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我其实还想进步褚朝新|责编:张炜煜//贾若莹//霍佳仪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我其实还想进步褚朝新|责编:张炜煜//贾若莹//霍佳仪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28.1 6.2折 45 全新

库存4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褚朝新|责编:张炜煜//贾若莹//霍佳仪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65631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1029850

上书时间2024-10-27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著名公益人陈行甲:此书里有一个乡村少年到知名记者的人生行走轨迹。全书文字真诚、朴实,文如其人。看完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朝新:冷峻的目光中藏不住对正义的坚守,魁梧的外表下掩不了关怀弱者的古道热肠,这是一个忠于自己的灵魂。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小老乡,我常常为他感到自豪!我们之间有许多地方相似,譬如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都有一个没有留下照片的小学时代,都是经过艰苦的自我奋斗而成就今天的事业。所不同者,在于他是一个受到业界广泛肯定、充满朝气的职业记者,而我则是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我读过他不少的文章,包括这本书的内容,这是属于我最喜欢的作品类型。也许文字不是那么华丽,但绝对是用心写就,绝对是真性情的流露。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书实在是太少了。

目录
第一章  18岁我出门远行
  没有留下照片的小学时代
  18岁那年的夏天
  武林往事
  住了一辈子旧房的先生
  父亲逝世十年祭
  有一种遗憾叫从未对父母说过“我爱你”
  再见吧,本命年
  父亲的手艺在故乡失传了
  祖先若有灵,一定被气醒
  有一种幸福叫在湖北大学读新闻
  他们留给我的念想,不多了
  看到漂亮姑娘就紧张是一种什么病
  他们一日日老去
  一位初中老师给“差生”我的信
  光头往事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若不写新闻,愿做个菜农
  谁会把你驮在弯成90度的腰上
  思家的情怀今日不可抑制
  见我戴手串后有些失望的姑娘,我想跟你谈谈
  我没有抑郁的理由
  江湖已变了模样
第二章  我,其实还想进步
  新闻的作用
  我,其实还想进步
  写读者爱看的还是写读者该看的?
  做时政,不从政
  人在江湖,冷暖自知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我会更加努力
  假如我有一天失业了,不必同情我
  记者与酒
  师父还是师傅?
  挨骂与误人子弟
  官员与媒体打交道的错误姿势
  并不是所有报纸的死亡都值得哀悼
  老司机的阅读习惯:少读二手信息,多读原始素材
第三章  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
  一位市委书记的烦恼
  我不是秘书
  向副省长借钱
  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
  记者虽好,也不能多说
  这种事不能拍照发朋友圈
  帮不了的忙
  拒绝在位的他和答应退休的他,我都无愧
  县委书记县长的另一面
  副县长吃鸡
  县委书记公布手机号何以能成热点
  “美女”当官
  湖北这一波的官员电视秀让我追了半个月
  傍晚组织部突然来电
第四章  所有的善意
  帮到你是我应该做的,没帮到也请别见怪
  做个热心人
  为何你遇到的麻烦无人关注
  我在这里写作,不是为了让你高兴
  我不是“流浪记者”
  今日,请允许武汉再大哭一场
  饮一盏新茶,看满树花开
  新患相思病
  醉倒在“大虾之城”
  一个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来信
第五章  往年的这个时候
  它在乡间渐少城里日多,正好解了乡愁
  路边的野花可以采,田里的家花采不得
  满镇皆是粪臭味
  往年的这个时候
  舌尖上的记忆
  在狭长的走道里种一盆绿萝
  “艳遇”普洱
  有一种成就感,需要时间慢慢酝酿
  食无鱼,味不甘
  在弥漫着烟火味的屋子里性感
  有一种奇怪的乡愁:吃芹菜不带叶子,吃豆芽要掐根
  只一小口,差点把我吃哭
  在这个方面,湖南人一点都不比广东人差
  我们终将无可奈何地老去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著名时政记者褚朝新多年来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的是往事回忆,如《武林往事》,有的是亲历的官场故事,如《向副省长借钱》《一位市
委书记的烦恼》,有的是谈新闻业务,如《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为何你遇的麻烦无人关注》……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著名公益人陈行甲,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倾力推荐!

