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光荣与梦想(许榕生篇)(精)/互联网口述系列丛书编者:方兴东|总主编:方兴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光荣与梦想(许榕生篇)(精)/互联网口述系列丛书编者:方兴东|总主编:方兴东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43.4 7.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方兴东|总主编:方兴东

出版社电子工业

ISBN9787121331602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315252

上书时间2024-10-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方兴东,西安交大电机系学士和硕士,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方向博士后。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com)创始人、主任,博客中国(blogchina.com)创始人、总编辑,全球网(qqw.corn)创始人、董事长,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信息安全网(chinais.net)总编。目前还担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是中国“数字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主要学者,国家创新与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

目录
访谈者评述
业界评述
口述者肖像
口述者简介
壹  求学与留学经历
贰  我眼中的硅谷
叁  回国后的工作经历
肆  困难重重的国际联网
伍  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时代
陆  中国的第一批电子邮箱
柒  《电脑报》让我成了“牧师”
捌  黑客题目越做越有意思
语录
链接
附录
相关人物
访谈手记
人名索引
参考资料(部分)
编后记1
编后记2
致谢
互联网口述历史:人类新文明缔造者群像
互联网实验室文库:21世纪的走向未来丛书
注释
项目资助名单

内容摘要
“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是由专业研究机构——互联网实验室,组织业界知名专家,对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关键节点的核心人物进行访谈,对这些人物的口述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研究提炼,以全方位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人物涉及创业与商业,政府、安全与法律等相关领域,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层面。该项目把这些亲历者的口述内容作为我国互联网历史的原始素材,展示了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完整画卷。《光荣与梦想互联网口述系列丛书刘韵洁篇》一书主要挖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美国《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的刘韵洁亲历互联网的宝贵经历,从他的视角去看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包括催生中国第一张公众互联网、在联通达到业务上的高峰、未来网络的方向等。

精彩内容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是方兴东博士在2007年发起的项目,原是名为“影响中国互联网100人”的专题活动,由互联网实验室、博客网(博客中国)等落实执行。在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尝试后,2010年,方兴东博士个人开始撸起衣袖集中参与和猛力突击。因此,“互联网口述历史”在2007年至2009年是试水和储备,真正开始在数量上“飞跃”起来,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
这些年,方兴东博士一边“创业”,一边在创业之外默默采集、积累“互联网口述历史”。一直来,只有前前后后的几个助理扛着摄像机跟着他。助理有走有来,而这事,他一坚持就是近十年。
2014年,我从《看历史》杂志离职,参与了“互联网实验室文库”的筹备,主持图书出版工作,致力于打造出“21世纪的走向未来丛书”。“互联网实验室文库”的出版包括四大方向:产业专著、商业巨头传记、“口述历史”项目、思想智库。
在之后的时间里,“互联网实验室文库”出版了产业专著、商业巨头传记、思想智库方向的十余本书,而“口述历史”却未见一本成果。当然,这是因为“口述历史”所需的精力消耗最大,时间周期最为漫长,整理打磨最为精细,查阅文献资料最多,过程最为折磨,集成最为被动……以往,一本书在作者完成并有了书稿后,进入编辑流程到最后出版,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而为了让别人明白做“口述历史”的精细和繁冗,我常说它是从-10到1的过程。因为“口述历史”是一个掘地百尺的工作,而作为成果能呈现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口述历史”的整理之外,我们还积累形成了10余万字的互联网相关人物、事件、产品、名词的注释(词条解释),50余万字的中国互联网简史(大事记资料),以及建立了我们的档案保存、保密机制等,这些都是不为人知的,且仅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
“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是一个已经灰飞烟灭的存在,人们留下的只是记忆。“口述历史”就是要挖掘和记录下人们的记忆,因为有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它,所以,我们需要再经稽核整理。因此,“口述历史”中的“口述者”都是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亲见、亲闻者。
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口述历史”这一形式:“这种史学撰写有着更为浓厚的原生态特色,摆脱了以往史学研究的呆板僵化,因而更加生动鲜活,同时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种口述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不是仅仅被视为一种采访。相对于纯粹的回忆录和自传,这种口述历史多了一种真实到可以触摸的毛茸茸的感觉。”“口述历史”让历史变得鲜活,充满质感,甚至更性感。
我在采访方兴东博士,要其做“访谈者评述”时,他曾在评述之前说了这么一段话:“互联网不仅仅是那些少数成功的企业家创造的,它实际上是社会各界共同创造的一个人类最大的奇迹——中国互联网能够有7亿网民,这绝对是全球的一个奇迹。中国有一大批人,他们是互联网的无名英雄,基本上在现在的主流媒体上看不到他们。但我觉得这些人在互联网最初阶段,在中国制定轨道的过程中,铺了一条方向上正确的道路,而且很多东西当年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最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试图在‘互联网口述历史’里,把这个群体挖掘出来、呈现出来。”我想,这是方兴东博士的初心,也是“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产生的源头。
出版人和作家张立宪(老六)曾讲过一则与早期的郭德纲有关的故事:“那时候郭德纲还默默无闻,他在天桥剧场的演出只限于很小的一个圈子里的人知道……当时就和东东枪商量,我们要做郭德纲,这个默默无闻的郭德纲。但是世界的变化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快,从东东枪采访郭德纲,到最后图书出版大概是半年的时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郭德纲老师已经谁都拦不住了。那时候就连一个宠物杂志都要让郭德纲抱条狗或者抱只猫上封面,真的是到那个程度。但是我们依然很庆幸,就是我们在郭德纲老师被媒体大量地消费、消解之前,我们采访了他,‘保存’了他。一个纯天然绿色的郭德纲被我们保留下来了。其实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抢救,这种抢救不仅仅指我们把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在他消失之前、在他去世之前给他保存下来;也包括像郭德纲老师这样的人,他虽然现在依然健在,但是‘绿色’郭德纲已经不见了,现在是一个‘红色’的郭德纲。”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口述历史”也是在尽可能抢救和保留“绿色”的互联网人。所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预测,而是挖掘、记录、还原、保存。因为我们是基于“历史”,是事发之后的、热后冷却的、不为人知的记载。至于“绿色”的意义,我想就像常规访谈与口述历史的差别,因为所用的方法、工艺、时间、重心完全不同,当然也就导致了目的与结果的不同。
“口述历史”是访谈者和口述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也是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口述历史”作品一般蕴含着口述者和访谈者(整理者、研究者)共同的生命体验。
“口述历史”一般有专业史、社会史、心灵史几个维度。在“互联网口述历史”中,因选题缘故,我们还辐射了更多不同的维度与向度,如技术史(商业史)、制度史(管理史)、文化史(社会变革史)以及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强调的思想史。
在“互联网口述历史”近十年的采集过程中,其技术设备一样经历了“技术史”的变迁。例如,在2007—2013年,用的还是录像带摄像机,而在2014—2016年,用的是存储卡摄像机。
“互联网口述历史”从采集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着这样几个标准:有灵魂、有逻辑、有层次、有侧重,注重史实与真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