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国光影
  • 家国光影
  • 家国光影
  • 家国光影
  • 家国光影
  • 家国光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国光影

因书籍可能缺少 下单前请确认一下还有没有货 谢谢

3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海滨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9

上书时间2024-05-24

小陈书房-的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海滨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94434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2页
  • 字数 268千字
【内容简介】
《家国光影》是一本通过寻找、探访隐藏在北京城宁静小院里的红色后人,记录他们平常而又不平凡的生活的书。
这些人包括,陈昊苏、周秉德、陈知建、任远志、任远征、任远芳、叶向真、罗箭、贺晓明、张光东、陈伟华、胡木英、刘建、刘敏、刘武等开国元勋后人们。
本书通过开国元勋的后人们口述那些鲜活的身影,让开国元勋们跃然于文字,以期重温历史和激荡现实。他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访问,并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感慨往事和历史细节,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照片。
著者周海滨先生被媒体冠以口述历史专栏作家、“搜集历史碎片的人”、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等。他试图通过探寻受访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他们与时代的妥协与避让、抗争与重生,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从中获益,或许,能找到人生的线索。
【作者简介】
周海滨,时政财经媒体人,口述历史专栏作家。现供职于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
先后供职华商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作品散见于《看历史》、《中国改革》等上百家报刊。
【目录】
周恩来,一介平民身后事——长侄女周秉德讲述伯伯周恩来
丰泽园的回忆:我在毛主席家吃饭
不搞特殊化,弟弟工作职位要尽量低
伯伯想写小说《房》,如今周门各房尽平民
放弃留苏就读中师: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文革”期间:伯伯说他自己少活十年
周总理亲自签字批捕养女和弟弟
平祖坟:死人不能占活人的地方
我与伯伯最后的通话
朱德,并不遥远的家风——外孙刘建、刘敏、刘武讲述爷爷朱德
弥补亲情,把外孙当孙儿养
唯一的女儿,九死一生
告诫后人:“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
“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发过几次火
与格达活佛的革命情谊世代延续
清芳谁得胜兰花
陈云,新中国“掌柜”一生仅积余两万元——女儿陈伟华讲述父亲陈云
全部精力替国家“理财”
三次修房父亲不同意与不吃“高级菜”
“红卫兵抓住我,也没什么了不起”
“南南真成了一个怀柔人了!”
“文革”中两封家信谈的都是学习
履历中填“小学毕业”
让女儿“归队”当老师
酷爱两个核桃和评弹
任弼时,第一个倒下的开国领袖——任远志、任远征、任远芳讲述父亲任弼时
父亲与母亲是“娃娃亲”
危险的赴俄之路和坚决娶母亲
夭折两个儿子,失散一个儿子
任远征在羊圈里出生
任远芳用俄文写信认识父亲
任远志15岁第一次见到父亲
父亲的早逝
弟弟的死讯,瞒了母亲7年之久
贺龙,家族为国捐躯109人——贺晓明讲述父亲贺龙
“两把菜刀闹革命”,年龄最小的“头儿”
“拉赞助”来养兵的南昌起义领袖
贺家前后109位烈士,贺晓明致力整理名单
第一任体委主任的“第一次”
“父母相差20岁没有隔阂”
“他是娃娃们的亲人”
陈毅,告诫儿子不搞“空头政治”——长子陈昊苏讲述父亲陈毅
父亲参与开国大典,儿子奔波的童年
父亲任上海市长,儿子“不提父亲是谁”
父亲奉调中央,儿子在北京上学
父亲分管科技,要求孩子们“不搞空头政治”
子承父业,民间外交的践行者
聂荣臻,开国元帅的潜伏生涯——聂力讲述父亲聂荣臻
少年荣臻海外求学六年
在香港地下斗争,在“地狱”中奔走
“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顽强母女同斗敌
与女儿分离14年
怀念叶挺:不想叶挺之子开飞机
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打好开国第一仗
冒大险来搞核潜艇
剪不断的异国“父女”情
党的生日:所有人为他落泪
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叶剑英,“大事不糊涂”——凌孜讲述父亲叶剑英
我与父亲的北京岁月
父亲当侨生,我在延安出生
我和父亲的“文革”岁月
“文革”被关押4年,父亲担心凌孜“傻掉了”
父亲结束“文革”,我拍《原野》
胡乔木,毛泽东点名让他当秘书——胡木英讲述父亲胡乔木
我出生了,父亲去当秘书
我上小学了,父亲跟主席进了中南海
父亲应主席之邀,我跟着去菊香书屋看电影
我看见父亲两次严肃地批评人
父亲长期休养和毛泽东探视
父亲爱读书喜欢文字
父亲曾劝说季羡林参加革命
陈赓,一门五代从戎——陈知建讲述父亲陈赓
陈门五代人从军
在中央特科陈赓抓陈赓
陈赓会鲁迅
“黄埔三杰”并无此说
陈赓险被王明杀害
陈赓次子参军去了父亲部队
陈赓与林彪的三次战略争论
越南练正规军,上甘岭主坑道战
向钱学森提出“搞导弹”第一人
罗瑞卿,首倡人民警察称呼——长子罗箭讲述罗瑞卿
首任公安部长打“恶霸”上任
“绝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
首倡人民警察的说法
保卫高级领导
三次大难不死
收养烈士子女
寄养、随军和进京的童年
罗瑞卿儿子“失踪”了
一家人的春天
张云逸,在根据地首倡股份制——张光东讲述父亲张云逸
打赤脚的父亲
少将参谋长选择入党
百色“调虎离山”怀参加现个长征
血战淮南,新四军的“百战将军”
经济创新,创办股份合作制卷烟厂
李宗仁立正鞠躬见父亲
主政广西,“懂经济的军事家”
政治上不幼稚,只因心里有数
对群众亲密,对儿子严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