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遗迹——城市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
¥
50
5.6折
¥
90
全新
仅1件
作者郑育林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 没污渍 没划线 没泡水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育林 著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1039821
-
定价
9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内容简介】
-
郑育林编著的《唤醒遗迹(城市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着重阐述了如何科学认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大遗址、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大遗址,实现大遗址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目前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 【作者简介】
-
郑育林,政治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北大学、西安外院兼职教授,现任西安市文物局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主编了《走进杜陵》,主持编著了《西安文物精华》(十卷)系列丛书、《西安大遗址保护》、《西安古遗址》、《汉都汉帝汉陵》、《华夏文明故都丝绸之路起点》十多部专著,在文博核心刊物《考古与文物》上发表《古迹遗址的文化形象再现——对古迹遗址展示利用形式的思考》一文。
- 【目录】
-
序言
前言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问题
1.2 文献述评
1.2.1 大遗址及相关概念诠释
1.2.2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理论研究
1.2.3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理念及方式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资料获得的过程
1.3.4 研究思路
1.3 与研究流程及论文结构
2 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梳理
2.1 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
2.1.1 唯物史观:研究文化遗产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2.1.2 两类文化:自然史与人类史
2.1.3 世界文化:不可阻挡的趋势
2.2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遗产观
2.2.1 科学研究的视角:大厦珍宝论
2.2.2 国家治理的视角:精粹与糟粕
2.2.3 文化批判的视角:虚幻的太阳
2.2.4 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精神家园
2.3 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遗产观
2.3.1 保护文化遗产:全人类的共同行动
2.3.2 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的文化遗产观
2.3.3 关于文化遗产价值主体的讨论
3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解析
3.1 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文化遗产问题
3.1.1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3.1.2 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文化遗产理念
3.2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
3.2.1 杭州良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3.2.2 成都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3.2.3 西安汉阳陵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3.2.4 无锡鸿山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3.2.5 西安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3.3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的调查分析
3.3.1 应用德尔菲法对大遗址问题的调查
3.4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困境
3.4.1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人口问题
3.4 2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土地问题
3.4.3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资金问题
3.4.4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3.4.5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管理体制问题
4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国际经验
4.1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
4.1.1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产生
4.1.2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发展
4.1.3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战争背景下的发展
4.1.4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发展
4.1.5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
4.1.6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进入新世纪的发展动向
4.2 国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理念
4.2.1 真实性与完整性理念
4.2.2 可持续发展理念
4.2.3 最小干预与可识别的理念
4.2.4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
4.3 国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
4.3.1 意大利遗产整体保护的模式
4.3.2 法国全民动员保护的模式
4.3.3 德国、日本建造遗址公园的保护模式
4.3.4 埃及修建博物馆的保护模式
4.4 国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借鉴
4.4.1 依法保护遗产
4.4.2 加强遗产管理
4.4.3 注重传统技术的继承发展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4.4.4 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5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规律探索
5.1 运动变化中的文化遗产
5.1.1 文化遗产的生成与消失
5.1.2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5.2 文化遗产的资源化
5.2.1 文化遗产资源化的概念和意义
5.2.2 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体系
5.2.3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条件
5.3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特殊矛盾
5.3.1 大遗址二重性
5.3.2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关系
5.4 关于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式的讨论
5.4.1 古迹遗址展示利用的技术路线
5.4.2 古迹遗址历史文化信息的存在形式
5.4.3 古迹遗址历史文化信息的表达与接受
5.4.4 古迹遗址的历史原形与文化形象的本质差异
5.4.5 古迹遗址文化形象再现的基本原则
6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路径设计
科学开发大遗址
6.1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内涵与原则
6.1.1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内涵
6.1.2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基本原则
6.2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基本构想与必要条件
6.2.1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基本构想
6.2.2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必要条件
6.3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约束条件
6.3.1 受观念和意识滞后的制约
6.3.2 受资金不足的制约
6.3.3 受人才和技术缺乏的制约
6.3.4 受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制约
6.4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路径设计
6.4.1 全面推进
6.4.2 重点展示
6.4.3 分类构型
6.4.4 逐步实施
6.5 大遗址科学开发的保障措施
6.5.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遗址保护意识
6.5.2 拓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资金筹集渠道
6.5.3 安置遗址区搬迁居民,优化遗址区产业结构
6.5.4 加强考古发掘与基础理论研究
6.5.5 实行管理体制改革
7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展望
7.1 主要观点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相关问题研究成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 没污渍 没划线 没泡水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