精彩内容
 没有留下照片的小学时代1986年夏天,我马上就要7岁了。
那年头,没有幼儿园,甚至没听说过有幼儿园。学校开学报名那天,我在村后马路边志红家准备建楼房挖的屋基坑里玩,被父亲找到并带到了村小学。
大哥上小学时,村小就在我家屋后。有一年冬天,雪特别大,家门都被雪封住了。为了让大哥去上学,父亲用铁锹挖了一条路从家里到学校。我当时小,站在挖出来的雪坑里,看不到外面。后来,老家再也没下过那么大的雪。
几年后,等到我上小学,旧学校早被拆了,村里盖了新学校。新的村小学距家也很近,直线距离不过200米,中间隔着一个水塘,绕行水塘到学校正门,也不足千米。一年级的教室,距家最近,有时候,放学后在学校贪玩或者被老师留校,母亲站在房前喊我回家吃饭,在学校里都能听得到。
至今不明白,为什么盖起来没多少年的新村小也是破破烂烂的。印象很深,一
下雨教室里就漏雨。教室里面是泥地,到处是漏雨滴出来的水坑。
学校只提供课桌,凳子得自带。每天上学放学,都得扛着板凳往返学校和家。
一、二、三年级,都是在村小学读的,当年的老师们如今很多都退休了。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李老师,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夏天,他批改作业时常打瞌睡,以至于批语写得歪歪扭扭,有时候打瞌睡钢笔握着几分钟不动,常常戳破了我们的作业本或者淌了满纸的红墨水。
他的另一个特点是,为了表扬学生作业写得好,会在作业本上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字,最大的占满一页,“优”字越大证明作业越好,同学们常常比谁的“优”字更大。
李老师当时是学校年龄最大的老师,退休后据说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医。
学校里没有小卖部,只有两个村里的老人挑着担子卖点铅笔、糖、瓜子、猪油饼子、甘蔗之类的小东西。
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学校成了危房,不能继续使用,我们四处搬家,在农民家里上课。卖东西的老人,也
随着我们到处搬。
四年级的下学期,是在五小队一户农民家里上的。
那户人家的房子,当时好像是空置的,比较清静。
那一年冬天,没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事情了,只记得老师偶尔要求我们每人每次交五斤棉花,做什么用不记得了。有一次,我们家没有棉花可交,是跟我一个班的堂姐桂荣帮我交的。
另一件印象深的事情,是农忙时偶尔要去老师家的地里帮忙干活。我们那里是棉区,割麦子收豌豆时,就要栽营养钵种棉花。村小的老师们,既是老师也是农民,农忙时都要在家抢种抢收。
五年级,学校再次大搬迁,搬到了二小队一个没有女主人的人家里上课。
那家人,一个男人带着
两个孩子。他们家的堂屋,被当作了教室。黑板,是一
块刷了黑油漆的木板,用钉子钉在墙上。他家有一个卧室,成了老师的办公室。当时,每个年级只有两个老师,分别是语文老师和数学老
师,其他课程也都是这两位老师教授。
这家的大人和孩子,还住在屋子里。上课时,经常有人走动,他家和邻居家的鸡鸭猪狗经常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有时候鸡打架会扑腾进正在上课的“教室”里。
五年级的时候,流行玩扑克牌,打双升,也叫“拖拉机”。经常课间两个老师两个学生对打,我偶尔参加,一下课就进老师的“办公室”。有时候老师没来,我们也在“教室”里打双升,日子过得十分逍遥自在。不过,小学时代,男生是不跟女生一起玩的,也基本不说话。
六年级,学校再次大搬迁,搬回了经过修补的学校。那一年,算是正儿八经上了一年课,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很年轻,也很优秀。
他们当时热恋,周末只有六年级补课,我去办公室送作业时碰到过几次。
后来,他们结婚了。因为都姓褚,同姓结婚遭到族人反对。事实上,他们并非近亲。但因为同在一个村,村里很多褚姓族人反对。
乡间有些事,有时候很奇怪,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姓不能结婚,近亲却常常可以结婚。过去,只隔了两三代人的表亲可以结婚。当时年幼,并不知道他们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才坚持走到了一
起,只是他们后来一起离开
了老家,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新疆,近20年很少回乡。 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们。据说,他们现在生意做得不错,日子也过得很好。真
心祝福他们,健康平安。很多年不见,挺想他们的。
1991年夏天,小学毕业了,可惜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2016年3月10日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