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福佬源流与族群关系研究
  • 客家、福佬源流与族群关系研究
  • 客家、福佬源流与族群关系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客家、福佬源流与族群关系研究

100 九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重光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书友kw361341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重光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5115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客家与福佬是汉族在华南地区的两个重要支系,福佬人(即闽南人与潮汕人)大约形成于五代宋初,客家人大约形成于南宋后期,至今都已有大几千万人的规模,除了分布于华南地区的客家大本营与福佬大本营,还广泛分布于台湾、东南亚与世界各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影响很大。《客家、福佬源流与族群关系研究》系统梳理了汉族客家与福佬两个族群的源流,比较了两个族群形成背景及族群性格的同与异,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明清以降两个族群的接触,分析了其矛盾、冲突与交流、合作,以及客家人与福佬人在台湾相互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对当代台湾客家、福佬族群和谐相处、共存共荣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作者简介】
  谢重光,男,1947年生,福建武平县人,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骨干专家、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教社会史、东南区域民族与族群历史文化、唐宋史、闽台文化等,而在客家学领域创获最多。先后获得过中国图书奖及教育部、福建省等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十余次。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福建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已出版学术专著23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重大贡献的专家称号和津贴。
【目录】
导论
一、客家、福佬在闽粤台的地理分布
二、客家、福佬形成背景的同与异
三、本课题的理论前提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隋唐以前赣闽粵结合区的自然与社会状况
一、自然环境与远古居民
二、六朝隋唐时期赣闽粤结合区的溪峒社会
三、北方汉人的迁入
四、五溪盘瓠蛮的迁入

第二章泉州人漳州人福佬人
一、泉州人的形成
二、漳州人的形成
(一)隋唐五代活跃在漳州的几种人群
(二)汉、越、蛮的融合
三、泉、漳的整合与福佬民系的正式形成
四、潮汕地区的福佬化

第三章宋代湘赣闽粵结合区的社会变迁与民族新格局
一、宋廷对溪峒地区的开发、征敛与榷盐弊政
(一)开发溪峒社会
(二)强征枪杖手和峒丁
(三)榷盐弊政
二、峒寇、盐寇与汀赣贼之乱
(一)郴州“黑风峒寇”之乱
(二)晏头陀盐寇之乱
(三)陈三枪“赣寇”之乱
三、畲族的形成
四、客家民系的孕育

第四章南人、汉人的抗元反元斗争与赣闽粤结合区的族群互动
一、元朝对南方的屠戮与民族歧视
二、宋亡前后东南地区各族的联合抗元反元斗争
(一)宋末东南地区南人与汉人的联合抗元斗争
(二)宋亡前后赣闽粤结合区几次重大的抗元斗争
(三)元中后期赣闽粤结合区各族的反元斗争
三、元代畲民汉化与客家、福佬民系的发展壮大
四、“汉人”、淮军与客家、福佬的融合

第五章明清时期汀、漳、潮边缘区域的开发及福佬、客家的初步接触
一、汀、漳、潮三州边缘区域的开发
(一)明中叶以前汀、漳、潮三州边缘区域的荒凉状况
(二)明中叶后汀、漳、潮三州边缘区域开发的加速进展
二、汀漳潮边缘区域畲民的外迁与汉化
(一)赣闽粤结合区梗化之民的族群属性
(二)汀漳潮边缘区域畲民的外迁
(三)汀漳潮边缘区域畲民的汉化
三、客家、福佬的接触与两个民系得名的由来
(一)客家、福佬两个民系的接触与矛盾冲突
(二)客家民系得名的由来
(三)福佬民系待名的由来

第六章明清时期台湾的福佬、客家移民及其相互关系
一、明末清初福佬、客家移民台湾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客家移民迟来说再检讨
(二)康熙末年台湾福佬、客家移民的比例
二、朱一贵事件与客家、福佬关系的演变
(一)事件之前下淡水平原客家聚落的滥觞
(二)事件中杜君英团伙的族群属性
……
第七章当代台湾客家、福佬关系的新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