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婴儿世界
  • 【假一罚四】婴儿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婴儿世界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33.9 6.8折 49.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菲利普·罗夏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9348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423562

上书时间2024-11-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婴儿知道什么?他们有什么感觉,是如何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他们如何开始将他人理解为有感情和意图的人?本书从婴儿对其自身的身体、外在物体以及他人的认知发展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来科学地呈现婴儿的心理世界。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知道,婴儿对世界的感知和思考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这个由自然物和人构成的环境中,婴儿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行动者。

作者简介
郭立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等,已出版多本著作和译著,包括:《很近发展区视角下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婴儿世界》等。

目录
本书第一章阐述了有关人类婴儿期的一些基本事实。这些事实从历史的、生物的以及进化的角度提供了-些见解, 可以作为婴儿及其发展的实验研究的背景资料。接下来的三个章节则分别从自我 (第二章)、客体世界 (第三章) 和社会世界 (第四章) 这三个方面阐述有关婴儿行为及发展的研究理论。本书的最后两章则更加具体地探讨了婴儿期的发展问题。第五章阐述了婴儿期重要的心理转变。这些心理转变均源自婴儿对自我、物体以及他人的认知发展, 且是婴儿对自我、物体以及他人的认知发展的突破。本书的最后即第六章则全面回顾和讨论了各种发展性作用和机理。这些作用和机理通常被认为是婴儿行为和发展的唯一原因。这个章节所要传达的一个观点是, 仅通过十分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描述婴儿如何成长以及为什么按照这种方式成长是很困难的。

内容摘要
 《婴儿世界(修订本)》从婴儿对其自身的身体、外在物体以及他人的认知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反映婴儿的心理世界。全书共六章,第一章阐述了有关人类婴儿期的一些基本事实;第二~四章分别从自我、客体世界和社会世界三方面阐述有关婴儿行为及发展的研究理论;最后两章具体探讨了婴儿期的发展问题。

精彩内容
 第一章婴儿期的事实近年来,我们对婴儿世界的了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婴儿期一直都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忽视的领域。现在,人们意识到婴儿期是科学地理解人类心理起源的重要源泉,开始系统地研究婴儿的成长、
知觉、行动、思维、感受和理解的方式。而这一切,都只是在近几十年里发展起来的。
长期被忽视的婴儿期
直到19世纪晚期,现代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是如何工作的。那个时候的早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研究,特别是婴儿研究毫无科学价值

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的威
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认为,研究婴儿无助于理解成人的心理,因为婴儿的行为是怪异而不可预测的。他在1897年撰写的《心理学纲要》中写道:“以婴幼儿为对象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完全是随机的,因为许多信息来源都是错误的,所以实验结果也完全不可信。
正因如此,认为成人的精神生活只有通过对其童年期心理的分析才能充分加以诠释的观点是错误的。”(英文版,1907,Kessen,1965引用)冯特等实验心理学家之所以认为婴儿期研究不重要,是因为当时他们所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系统内省法)不适合年幼儿童,因为年幼儿童不能反省和报告自己的经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婴儿期
研究才得到了主流实验心理学的认可。第一本有关婴儿期
研究的专业杂志《婴儿行为与发展》于1979年由刘易斯·P·利普斯特(LewisP.Lipsitt)创办,距今不过40年的历史。
除了实验方法的限制外,否认婴儿研究的科学价值,甚至否认婴儿具有智慧,实际上还有更深刻的渊源。直到不久前,婴儿还被视为是在肉体上和心理上都十分脆弱且易受伤害的个体。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前婴儿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例如,19世纪初期,纽约不足周岁婴儿的死亡数量占整个城市人口死亡数量的26%。而在此之前,婴儿能够活着度过他们一周岁的机会也很少。正因如此,人们不可能过早地对婴儿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也不会把婴儿期看成个体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类学家文达·特利瓦桑(WendaTrevathan,1987)曾撰写了一本有趣的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探讨人类的生育。他提到在许多婴儿死亡率很高的非西方国家,出生
仪式和出生前后的护理都主要针对母亲,而非新生儿。婴儿出生后的几个小时里,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致力于让母亲尽快恢复产后健康,而通常不会太多地关注婴儿。在这些国家,母亲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她们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又怀孕生子。从种族生存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新生儿只有在度过他们危险的婴儿期和儿童时代之后,才可能繁衍后代,而母亲只需要几个月就又可以重新怀
孕。
与此相反,当你走进今天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妇产科病房,你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太空控制舱,只不过这些控制舱是为新生儿服务的。在那些监护病房,常能看到提前三个月早产的、重量不到两磅的婴儿。在10年或15年前,这些新生儿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而今天,他们可以借助最先进的医疗仪器来维持生命。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早产儿和正常生产的新生儿提供了更科学的护理,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认为婴儿期是儿童发展最脆弱的开端的观点。婴儿的健康变得更加稳定、可预见和可控制,他们因而也开
始成为科学探索的一个稳定而可靠的对象。
长期否认婴儿研究的科学价值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历史根源。一些描绘婴儿的早期文化作品相当明显地表现出对婴儿世界的理性忽视。在中世纪到17世纪期间的文艺作品
里,婴儿都被描绘成小大人。正如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Aries,1962)指出的,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一些关于儿童的油画和雕塑,特别是关于圣母和儿童的宗教艺术作品,都明显否定了儿童的特性。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婴儿就是一个微缩的成人,而非一个具备与其年龄相宜的姿势、态度或动作的幼小个体。直到17世纪前后,也即法国君主制末期,这种时代思潮才最终有所改变。纵览欧洲的思想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哲学家第一本开始强调婴儿阶段教育条约的书籍的出版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本书认为,婴儿期是个体成型的潜在重要阶段,是一个值得进行科学和理性研究的阶段。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