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短篇小说卷)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12.6
4.7折
¥
27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吴义勤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ISBN9787550016286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7元
货号3474629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短篇小说卷)》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小说,每篇附有专业的、精彩的评论。既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绩的梳理,更是为读者带来美味可口的文学盛宴。
作者简介
吴义勤,文学博士,教授,博土生导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
目录
铁凝 秀色
刘庆 邦鞋
红柯 美丽奴羊
李国文 缘分
王安忆 从黑夜出发
汪曾祺 三列马
邓一光 狼行成双
洪峰 戒指
徐小斌 若木
鲁羊 在北京奔跑
孙方友 打工妹菊
贾平凹 梅花
刘玉堂 一头六四年的猪
苏童 神女峰
邱华栋 雪灾之年
胡正 那是一只灰猫
毕飞字 马家父子
裘山山 白罂粟
杨绛 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
徐坤 厨房
阿成 教堂的钟声
赵德发 选个姓金的进村委
内容摘要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短篇小说卷)》选取1997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近20余篇,包铁凝、苏童、贾平凹、王安忆、毕飞宇、邱华栋、杨绛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二十余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精彩内容
沿太行山西麓一直向上,向上吧你就一直,是这个名叫秀色的村子。秀色山高路陡,树木也欠繁茂,只聚集着几十户人家,可秀色有名。
秀色有名,不在于它的山高路陡,不在于它的村民稀少,也不在于它这别致的称谓——秀色。深山老
峪里别致的称谓很多:村名有叫居士、学府的,人名有叫张品、李哲的。这些奇而不俗的名字不知源于何人之口,但在山里人听来并不一惊一乍。他们麻木不仁地招呼着张品、李哲们,也麻木不仁地向远来的生
人报上自己的村名:秀色。在他们看来,这些名字又与狗剩儿、拴柱、马家沟什么的有何高低之分呢?然而秀色实在是有名。
秀色的出名,在于它的缺水。老辈子人说,远自光绪年间,这里的水源就绝了。人说皆因有一年“二月二”龙抬头那日,村中有人犯了忌讳,放筲下井提了水。筲落井中,砸伤了龙王的眼,龙王一怒,给秀
色断了水。但是祖祖辈辈的秀色人就这么活下来了,他们无一户迁徙,就那么渴着自己,茫然而又孤傲地守着干涸的家园,守着村里唯一的一眼枯井。老辈子人说,这口井闹日本那时候就是干的,说它是井,不如说是个井的意思,一个曾经有水的象征。秀色的人家就生活在水的象征里,正应了“望梅止渴”“画饼
充饥”这样的典故。
吃水要走一百里路下山去背,一百里外的半山腰有一股芦苇粗细的泉眼,是秀色人的命根子。秀色村里的男人们背上半人多高的木桶,揣上干粮,日夜兼
程地赶到泉眼。那时的泉眼跟前多半已有早到的村人正排着队。于是后来者排在人后,一边伸长脖子吞咽着干粮,一边用两辈子的耐心注视着那芦苇粗细的泉水是怎样缓慢又艰难地灌满一只只硕大的木桶。排队
,等水,从天亮等到天黑,在秀色的男人们是平常的事情。他们一个整天也没人说话,他们闭住嘴,用耳朵听着泉水,就仿佛枯干已久的耳朵也需灌满水声。
待到自己的木桶也终于满得不能再满时,他们会疯了似的匍匐在泉眼上,敞开喉咙再把自个儿灌个死去活来。然后他们背桶上身,腾出位置,或单独,或搭伴地重返原路,日夜兼程地回到秀色。回程是艰辛的,水的重量自不必说,紧要的是水的金贵。男人屏息敛气地在山路上跋涉,力争不让一滴水丢落在途中。跋涉令他们很快就耗尽了体内的水分,他们受着脊背上那水的诱惑,恨不能跳进桶里淹死自个儿。但因为他们是男人,他们想到了责任。他们至多会在歇脚时探头桶内看一看这水的形状,嗅一嗅这水的气息。清亮的泉水照见了男人皴皱的脸,也似乎映出了一家人渴望的容颜。于是他们鼓起力气,再次启程,拔开精瘦的双腿赶路。也有人家使毛驴下山驮水的,可更多的人家觉得不划算。在秀色,多一个畜生与人争水,就不如没有这畜生。
水被男人长途跋涉背回家来,是要上锁的。在秀
色,值得上锁的东西只有水。家家都有阔大的桦木水橱,木桶安放进水橱,水橱用铁锁锁住。三几寸长的铁钥匙挂在一家之主的腰间,显示着主人的尊严,也
显示着水的神圣不可侵犯。秀色人都知道那条与邻人相处的规矩:借米借面不借水。外村人来秀色串亲戚,也都知道不带米不带面只需带水,水就是最珍贵的礼。大人拎个大瓦罐,小人拎个小瓦罐,拎着水瓦罐的亲戚在秀色会被待为上宾。
秀色人使水也讲究,须使到极致方可将水“放”走。一瓢水先是洗脸,再是洗菜,然后馏锅。等锅里的饽饽蒸熟,舀出馏锅水或喂猪,或待到下顿饭再折回锅里。
说到洗脸,那大半是姑娘家的事。娘儿们汉们是不洗脸的,他们已经没有洗脸的概念。只是那些有姑娘的人家,姑娘在一家之主掏出钥匙打开水橱的锁时才会请求一声:“叫我先冼把脸吧!”她们一边请求
,一边为自己这奢侈的心思感到愧疚;愧疚着,又非要说出这奢侈的请求不可。水的匮乏使她们的眼睛失却着光泽。她们面色黯淡,呼吸也不够清爽,发辫荒草一样纠缠在头上。
P1-P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