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明朝帝王师熊召政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明朝帝王师熊召政著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

19.3 5.4折 36 全新

库存12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召政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2684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8078932

上书时间2024-07-08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熊召政,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中国当代有名诗人、作家、学者。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历史随笔、演讲集等著作三十余部。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目录
看尽西风木槿花1
1 西湖上空飘来了“天子气”
2 官场中的另类
3 期待“真命天子”
4 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梦
5 一人身抵百万师
6 宰相就是大房子的立柱
7 被胡惟庸构陷害死
8 看尽西风木槿花
燕泥污我读残书
1 朱元璋的《醉学士诗》
2 改变不当官的初衷
3 帝王学的必读书
4 艰难的洗脑工程
5 君道与臣道
6 被朱元璋称作贤人
7 让人动容的君臣惜别
8 为何成了死囚
9 是谁污了残书
深愧渊明与孔明
1 朝廷请来的国师
2 宋濂对高足的称赞
3 被朱元璋称为“庄士”
4 道统谱序之人
5 秀才皇帝的盲目乐观
6 连出三计均未奏效
7 “奸臣”榜上名列第四
8 诛灭十族的惨案
9 让人景仰的硬骨头
大悲愿力应无尽
1 生性嗜杀的和尚
2 吟咏与参禅的岁月
3 “王道”与“佛道”
4 无愁应只为宾王
5 出家人偏做兵家事
6 大悲愿力因无尽
7 一人当了三代帝王师
8 拿二程、朱熹开涮
9 最后的归宿
文艺情长识器小
1 一首题画诗改变太子的命运
2 二十二岁时的一封万言书
3 体面地丢官
4 二度出山,再次得宠
5 两次赐衣中的玄机
6 一贬再贬,死得窝囊
7 历史没有假设
匡时愧腐儒
1 夺嫡风波中的两次召见
2 从乡村教书匠到帝王师
3 仁宗执政时的四条记载
4 政治家分多种
5 君臣合力的范本
6 太监干政的先例
7 真正的智者
醉时翻作醒时看
1 孝宗驾崩前的紧急召见
2 争夺少年皇帝的控制权
3 李东阳是怎样当上首辅的
4 忧患在胸的政治家
5 与狼共舞的首辅生涯
6 天下阴受其庇
7 两年写了十二份退休报告
8 晚年的孤臣心境
屦经忧患身心老
1 武宗是娱乐界的超级明星
2 内阁总辞也不能让武宗回心转意
3 从明升暗降到跻身内阁
4 武宗下旨南巡引起的风波
5 内阁与司礼监的紧急联席会议
6 世宗以辞去皇帝位要挟大臣
7 给世宗踹了一个窝心脚
8 杨廷和的悲剧是明朝政治恶化的结果
丹心原不负纲常
1 来自星相师的鼓励
2 与杨廷和大唱反调
3 南京释放出的政治讯号
4 大礼案造就两个政治暴发户
5 值得怀疑的帝师身份
6 与桂萼一块儿卷铺盖滚蛋
7 三起三落的首辅生涯
8 得以善终的老倔头
赚得龙颜一笑之
1 早期还想当一个诤臣
2 为何选择当小人
3 一篇马屁文的典范
4 设计杀害顶头上司夏言
5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6 山青更悟汗青时
还威福于皇上
1 探花郎不买首辅的账
2 从储君老师到皇上宠臣
3 年近六十终于当上阁臣
4 与严嵩暗中较劲
5 一手策划严嵩的倒台
6 “三还”宣言
7 计杀严世蕃
8 通过遗诏拨乱反正
政坛一把霹雳火
1 看涨的政治行情
2 言官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3 片言可以折狱
4 调整朝廷二百年不变的用人政策
5 与蒙古化干戈为玉帛
6 整人,从来是霹雳手段
7 决心扳倒冯保
8 在权力巅峰上遽然跌落
9 悲剧并非咎由自取
恩怨尽时方论定
1 多事之秋的一封私人信件
2 志在匡时救国
3 十年间成为两代帝师
4 辅臣与帝师的双重角色
5 为朝廷扛起改革大旗
6 长袖善舞和“与狼共舞”
7 在讲堂上完成的改革
8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9 夺情事件的是与非
10 干涉皇帝的私生活,犯了大忌
11 恩怨尽时方论定
筹国无成疑燕雀
1 小臣被张居正看中当上帝师
2 从来后辈轻前辈
3 万历皇帝智斗阁臣
4 矿税,万历皇帝敛财的败政
5 让司礼太监田义吐了一脸口水
6 上都之士是国之大妖
孤臣白发三千丈
1 初生牛犊不怕虎
2 厕所里诞生的宰相
3 勇敢地监督皇权
4 张居正之后最好的帝王师
5 首辅是维持会会长
6 三年间写了三十九份辞职报告
7 党祸,矿税之后的又一场灾难
8 孤臣白发三千丈

