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可复制的领导力
  • 【假一罚四】可复制的领导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可复制的领导力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30.7 6.3折 49 全新

库存52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登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246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977650

上书时间2024-11-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我看出来了,你的短板就在领导力!

我讲了十年领导力的课程,一直有一个不可触碰的问题在教室里徘徊,就好像客厅里人人看不见的大象一样。那就是:“如果你讲的课程那么有用,为什么自己不去搞个企业?”我在私下里听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同学调侃说“EMBA就是一群没有挣到钱的人教一群已经挣到钱的人怎么挣钱”。当然,张良并没有创业,但他可以教刘邦当皇帝;德鲁克只是个旁观者,却给了斯隆很大帮助。老师可以用“志不在此”解释,但这个现实又低智商的社会就是喜欢简单联想,听起来有道理的粗话常常可以获得多数的拥趸。
我一直笃信我讲授的领导力课程是有效的。能否赚钱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与机遇、勇气、情商有着更大的关系,所以很多没怎么读过书的人能够毫无负担地成为暴发户,进而获得更强的信心和更大的赌注。但有没有领导力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看什么呢?你就看他的痛苦指数。每创造一百万价值所需要让自己和他人付出的痛苦量,就能够衡量他的领导力。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一样,玩命学习成就的学霸不新鲜,开开心心考上哈佛的才是凤毛麟角。社会是对教育的复制,因为教育教给我们要想获得成果就要付出代价,所以大部分人在工作时也都接受了这个“必要之恶”的前提。不信,你看多少企业家都是一副咬紧牙关的样子。“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后天很美好……”都有点儿曹孟德望梅止渴的意思。我接触过很多创业者也看样学样,恨不得把自己和员工都压榨出鲁花花生油来,还美其名曰“创业精神”!创业者本人打心眼里就不接受幸福和财富是可以兼得的,所以压根也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我们的成长经历决定着我们的领导力来源。一般来讲,父母、老师、老板,就是我们学*力的对象。从小学到大学并没有专门的领导力课程,所以模仿成了我们的途径。你盯着员工加班的样子,像不像你妈妈坐在你身后看你写作业的画面?你批评团队缺乏动力的语气,像不像你们老师说“你们是我教过差的一届”!至于你的老板,他也许就是个经理人心态,勤奋敬业、亲力亲为是他的座右铭,所以你也就学会了一招,凡事成为员工的表率。我不是说这招不对,只是不够。我在系统学*力课程之前就是这样,虽然在上学时也做过学生会主席,但完全不知道带领一个团队的章法。那时候我创业做了一本杂志,为了不辜负股东们的期望,市场、发行、广告、团购我都全力以赴。作为总经理,经常和大家一起冲在线,搞定一个又一个大的小的客户。我甚至还算过这本杂志有多少客户是我亲自谈下来的,并以此为荣。后来,杂志倒了。因为我没有培养出一个好的业务员。我甚至连怎么管理我家的小狗都遇到极大的困难。一点儿都不夸张,真的是极大的困难。不堪回首啊!
每个创业者所面临的问题跟我当年一模一样。对人性缺乏基本的了解,不知道团队的生命周期,沟通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除了任务指标之外,别的都无所谓。所以给自己和团队制造大量的痛苦是一定的啊!你只知道自己玻璃心需要关怀,觉得别人都应该是女汉子、机器人。你以为融到笔资就好了,上市了就好了,被孙宏斌收购了就好了……你都考上理想的大学了,又怎么样呢?拜托你,醒一醒。爱因斯坦说“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叫荒谬”!只有换方法,让价值观升级,才有可能破局,走上另一条道路。
我在讲了几百遍《可复制的领导力》课程之后真的已经滚瓜烂熟了,领导力的思维习惯和工具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先是试着用它来管儿子,很管用。几乎没有让我生气操心的机会,孩子按照我们共同的愿望健康成长。我也试着用这种思维帮助身边的朋友管理团队,很管用。团队的气氛得到大幅改善,朋友们纷纷送我股票以示感谢。后来我想,不如我自己创业试试吧。如果这次还不成功,那以后这个课干脆也别讲了。于是我创办了“樊登读书会”。不到三年的时间,发展了将近300万会员,分会遍布全球。前几天我在美国出差,办机票的时候遇到会员,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遇到会员,在一个湖南小餐馆吃饭,隔壁桌的竟然也是会员。我还不是很习惯大家都听说过樊登读书会的状态,那天听说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在长江商学院演讲时说“樊登读书会是中国高端人士的标配产品”!素未谋面啊,这样强力代言,真好!这其中让我开心的不是这点成绩,而是我的工作状态。我的团队在上海,我一个人在北京。我几乎两个月才去一次公司,主要是和CEO(首席执行官)以及高管团队吃个饭,开个会。我的主要工作是读书、养生和旅行。我们的团队以90后为主,CEO年纪稍微大一点,1986年出生的。就是这样一群从没有过创业和在大公司工作经验的孩子,创造着每年1000%的发展速度。而且重要的是,快乐!这一次我没有亲力亲为,而是依从德鲁克说的,管理就是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相信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愿意成为被奴役的打工者,我所要做的只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的。