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旋入灵魂的磁场/述而批评丛书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34.7
7.1折
¥
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斌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53066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250969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杨斌华著的《旋入灵魂的磁场/述而批评丛书》是作者近年来文学评论作品的精选集,其中包括短篇论文、随笔、书评、序文以及年度文学报告。全书共分五辑,第一辑主要为当代几位重要作家如张承志、叶兆言、张炜的评论;第二辑是作者身为《上海文学》副主编所写与杂志相关的文章;第三辑主要为对文学生态的整体批评;第四辑为一些当代诗集的书评及关于民间诗歌的评论;第五辑为作者近年所撰年度文学总体情况的报告。全书所收篇章较多,单篇文章篇幅较短。
目录
第一辑
简论四十年代九叶诗派创作
朦胧诗派和九叶诗派
——对诗艺方式、风格的一些比较
解构:都市文化的黑色精灵
——评林耀德的诗
寻找新大陆
——《金牧场》的品格描述
个体超越与人生风貌
——论《北方的河》和《棋王》
张承志:在失去喧嚣以后
李晓小说片谈
生活的思索:惶惑与超度
——评张炜《海边的风》
寻求故事性与探索性的交融
——叶兆言小说片谈
第二辑
精神家园:艰难的守望
——九十年代的《上海文学》
尽付芳心与蜜房
——怀念周介人老师
编辑手记:从“长风万里送秋雁”到“琵琶起舞换新声”
第三辑
思想的恣肆与文学的退守
——《守护民间》序
专业主义的桎梏
文学读者何以流失
纯文学的“权威说法”
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
人文关怀与生态叙事
文学原创力何以衰颓
文学“乡土”:理解与返回
乡土书写:坚守与背离
——由顾坚小说想到的几个话题
第四辑
九十年代诗歌的文化姿态
构筑新海派诗歌的审美腹地
上海民间诗歌的观照视角
民间诗歌与文学的生长性
寻找与投射:华亭诗群的意趣和探求
新诗旧体诗艺术交融的可能性
永无涯涣的圆圈
——读《辛笛集》有感
诗歌群落研究与当下诗坛的状况
——由孙琴安《中国新诗三十年——当今诗人群落》引起的思考
地理图标·诗意情境·语言策略
——略谈徐俊国的诗
法度与大度:王学芯的时间感悟
——简评诗集《尘缘》
黑白交缠的精神情境
内容摘要
尽管我们的知识状况依旧纷繁芜杂,犹疑不定,然而,思想的交错和批判的锐气使之远比其他各种各样的言说方式更少表达的障碍,更多探询的路径,更具粗粝浑朴的形式魅力,仿佛由现实荒漠中一路走来所渴求的精神甘泉。
杨斌华著的《旋入灵魂的磁场/述而批评丛书》所收篇什文字精当,哲思丰醇,充分凸现了当下文学热力书写所蕴涵的繁富错杂、斑斓多彩的情志与况味。无论是对诗坛现象,还是对各类创作,作者的批评均目力锐敏,持论公允,诗情蹁跹,展示了文学直击现实与人性深处的独特魅力与思想的力量。
精彩内容
因此,她被称为一朵“开放在暴风雨前的一刻历史性的宁静里的时间之花”。这自然也表征了诗人对时代现实的主观超脱。
在郑敏的诗里,交融着里尔克式的现代人感受和一代浪漫宗师质朴冲淡、富有灵性的感兴与沉思。将这种现象放大到诗派的整体来看,正表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化接受背景。他们多半受过大学文科教育,外来文化素养的深湛使之在不断遭受到现实苦闷和理想的幻灭以后,就把自己禁锢于孤高自守的天地中,乃至不自觉地为西方文化所染指。这种影响与青年诗人的现实体验相结合,便产生出《寂寞》(郑敏)、《陌生
的我》(陈敬容)一类作品。
在穆旦的诗中,体现了更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与超越哲学同现代意识的杂陈。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主义的现代知识分子,穆旦对现实社会日益失望不满,由于对人生理想的失败深感悲痛,他就转向对生命的自然和真正的自我的渴求。因此,他企图冲出一般时空的樊篱,把宇宙自然认作生命所在,“把历史‘还原’为自然”,“用自然的精神来统
一历史”,以为“在人类的历史里的死亡也就是在自然的历史里的新生”。穆旦写道:“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森林之魅》)他试图以感觉与肉体思想一切,写出心灵对自然的直觉把握,达到灵肉一体,浑朴自然,在自然里使自我生命得以延展生存。在它看来,这样就完成了在战争动乱下摆脱人世矛盾的精神超越。
穆旦竭力把不断对立抗争着的双重自我——自然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统一起来,以求得自我的完善,在超脱时代的自然境界(如《森林之魅》)中固持个性的独立。他勇于冷酷尖锐地自剖:“生命永远诱惑着
我们/在苦难里,渴寻安乐的陷阱”,“智慧使我们懦弱无能”。(《控诉》)这既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来已久的自谴自责的精神传统,又说明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不能弃绝时世物欲的侵蚀,无法置身于社会与现实隔绝的世界。处于这种深刻矛盾之中的穆旦,虽然也浸润着艾略特他们对于人生社会悲观无望的怀疑态
度,诗里行间折射出迷惘挣扎的心里阴影。但诗人表现的主观动摇同现代西方社会面临的整个文化传统的沦丧有着本质的差异。他的精神痛苦在于“确定”自身的人生哲学与理想信念的艰难,而不是“确定”的无望。这或许就是使穆旦“没有虚妄的伤感,只有更深的坚忍”的内驱力,即对民族文化中生生不息的人生热忱、社会道义和精神韧力的承续。各种文化传统
在穆旦身上构成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九叶诗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当时的现代知识阶层中,也足以显示出它的典型意义。(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