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别人的教育(寻找好妈妈好老师好学校三联资深记者调查笔记)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17.8
6.4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吴琪//陈晓
出版社四川科技
ISBN9787536481527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314401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吴琪、陈晓编著的《别人的教育》所采访的妈妈们大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在海外留学的、有在知名企业做高管的,也有各行业的“白领”阶层。她们除了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也很关注教育体制的变革。因此,在和记者的访谈过程中,都有非常独到见解,也因为这一特点,本书在阅读过程中,除了能分享到她们在培养自己孩子有价值的经验以外,还能深切感受到作为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爱。
本书和其它亲子类读物最大的区别,案例丰富生动、阅读轻松、信息量大。
本书的讲述对象都是非教育专家,更像是“达人妈妈”。
作者简介
陈晓,《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长期关注中国的乡土问题和社会现实,近年来开始关注教育话题。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毕业于武汉大学,美国汉弗莱项目2009-2010访问学者。曾长期关注中国社会问题,近年来开始关注中国教育状况。
目录
序·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圈套
第一章 我们的学校教育怎么了
教育焦虑
调皮孩子的家长不好当
名校孩子成人化
老师用考核控制孩子学生们战战兢兢
分数决定一切家长跟风报补习班
在国内坚持宽松教育有多难
人生的成功不由分数来判定
第二章 别人的教育真的更好吗
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
别人的教育与我们的时代
教育重心的转移
滞后的学校教育
工业革命与教育变革
改革的契机
幼儿与权威
学生的分数重要吗
老师的作用
学生们需要统一的教科书吗
第三章 国际学校成为风尚
“80后”家长与国际学校热
曲折转校家长的选择焦虑症
国际学校:勇敢者的冒险
第四章 移民家庭的西式教育实录
感觉不到考试的小学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选择
新西兰的快乐教育
南北半球的三次转学
中西教育下的国际人
新加坡:轻度应试教育
第五章 没有完美的教育
挑战语文教材权威的妈妈
不要一味迷信西方教育美国公立教育的问题不少
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地域和语言的限制
老大老二性格迥异 她们适合不同的教育
第六章 爱好给予成长的力量
“非主流教育”路上的双重挑战
儿子迷上冰球grit(韧性)比情商和智商都重要
第七章 我们能给孩子的成长留出缝隙吗
家长何不给自己制定一个教育准则?
人类精神胚胎期一一何种童年值得守护
后记
内容摘要
《别人的教育》作者吴琪、陈晓通过近两年的时间,走访近100多个家庭,以小孩教育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为话题,和妈妈们展开了亲密的对话和访谈。其中部分话题是妈妈们最为关注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如何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选择国际化教育还是选择传统教育?”。
围绕上述话题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和记者独特的视角,给70后和80后妈妈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空间。
精彩内容
人生的成功不由分数来判定无独有偶,湘江(网名)是另一位自称坚持宽松教育理念的妈妈。湘江希望孩子生活在宽松的环境中,却使她成为家长当中的异类,甚至因为她没有给女儿选择广州最好的一所名校,好朋友宣称要与她断交,认为她太不看重孩子的教育。偏偏这位性格上大大咧咧的妈妈,觉得孩子的成长当中,有太多事情比分数重要。为了寻找一个她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环境,湘江固执地带领着一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
我们一家原本生活在广州,2008年移民来到加拿大。我们在广州时住在东山区,地段不错,附近有两个省一级的重点小学可以挑选。其中一所小学名气非常大,我去看了一下,这所学校一个年级有10个班,每个班有50个学生。学生们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做课间操的时候,走廊里全部是人,我觉得这种场面太可怕了:这么多人,孩子课间如果要去操场,得排很长的队,他们想下楼玩都变得不现实。
我选了另一所小学,名气没第一所大,但也是很好的学校,师生加起来900多人,比第一个学校规模小不少。而且这个学校是九年一贯制教育,孩子小学升初中没有多大压力。
但是就因为我没选第一所学校,我有一个朋友为此和我闹翻了。因为她觉得我不重视教育,说我这样会耽误孩子,太不负责任了。我在国内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多数家长不一样。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开心地成长,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一个字也不认识,也没学过英语。她幼儿园期间学过画画和游泳,那是因为她喜欢这两件事情,把它们当作玩。我认为小时候孩子的性格培养最重要,知识性的东西没必要太早灌输。
但是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要想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非常难。在我女儿五岁的时候,我有了移民的想法。她读小学后,我没给她报补习班,别的孩子基本都上补习班,因此她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少。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同学都上作文班,就我不去呢?
只有一个不上补习班的孩子能与我女儿一起玩,因为我们两家的教育理念相似。但是这样的家庭太少了,我们还是能感到周围的压力。
我听人家提起西方的教育理念,觉得和我的想法很接近,我也去一些移民论坛上看帖子,发现西方的小学教育在初级阶段非常宽松,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去户外游玩,到了小学四年级才比较多地教知识性的东西。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我觉得孩子身体好、心情好是最重要的。我女儿在国内时,考试90多分,我挺满意了。可是对有些家长来说,99分就等于60分,非要孩子考100分,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我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很用心,在女儿快两岁的时候,我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但是我完全不看重成绩,我宁愿花时间陪她看电影、陪她去旅游,而不愿意她为了多考几分而整天埋头做题。我觉得国外的教育理念更符合我的想法。2006年我递交了移民申请,一年后就办成功了。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加拿大待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们在加拿大的物质条件比国内差很多,但是孩子特别开心。她在加拿大的一所公立学校上课,读二年级,一个班15个人,开放日的时候家长可以去参观,我看老师在那儿讲故事,同学们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我女儿一句也听不懂,可是特别开心。不用像在中国的学校里,永远要排排坐。
但是孩子在加拿大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中文退步得很厉害,又决定带她回国上学一年,把中文的底子打牢。现在看来,我带孩子回国一年是对的,她多学了一年中文,现在看大部头的中文书没有问题。女儿回广州后,非常怀念加拿大的学校,老是念叨着什么时候能回去。孩子读三年级时,我又带她回到加拿大,换到了蒙特利尔,女儿进了公立小学的法语班。在学习了两年之后,她在五年级时进了普通班。
P26-2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