不迷信任何条条框框,不看重任何成功背景。我们只相信一点,学习可以改变自己。不会就学,学了就用,错了就改,就看谁快。我在读书会里讲的每一本书,都是为了我的团队而讲。他们会学习,分会也会学习。分会不仅仅是我们的代理商,我们更把他们看作创业共同体。我们的书也是为他们而讲。所以这是一个自下而上获取行动力,自上而下获取知识的创业生态圈。当所有人都在祝贺我赶上了这波“知识付费”的风口的时候,我一般不表态。心里说,哪有什么风口?那么多做知识付费的企业,都被吹了上天吗?领导力才是决定一个团队能走多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本书里所展示的,是我们团队使用和奉行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没错,领导力就是工具包。一点儿都不神秘,就是怎么和人说话,怎么表扬人,怎么批评人,怎么布置工作,怎么开会,怎么创新……全都有工具,步,第二步,第三步。按照步骤做,一开始有点儿不适应,觉得不如随意发挥来得痛快,但时间一长,你就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人啦!查理·芒格说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本能来打,你得学点儿专业技术,做其他的事也一样。如果你做什么都希望随心所欲,不愿意刻意练习,你就永远生活在一个低水平重复的世界里。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叫作“勤奋的懒惰”。对,不学*力的工具,就是勤奋的懒惰。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互联网时代,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管理者。领导力已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属能力,而成为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需的硬技能。
领导力不是天生的基因带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践行的工具:沟通视窗、目标管理、倾听反馈……如果你想在这个时代抢占先机,活得体面而富有尊严,那么:
领导力便是你的人生必修课!



作者简介
樊登,3000000+订阅用户App“樊登读书会”发起人,靠前领导力专家。他提出的“可复制的领导力”理念、方法以及实操技巧和经验,深刻影响海尔、华为、苏宁、中国银行等领军企业,并被北大总裁班、清华大学MBA课程等进一步传播。

目录
本书是本企业管理类图书。樊登老师根据多年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总结, 提出的一套完整的关于企业、团队管理的理念, 帮助企业和团队摆脱过多的人的不确定因素, 掌握更多实用的管理工具, 搭建高效的组织结构, 实现优秀管理的可复制性。

内容摘要
互联网时代,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管理者。领导力已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属能力,而成为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需的硬技能。领导力不是天生的基因带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践行的工具:沟通视窗、目标管理、倾听反馈……如果你想在这个时代抢占先机,活得体面而富有尊严,那么:你应该学习领导力这门课!樊登博士首部作品,从九个维度助你打破思维的瓶颈,学会领导力,收获影响力。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说起管理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真正的定义其实很简单,说出来可能会嘘声一片: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这里面有两个点:一是完成任务,二是通过别人。一个人只要符合这两点,他的角色就是一个管理者。即使一个普通的放羊人,只要有办法让别人帮他放羊,他就是一个管理者。
在这两个要点之中,哪一点更难做到呢?通过别人。很多人不会“通过别人”,其实是他不放心“通过别人”,还有一些人过分看重“通过别人”。让别人帮自己做事,在很多人看来是“升官”了。于是官僚气附身,对员工颐指气使。这种管理者不在少数。新时代了,员工挣钱不一定靠上班,勉强上班还遇到这样的管理者,不马上离开反倒让人感觉奇怪。
时代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与传统概念中的官僚和干部有本质的区别。大家都在一起工作,除了上下属的关系,还有同事的关系;除了管理职能,还有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的情谊。
也有一些受到员工爱戴的管理者,但是他们感觉非常累。为什么呢?他们妄图以一己之力完成所有任务,不借助团队成员的力量,始终忙忙碌碌,员工反倒非常清闲。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在员工中口碑还不错的管理者其实是这样的:白手起家,以敬业、勤奋著称,公司运营了很多年,开始步入正轨,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发现忙不过来了,那就招聘员工吧,让他们分担自己的工作。但员工行不行呢?得盯着点儿,小心他们犯错,于是大小事务都要过问,整日里忙忙碌碌,员工却备感压力。老板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少雇员工、节省成本、保证做事质量,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给员工足够的信任,他们必然不会经过磨练,不能独立承担重要任务,一直在等待老板的指令,而老板却疲于奔命,到头来,双方都得不到成长。
用球队来打个比方,就好比你是前锋,觉得后防不力,就老帮后卫防守;觉得中场组织很差,就老帮中场组织拿球。当球队需要破门得分、往前传球的时候,却找不到你这个正印前锋的影子,那球队还能赢得了球吗?