内容摘要
大悲愿力应无尽――记大和尚姚广孝

 1.生性嗜杀的和尚

 大约在洪武六年的秋天,一个名叫道衍的和尚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参访。他在寺侧的塔林转悠,缅怀那些已经圆寂的大禅师。突然,从斜侧的一座灵塔后转出一位头戴儒巾的方士,拦住道衍,劈头盖脸地说:“你这位和尚好怪异!”

 道衍一惊,追问:“我怎地怪异?”

 方士说:“看你目如三角,形同病虎。虽穿着僧衣,但眉宇间杀气腾溢。你生性嗜杀,必刘秉忠之流。”

 道衍听罢,并不诧异,而是拱手一揖,问道:“刘太保遇到忽必烈,才成就一番事业。当今洪武皇帝才刚刚开创万世基业,改朝换代已经完成,我怎么会成为刘太保呢?”

 方士一笑:“不出十年,和尚当遇明主。”

 这位方士名叫袁珙,是元末明初时期活跃于江湖的一位有名的相士。他与道衍和尚相会于嵩山的事,明史中有记载。他所说的刘秉忠,是元初的大政治家,此人原名刘侃,字仲晦,祖籍江西瑞州。他祖上在辽国做官,遂定居邢州。金灭辽后,他的曾祖父又仕金,当过金朝的邢台节度副使。蒙古人灭金后,刘秉忠的父亲又归顺蒙古人,在邢州元帅府中担任军职。刘秉忠长到十八岁,便依靠父亲的关系,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

 刘秉忠属于班超一类的人,胸有大志,不甘于当一名受人驱使的刀笔吏。于是弃官归隐,上武安山当了一名道士。当时,有一名虚照禅师听说了刘秉忠的行迹,于是派弟子上武安山找到刘秉忠,对他说:“不要当道士了,还是出家当和尚为好。”也许是慕虚照禅师的大名,刘秉忠真的就脱了道袍剃度出家。又过几年,居于漠北王府的忽必烈召见高僧海云印简。海云听说刘秉忠博学多才,便邀他一同前往。忽必烈见到刘秉忠后,一番晤对。刘秉忠侃侃而谈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深为赞赏,于是放归海云,而将刘秉忠留在身边参与军政大事,并令其还俗,赐名秉忠。从此,刘秉忠得以展露他的政治才华。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年号中统,取中原正统之意。四年后,忽必烈又接受刘秉忠的建议,改年号为至元,取《易经》中“至哉坤元”之意。

 刘秉忠精通周易,三式六壬遁甲之术,无所不会。儒释道三家学问,他都能融会贯通。忽必烈对他终生信用不疑,即帝位后,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宰相之职,可谓位极人臣。刘秉忠一生的三大功劳:**是协助忽必烈夺取皇帝之位;第二是设计了元朝的典章制度;第三是主持设计并建造了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国大一统的政权建都北京,自元朝忽必烈始,在这一点上,刘秉忠功不可没。

 比刘秉忠晚了一百余年的道衍和尚,听袁珙夸他是“刘秉忠”之流,内心自然欢喜。数年之后,道衍和尚到T:lk~,还专门拜谒了刘秉忠的坟墓,并写了一首诗:

 芳时登垅谒藏春,兵后松楸化断薪。

 云暗平原眠石兽,雨荒深隧泣山神。

 残碑藓蚀文章旧,异代人传姓氏新。

 华表不存归鹤怨,几多行客泪沾巾。

 从诗中可以看出,道衍觉得自己是刘秉忠的传人。他对刘秉忠身后的寂寞颇为不平。两年后,道衍随另一位高僧宗泐过镇江北固山,写了一首《京口览古》:

 樵橹年年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洲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宗泐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得道高僧,一看道衍这首诗,不住惊呼:“此岂释子耶?”用今天的话说,即:“这哪里是和尚说的……

 P63-35

精彩内容
《明朝帝王师》由熊召政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