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精)/经典宝库编者:雷家骥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28.8
5.2折
¥
5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编者:雷家骥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10873867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0301444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雷家骥编撰的这本《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划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介述《资治通鉴》主要编修者司马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生平及其志业,简叙《资治通鉴》编修的缘起、意义、结构与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则是选择《资治通鉴》所述的内容,依照原书周、秦、汉、魏诸纪的次序,作扼要的介述和讨论。每一专题即成一节,原则上分就司马光的选择观点、叙述方式、评论意见等,加以介述。
最后部分则是结语。笔者在此交代了一些在前面两部分不便介述的事情,也将前两部分的某些问题作一综合解释,协助读者对《资治通鉴》全书作综合了解。
目录
【导读】帝王必看之书
上编 《资治通鉴》及其修撰者
第一章 司马光小传
一、司马光的家世与青壮年时代
二、新、旧党两巨擘——王安石与司马光
三、白首执政与著作
第二章 《资治通鉴》同修者略传
一、刘攽
二、刘恕
三、范祖禹
第三章 《资治通鉴》的编集
一、编集的背景与缘起
二、编集精神与结构
三、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 《资治通鉴》精萃
第一章 周纪
一、三家分晋——《通鉴》的开始
二、三家分晋的由来与才德论
三、秦的崛起与周的灭亡
第二章 秦纪
一、秦朝统一的要素——客卿
二、几乎改变历史的一击
三、秦的灭亡
第三章 汉纪
一、改变历史的餐会
二、制礼与叔孙通
三、外戚政治与王莽篡汉
四、东汉初期的用人与士风
五、东汉的宦官与外戚
六、第一次党锢之祸
七、第二次党锢之祸
八、大冲突的结局
第四章 魏纪
一、曹丕篡汉与司马光的正统论
二、从几段重要谈话看三国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 魏纪
一、三家归晋
二、魏晋风气
三、五胡乱华的背景
四、由群雄角逐至南北对峙之局
五、民族的同化融合
第六章 隋纪
一、最后一次的欺人孤儿寡妇及南北统一
二、开皇之治
第七章 唐纪
一、唐初继承问题
二、武则天的篡位
三、从开元之治至藩镇之乱
第八章 后周纪
一、冯道——五代十国的一个典型官僚
内容摘要
《资治通鉴》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为历代帝王提供治国的借鉴,明清两朝的皇帝,将此书作为皇子的教本。经过时间之浪的淘洗,《资治通鉴》成为人人可以鉴往知来的大明镜。雷家骥编撰的《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这部改写本选择原著所
述的内容,依照原书周、秦、汉、魏、晋、隋、唐诸纪的次序,做扼要的介述和讨论,是对原著精华的呈现和解读。
精彩内容
刘邦西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到了第二个月,项羽平定河北,也率领诸侯将领西入关中,于是发生了“鸿门宴”。这是高皇帝元年十一月的事。
项羽安排鸿门(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宴,原本的目的在杀沛公刘邦。结果这次宴会的目的没有达到,刘邦假装如厕,趁机逃回军中。他在逃离宴会之时,命令张良入谢项羽说:“沛公不胜杯酌,喝醉了,不能来辞行,派臣奉献白璧一双,再拜谢于将军足下;玉斗一双,再拜谢于亚父(指范增)足下。”项羽接受了献礼。但亚父却把玉斗用力地抛弃在地上,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怏怏恨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的人,必然是沛公,我们今后定会成为他的俘虏啊!”司马光简单记载了鸿门宴的经过,也写下了范增这一段话,就已经借用范增之口,点出了鸿门宴的失败,将会影响局势,并说出了将来可能的发展。
范增说的话,只是预测了以后楚、汉相争,楚将败于汉的可能。也可以说,是项羽与刘邦两人之间的斗争,刘邦的胜算较大,还没有指出这件事情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鸿门宴到底代表了什么历史意义呢?扼要地说,这个宴会代表了汉朝四百年国祚的奠定,也代表了平民革命的成功。刘邦集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的平民革命集团;相反的,这次宴会的失败,是代表了项羽这边集团的失败。项羽这个集团可以说是代表了封建时代的贵族政治,与封建形态重建的可能。如再把意义缩小,最起码鸿门宴是决定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失败,刘邦的集体团队精神成功。
司马光对这个宴会没有评论,但他在《稽古录》里,曾经对项羽加以评论,指出项羽失败的原因说:“世称项王不王秦而归于楚,所以失掉了天下。看他率领百万之众,西入函谷,谈天下之事,裂
山河以封诸侯为王,自谓可以逞其私心而人莫敢违背,安行无礼,忍为不义,想用一夫之力,征服一
朝之心。才高的人被他怀疑,功大的人被他排斥。
推此道以行之,虽然得到一百个秦国之地,也将不能够免于败亡的命运。”司马光的说法就明白指出了项羽的私心,而且是以一夫之力,想征服一朝之心的英雄主义色彩,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至于普通人所说,项羽不拥有关中而称王,这不是他失败的因素,即使他拥有一百个秦国之地,他还是会灭亡的。
司马光在《稽古录西汉论》里,也提出高祖奋布衣,提三尺宝剑,经历了八年而成就了帝业。这么快速的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司马光认为,这是高祖知人善任的缘故。所以他引用高祖皇帝说过的一句话:“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运筹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