从央视离职后,我曾创办过一本名为“管理学家”的杂志。有一次,我带着杂志的市场总监去跟其他单位谈合作。谈完之后刚出对方单位大门,市场总监就非常生气地跟我说:“我不干了。”我很诧异,赶忙问他原因。市场总监答道:“你根本不需要我,整个谈判过程都是你自己说,我连嘴都插不上。”那时,我觉得有些委屈,心想这个市场总监未免太矫情了。到后来我才认识到,对方站在你身旁,却发现自己不被需要的感觉是多么难受。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克制自己对事情的“不放心”,给员工更多的表现机会,尽量放权给员工,让他们独立完成工作。
管理团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管理者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手下人“服”你?
有一次我到海尔讲课,台下有一个学员就这样问我:“怎样才能让手下人服你?”我让在场的其他学员作答,其中有名学员的答案是:“要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这个答案估计代表了大部分管理者的心声。“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是极为常见的管理者思维,但想想看,这种思维也只是在职位相对较低时才有可能做到,比如车间的班组长、分厂厂长,他们从基层做起,熟悉每个工种,能力出色,于是工而优则仕。但当你带领的团队越来越大时,“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就只是一种理想。想想海尔集团的老总,手下人数以万计,有无数的工种和团队,如果老总有这样的思维,那不是把自己累死,就是把海尔玩死!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对“通过别人”的理解就更加重要。
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一言一行的要求都比普通员工高。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必须说。一句话,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说起管理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真正的定义其实很简单,说出来可能会嘘声一片: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这里面有两个点:一是完成任务,二是通过别人。一个人只要符合这两点,他的角色就是一个管理者。即使一个普通的放羊人,只要有办法让别人帮他放羊,他就是一个管理者。
在这两个要点之中,哪一点更难做到呢?通过别人。很多人不会“通过别人”,其实是他不放心“通过别人”,还有一些人过分看重“通过别人”。让别人帮自己做事,在很多人看来是“升官”了。于是官僚气附身,对员工颐指气使。这种管理者不在少数。新时代了,员工挣钱不一定靠上班,勉强上班还遇到这样的管理者,不马上离开反倒让人感觉奇怪。
时代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与传统概念中的官僚和干部有本质的区别。大家都在一起工作,除了上下属的关系,还有同事的关系;除了管理职能,还有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的情谊。
也有一些受到员工爱戴的管理者,但是他们感觉非常累。为什么呢?他们妄图以一己之力完成所有任务,不借助团队成员的力量,始终忙忙碌碌,员工反倒非常清闲。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在员工中口碑还不错的管理者其实是这样的:白手起家,以敬业、勤奋著称,公司运营了很多年,开始步入正轨,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发现忙不过来了,那就招聘员工吧,让他们分担自己的工作。但员工行不行呢?得盯着点儿,小心他们犯错,于是大小事务都要过问,整日里忙忙碌碌,员工却备感压力。老板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少雇员工、节省成本、保证做事质量,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给员工足够的信任,他们必然不会经过磨练,不能独立承担重要任务,一直在等待老板的指令,而老板却疲于奔命,到头来,双方都得不到成长。
用球队来打个比方,就好比你是前锋,觉得后防不力,就老帮后卫防守;觉得中场组织很差,就老帮中场组织拿球。当球队需要破门得分、往前传球的时候,却找不到你这个正印前锋的影子,那球队还能赢得了球吗?
从央视离职后,我曾创办过一本名为“管理学家”的杂志。有一次,我带着杂志的市场总监去跟其他单位谈合作。谈完之后刚出对方单位大门,市场总监就非常生气地跟我说:“我不干了。”我很诧异,赶忙问他原因。市场总监答道:“你根本不需要我,整个谈判过程都是你自己说,我连嘴都插不上。”那时,我觉得有些委屈,心想这个市场总监未免太矫情了。到后来我才认识到,对方站在你身旁,却发现自己不被需要的感觉是多么难受。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克制自己对事情的“不放心”,给员工更多的表现机会,尽量放权给员工,让他们独立完成工作。
管理团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管理者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手下人“服”你?
