卿、吕氏、韩非、《礼运》、《易传》)
尸子、毂梁、尔雅
邹衍
苟况
《吕氏春秋》
韩非
秦统一前之儒
焚坑事件以后之儒
六 战国时代平民与贵族知识分子之自尊与自卑
由布衣卿相到布衣天子之机运
新文化与新世代
知识分子之气概与抱负
阿谀、暴政与牢骚
书生亡秦
七 先秦诸子学术之成就与统一、平民帝国之产生
一个对照表
中印希文化之比较
由诸子到秦汉
第五章 秦汉至清末中国历史总论
第六章 秦汉时代
古代中外文化史对照表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