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梧桐乡是凤凰家(精)张森生|编者:夏春锦|责编:戴明敏//刘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梧桐乡是凤凰家(精)张森生|编者:夏春锦|责编:戴明敏//刘岚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31.2 5.2折 6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森生|编者:夏春锦|责编:戴明敏//刘岚

出版社华文

ISBN9787507553130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30888556

上书时间2024-06-17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伊格个人就是喜欢书”(夏春锦)
第一辑
  略谈几位历史人物史料的考证
  普慈寺可能建于唐朝咸通四年
  宋刊《妙法莲华经》的发现与影印
  明代桐乡县城建于哪年
  《石灰吟》的作者是谁
  《石门镇彰宪亭碑记》辨证(外一篇)
  臆测“夏尚书”
  复社与桐乡
  《吴之振与(宋诗钞)》一文的失误
  桐乡的僧诗
  清代的桐乡县育婴堂
  一首写乌镇香市的清诗
  《哥伦比亚的倒影》方言注释
第二辑
  赵汝愚精忠贯日月
  莫氏五子登科是史实
  钱勰不受高丽馈赠
  宋代书法家王舁寓居乌镇考
  明代诗人贝琼
  宽厚待人的王济
  洁己爱民的李乐
  清正廉洁的蔡时鼎
  明末清初学者周拱辰
  张履祥的嘉言懿行
  张履祥与颜鼎受
  吕留良的叔祖廉吏吕炯
  吕留良与孙爽
  吕留良与吴之振的义举
  吕留良对《宋诗钞》的贡献
  吴之振“应童子试”年代考
  吴之振三次赴京及在京交游
  吴之振与曹寅的交往
  吴之振与汪琬
  《戏题种菜诗八绝》的作者及其他
  鲍廷孳的诗作
  藏书彖鲍廷博定居乌镇三十一年
  藏书家鲍廷博与吴骞的交往
  清初浙派词人“汪氏三子”
  浙派词人朱芳蔼
  清代诗人劳之辨
  俞氏父子三翰林
  吴克谐游幕一生
  政绩清如梅花的沈启震
  廉洁惠民的沈炳垣
第三辑
  严辰的海外墨缘
  劳乃宣致力于汉字改革的成就
  徐蕴华与秋瑾
  为陆费逵拂去流言蜚语
  对茅盾文学创作的公正评价
  丰子恺与《子午山纪游册》
  丰先生“喜爱”《金缕曲》
  丰子恺逸事二则
  钱君匀青少年时代的勤奋学习
  怀念朱培生老师
  哲人其萎
第四辑
  咬文嚼字三则
  程千帆先生的一封复信
  从书价的变化谈起
  买旧书的乐趣
  买特价书的收获
  我参与过的刊物
  序与跋
  嘉兴地区青年老师夏令营回忆
  我曾两次被当作有问题的边缘人
附录
  《梧桐树下的辉煌》序(钟桂松)
  无欲乃积寿,有福方读书(采访整理:闻海鹰)
  伊格个人就是喜欢书(张惟楣口述  张晓梅补整理)
  神交古人的书痴(张天杰)
  张森生先生藏书捐赠前后(朱莉韵)
编后记(夏春锦)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作四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围绕桐乡一地的人物、文史与文献展开
考察。
辑一是对乡史研究中的某一些问题,或考辨史卖,或澄清事实,坚持了有一分根据说一分话的求实精神。
辑二、辑三是对桐乡-域
从古至今数十位乡贤资料的梳理和介绍。其中有对名闻遐迩的名人大家的往
事钩沉,也有对鲜为人知的人物事迹的考察。
辑四为一组读书随笔和往事回忆。

精彩内容
 臆测“夏尚书”桐乡梧桐街道永宁社区夏家浜,有明代建筑一座,相沿“夏尚书”的府第。一
九八六年,省文物局派人来查看,确认砖雕墙门堂
是明代建筑。
这位“夏尚书”名谁?严辰著的《光绪桐乡县志》上找到明代曾任尚书姓夏的桐乡人。
有位研究桐乡地方史的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批评严辰的《绪桐乡县志》“疏漏之处多矣”,说“明代尚书夏原吉在我屠独叶里建有夏尚书故居,以后迁至梧桐镇夏家浜,其夏府就县衙对面”,接着他批评严辰“视而不见。县志未有记载”。为是严辰的“疏漏”。
我读书不多,我所读到的有关桐乡的地方志、史书、笔记_J从来没有读到过夏原吉这位明代尚书曾在屠甸独叶里、桐乡家浜先后建造府第的事。这位作者说夏原吉在屠甸、桐乡建尚书府,并没有举出一条书证、提出这一说法的出处。不知根据何书。
据《明史·夏原吉传》说,他是在北京、南京分桐乡梧桐街道永宁社区夏家浜,有明代建筑一座,相沿“夏尚书”的府第。一
九八六年,省文物局派人来查看,确认砖雕墙门堂
是明代建筑。
这位“夏尚书”名谁?严辰著的《光绪桐乡县志》上找到明代曾任尚书姓夏的桐乡人。
有位研究桐乡地方史的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批评严辰的《绪桐乡县志》“疏漏之处多矣”,说“明代尚书夏原吉在我屠独叶里建有夏尚书故居,以后迁至梧桐镇夏家浜,其夏府就县衙对面”,接着他批评严辰“视而不见。县志未有记载”。为是严辰的“疏漏”。
我读书不多,我所读到的有关桐乡的地方志、史书、笔记_J从来没有读到过夏原吉这位明代尚书曾在屠甸独叶里、桐乡家浜先后建造府第的事。这位作者说夏原吉在屠甸、桐乡建尚书府,并没有举出一条书证、提出这一说法的出处。不知根据何书。
据《明史·夏原吉传》说,他是在北京、南京分建有府第。这篇三千多字的《夏原吉传》中,找不出夏原吉晚年定居崇德县的记载。
还应指出:夏原吉于明宣德五年(1430)逝世,而桐乡县恰恰是宣德五年建立的。此前,夏原吉在世时,“梧桐镇…‘县衙’’都还没有建立,屠甸也未建镇。夏原吉为什么要到嘉兴府、崇德县之间的农村置地建造“尚书府”?可能性很小。
如果夏原吉确是在夏家浜建造“尚书府”,为什么明代正德九年(1514)及清代嘉庆时编印的《桐乡县志》,都没有夏原吉及其“尚书府”的记载,也是编纂
者“疏忽”和“视而不见”?
经过几年的查找,对“夏尚书”的名字、生平,我试作主观推测如下,请读者指正:民国《乌青镇志》及《光绪桐乡县志》中,有《夏坳传))。夏恸字汝翼
,号冲寰,青镇人。夏儒子。明万历十四年(1586)二甲十九名进士,任冀
州(今河北冀州市)知州。调任刑部主事后,升郎中。泰昌元年(1620),调升工部侍郎。明清时,中央“各部都以侍郎为长官的副职。官位渐渐提高,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中国历代职官知识手册》)。根据这一情况,人们可能尊称“侍郎”为“尚书”。而这座府第,习惯称为“夏家厅”。
夏励是桐乡县青镇人,任官职后迁至桐乡县城建造府第定冒,这是很可能的事。如宋代的辅广(原
住永新乡)、莫琮(原庄清风乡),先后迁居崇德县城建造传贻堂、椿桂堂
,便是先例。夏家浜的夏府,就名“怀德堂”。
P25-2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