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苏经解 全四册
京都大学汉籍善本丛书 ◇ 两苏经解四编:东坡先生易传·东坡先生书传·颍滨先生诗集传·颍滨先生春秋集解
¥
980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北宋】苏轼 苏辙 撰
出版社同朋舍
出版时间1980-10
版次1
装帧精装
正文语种汉籍影印 日文解说
上书时间2025-04-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私家藏书,品好近新,详观书影。
- 商品描述
-
苏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书法家、画家,在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苏轼积平生精力撰成《易传》、《书传》和《论语说》(已佚)三书,是至今尚可考述最早的宋人经学著作之一。三书撰成之日,苏轼自己十分看重,以为"此生不虚过",相期为后世学人有所裨益。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经学家。受其父兄的影响,苏辙自幼沉静好学,博览群书,著述颇丰。苏辙论事精确,修辞简严,一生成就很高。但后人对其研究多集中文学方面,而对其经学、史学等方面成就鲜有提及。《诗集传》、《春秋集解》、《道德经解》、《古史》四书皆成,叹自谓得圣贤遗意,缮书而藏之。
苏轼解经问世后,由于受北宋党禁影响并废于太学,一直很少版刻传世。到明代中叶,其《易传》、《书传》才与其弟苏辙的经学著作结集为《两苏经解》行世。
明万历丁酉(1597年),毕侍郎刻《两苏经解》,由明代杰出思想家焦竑撰写序言。
《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曲譬之旨,盖大体近于王弼。唯弼之说唯畅玄风,轼之说切人事。其文辞博辩,足资启发。”《易传》是苏轼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其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苏轼个人的道德追求和人生智慧,这部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但就其书而论,则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议论,于治乱兴亡,披快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其说解多不采旧注,议论颇有创见,与理相合。如释《禹贡》三江,定为北江、中江、南江;以《胤征》为后羿篡位时事,说羲和旷职乃是因为其贰于羿而忠于夏;讲《康王之诰》“服冕”为非礼;解《吕刑》以“王享国百年耄”作一句,以“荒度作刑”为一句。均与前儒之说相异。其说解羲和之事为林之奇所宗,说解《康王之诰》为蔡沈所取。其说善于怀疑,虽有时不免失之武断,但其方法却受当世学者所重。朱熹云:“东坡《书解》却好,他看得文势好。”南宋和元代《尚书》学著作屡屡称引苏氏《书传》,其间有无刻本,现已不可考。以现代学术观念考论,苏氏解经,实际上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学术界所信奉的“宁道周孔误,讳言服郑非”而不敢踰越注疏的风气,对宋代经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苏辙认为,《诗经》中《小序》反复繁重,绝非出自一人之辞,疑为卫宏所集录。故在书中,仅存其发端一言,以下余文则尽行删除,即作者序中所言:“独采其可者见于今《传》,其尤不可者皆明确注明其失在何处。”苏辙所论,皆有史为据,如认为《小序》本为毛公之学,汉蔡邕书《石经》,悉本鲁诗,所撰《独断》,载《周颂》序三十一章,大致都与毛诗相同,但却仅有首序,是鲁诗序亦括以一语也;又刘安世《元城语录》亦说,其少年时曾读记韩诗,有雨无极篇序,云:“正大夫刺幽王也。”首云:“雨无其极,伤稼穑云云,是韩诗序亦括以一语也。”此书与欧阳修《诗本义》几乎同时而出,首先向汉学发难,其思想和观点对后世,特别是宋儒有相当大的影响。
《颍滨先生春秋集解》十二卷。书中多推《左传》之说。左氏之说不可通之处,则取《公羊传》、《穀梁传》及诸家之说以通之。苏辙能从普通人情感出发去理解儒家经典,认为圣人也有普通人的思想感情。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三苏父子更是宋代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的瑰宝,其文学成就久为世重,以致掩盖了其经解著作的重要价值。三苏解经,经史结合,考证严谨,兼採佛道,切合人情,其宗旨不在章句训诂,而在阐发义理以达到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理想和目的。
— 没有更多了 —
书,全新,书品完好
包装太细致了,做了好几层防护
店家热情耐心,爱书懂书
此次购书,是一次愉悦的体验
优质卖家,品相很好,包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