有一次我到海尔讲课,台下有一个学员就这样问我:“怎样才能让手下人服你?”我让在场的其他学员作答,其中有名学员的答案是:“要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这个答案估计代表了大部分管理者的心声。“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是极为常见的管理者思维,但想想看,这种思维也只是在职位相对较低时才有可能做到,比如车间的班组长、分厂厂长,他们从基层做起,熟悉每个工种,能力出色,于是工而优则仕。但当你带领的团队越来越大时,“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就只是一种理想。想想海尔集团的老总,手下人数以万计,有无数的工种和团队,如果老总有这样的思维,那不是把自己累死,就是把海尔玩死!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对“通过别人”的理解就更加重要。
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一言一行的要求都比普通员工高。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必须说。一句话,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说起管理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真正的定义其实很简单,说出来可能会嘘声一片: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这里面有两个点:一是完成任务,二是通过别人。一个人只要符合这两点,他的角色就是一个管理者。即使一个普通的放羊人,只要有办法让别人帮他放羊,他就是一个管理者。
在这两个要点之中,哪一点更难做到呢?通过别人。很多人不会“通过别人”,其实是他不放心“通过别人”,还有一些人过分看重“通过别人”。让别人帮自己做事,在很多人看来是“升官”了。于是官僚气附身,对员工颐指气使。这种管理者不在少数。新时代了,员工挣钱不一定靠上班,勉强上班还遇到这样的管理者,不马上离开反倒让人感觉奇怪。
时代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与传统概念中的官僚和干部有本质的区别。大家都在一起工作,除了上下属的关系,还有同事的关系;除了管理职能,还有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的情谊。
也有一些受到员工爱戴的管理者,但是他们感觉非常累。为什么呢?他们妄图以一己之力完成所有任务,不借助团队成员的力量,始终忙忙碌碌,员工反倒非常清闲。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在员工中口碑还不错的管理者其实是这样的:白手起家,以敬业、勤奋著称,公司运营了很多年,开始步入正轨,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发现忙不过来了,那就招聘员工吧,让他们分担自己的工作。但员工行不行呢?得盯着点儿,小心他们犯错,于是大小事务都要过问,整日里忙忙碌碌,员工却备感压力。老板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少雇员工、节省成本、保证做事质量,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给员工足够的信任,他们必然不会经过磨练,不能独立承担重要任务,一直在等待老板的指令,而老板却疲于奔命,到头来,双方都得不到成长。
用球队来打个比方,就好比你是前锋,觉得后防不力,就老帮后卫防守;觉得中场组织很差,就老帮中场组织拿球。当球队需要破门得分、往前传球的时候,却找不到你这个正印前锋的影子,那球队还能赢得了球吗?
从央视离职后,我曾创办过一本名为“管理学家”的杂志。有一次,我带着杂志的市场总监去跟其他单位谈合作。谈完之后刚出对方单位大门,市场总监就非常生气地跟我说:“我不干了。”我很诧异,赶忙问他原因。市场总监答道:“你根本不需要我,整个谈判过程都是你自己说,我连嘴都插不上。”那时,我觉得有些委屈,心想这个市场总监未免太矫情了。到后来我才认识到,对方站在你身旁,却发现自己不被需要的感觉是多么难受。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克制自己对事情的“不放心”,给员工更多的表现机会,尽量放权给员工,让他们独立完成工作。
管理团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管理者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手下人“服”你?
有一次我到海尔讲课,台下有一个学员就这样问我:“怎样才能让手下人服你?”我让在场的其他学员作答,其中有名学员的答案是:“要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这个答案估计代表了大部分管理者的心声。“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是极为常见的管理者思维,但想想看,这种思维也只是在职位相对较低时才有可能做到,比如车间的班组长、分厂厂长,他们从基层做起,熟悉每个工种,能力出色,于是工而优则仕。但当你带领的团队越来越大时,“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就只是一种理想。想想海尔集团的老总,手下人数以万计,有无数的工种和团队,如果老总有这样的思维,那不是把自己累死,就是把海尔玩死!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对“通过别人”的理解就更加重要。
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一言一行的要求都比普通员工高。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必须说。一句话,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