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

22 2.8折 78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齐鹏飞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7-08

乄夵书舍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齐鹏飞 编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87492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6页
  • 字数 736千字
  • 丛书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是2009年首版基础上的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68年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历史发展趋向逐步显现且日渐明晰。
  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回顾和总结,全面阐述了新中国近68年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既是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的教材,亦是一部反映作者思考印记的学术探索成果。本次修订主要增加了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也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不再是传统的“编年纪事”的章节体,而是按专题分类的章节体,即每一章均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五个专题分设五节,每章前有“导言”,每节后有“小结”。
【作者简介】
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中共党史” “当代中国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主持编写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疑难问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程》等专业教材。
【目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

新中国(1949D1956年)

第一节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六、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小结

第二节新中国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巩固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四、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小结

第三节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起步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三、三大思想文化批判运动

四、文字改革和旧有教育制度的改革

小结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革

一、剿匪反霸和清除旧社会遗毒

二、城乡基层组织的重构和旧有社会组织的改造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实施

小结

第五节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初步展开

一、三大外交方针与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

小结

第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中国(1956D1966年)

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二、从反右扩大化到“反右倾”斗争

三、社会主义城乡教育运动

小结

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纠“左”的努力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小结

第三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

一、“双百”方针与“文化界的春天”

二、文化批判、文化“大跃进”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文化建设成就

小结

第四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建设

一、户籍制度的确立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二、“雷锋精神”教育与社会风尚的变迁

三、城乡人民生活的变迁

四、人口政策的争论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小结

第五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中美两国关于台湾问题的外交斗争与抗美援越

二、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紧张与破裂

三、中印边界武装冲突

四、走进亚非拉和新中国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小结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进”时期的

新中国(1966D1978年)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二、全面夺权与全国动乱的升级

三、中共九大与“文化大革命”的“合法化”

四、九一三事件和中共纠“左”的努力及挫折

五、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小结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经济

一、经济秩序的全面混乱

二、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局部调整

三、三线建设

四、“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五、经济秩序的全面整顿

小结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文化

一、“破四旧”

二、“两个估计”与“教育革命”

三、“八个样板戏”

四、“两弹一星”

小结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

一、“上山下乡”运动

二、个人崇拜

三、走向极端的道德理想

四、“革命化”“政治化”的日常生活

小结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外交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困境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三、新中国的第三次建交高潮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小结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徘徊中前进”时期的新中国

一、“两个凡是”

二、经济建设中的“洋冒进”

小结

第四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新中国(1978D1992年)

第一节新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执政党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执政党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三、1982年《宪法》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五、基本政治制度的恢复与完善

六、“百万大裁军”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小结

第二节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

一、新“八字方针”的提出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二、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经济特区的创建与对外开放格局的自“点”至“面”

小结

第三节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恢复高考”与教育体制改革

二、全国科学大会与“科学的春天”

三、文化体制改革

四、“五讲四美三热爱”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的诞生和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小结

第四节新时期的中国社会风貌

一、新时期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三、城乡流动与社会秩序的变化

四、社会生活和社会风尚

小结

第五节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二、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正常化与新时期的大国外交

三、睦邻政策与新时期中国的周边外交

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小结

第五章全面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阶段的

新中国(1992D2002年)

第一节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小结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入世”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小结

第三节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

一、“科教兴国”战略

二、“以德治国”方略

三、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局面

四、体育事业的发展

小结

第四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三次商潮和“四个多样化”

二、“三农”问题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四、1998年“抗洪”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小结

第五节“和平发展”外交

一、“和平发展”:从“韬光养晦”到“走出去”

二、“战略伙伴”:大国关系新定位

三、“睦邻、安邻、富邻”

四、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谱写新篇章

五、“负责任的大国”的多边外交

小结

第六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香港回归

二、澳门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

小结

第六章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阶段的

新中国 (2002D2012年)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与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城乡基层民主制度的不断
发展和完善

四、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斗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的新进展

五、第四次“修宪”和法制建设

小结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三、关于“三农”问题的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迎战国际金融危机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六、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小结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新成绩

小结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三、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

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风尚

五、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小结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大国是关键”

三、“周边是首要”

四、“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五、“多边是重要舞台”

小结

第六节“一国两制”在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践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道路的开辟

一、“一国两制”在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践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道路的开辟

小结

第七章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

新中国(2012D2016年)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

一、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小结

第二节“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与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战略判断的提出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四、“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与发布

小结

第三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文化、科技与体育事业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强国建设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的科技发展

五、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小结

第四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小结

第五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及内涵

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进展

小结

第六节“港澳依法治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新论述

一、“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三、谱写更加精彩的“一国两制”之“澳门故事”

小结

主要参考资料

结语

补充说明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