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蜜蜂的寓言(荷) 伯纳德·曼德维尔著97872291751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蜜蜂的寓言(荷) 伯纳德·曼德维尔著9787229175153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

53.1 6.2折 86 全新

库存1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 伯纳德·曼德维尔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7515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4338812

上书时间2024-05-1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嗡嗡作响的蜂巢,或无赖变为君子》(长诗) … 8

 

寓意 ………………………………………………… 26

 

导语 ………………………………………………… 28

 

道德美德探源 ……………………………………… 29

 

《嗡嗡作响的蜂巢,或无赖变为君子》评论 …… 39

 

论慈善与慈善学校 ………………………………… 168

 

社会本质之探究 …………………………………… 215为本书辩护

 

——缘于米德尔塞克斯郡大陪审团控诉状中的诽谤

 

暨致C爵士的一封辱骂信 …………………… 247

 

第二卷 对话录

  

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维娅的第一篇对话 … 285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二篇对话 …………… 312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三篇对话 …………… 342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四篇对话 …………… 378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五篇对话 …………… 414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六篇对话 …………… 464



《蜜蜂的寓言》一书是出生于荷兰而后定居于英国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讽刺作家伯纳德•曼德维尔中年时期的著作,折射出其成熟、睿智的思想及对人性深刻的洞察。该书的雏形是作者于1705年发表的一部寓言长诗《嗡嗡作响的蜂巢,或无赖变为君子》,诗作意在表明:“既享受一个勤劳、富庶和强大的国家所提供的最优雅安逸的生活,又拥有一个黄金时代所能祈求的一切美德与纯真,实属天方夜谭。”这部寓言诗作品最初并未引起多大关注,1714年,作者将该诗与《道德美德探源》一文结集出版,并更名为《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亦未引起多大关注。直到1723年,作者加入《论慈善与慈善学校》和《社会本质之探究》两篇论文再版时,该书引起了强烈反响,遭到正统派的猛烈谴责与批判,甚至人身攻击。为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思想,也是为了自辩,1729年作者以六篇对话录的形式出版了该书第二卷,《蜜蜂的寓言》至此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结构与规模,才完整呈现出了他的“曼德维尔悖论”,即该书副书名“或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曼德维尔悖论”的基石或源头是“人性本私论”,这一论点古已有之。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霍布斯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是自私自利、富于侵略性的,个人之间的利益互不相容。我国古代哲学家韩非子也提出过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性自私论,主张人的自利本性是先天的,不能改变,也无须变化。可见,人性自私论、性恶论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蜜蜂的寓言》一书如此“臭名昭著”,正是因为曼德维尔对这一论点作了最为精妙的阐释,而且他笃信,“私利即是公利”,“人类所有值得颂扬的功绩和行动,背后动机都是虚荣和自利”。他的观点对休谟、斯密和经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将自利观念、经验主义、劳动分工和人类发展史相结合,解释了商业社会的运行和物质文明的进步的动因,对成就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蜜蜂的寓言》一书中所讨论的问题,都与我们的现实息息相关,诸如财富、名声、荣誉等。正如曼德维尔所说,他写作此书意在消遣,“是为有知识、有教养者创作的,旨在帮助他们打发无聊的闲暇时间……它包含了对美德的严格审视,包含了辨别美德真伪的可靠试金石,并表明了向世人宣扬的许多良好行为其实是有缺陷的。本书描述了人类最能生发的众多激情的本质及表现,剖析了它们的力量和伪装,并追踪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自爱……本书是一部狂想曲,虽然貌似缺乏那些同样宏大的著作应有的秩序与条理,但它的任何部分都找不出一丝迂腐和学究气……此书会给那些正直、高尚且明智的人带来愉悦”。在该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入手,以轻松的笔触阐述严肃的主题,以便于一切都能变得清晰简明、深刻透彻。此书依据牛津大学1924年版译出。该版本内容翔实,既包括编辑评注,又附录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本历史、版本考据等,篇幅较长,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译者对原文的部分内容作了删减,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译者增加了一些注释,前后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若能让读者就此一睹曼德维尔的思想魅力与散文大师的寓言风格,也算不负译者的精力与心血。

 

 耿 丽

 

2021年冬日作于徐州



 
 
 
 

商品简介

《蜜蜂的寓言》是一部具有争议的著作,集诗、论、驳议、对话于一体,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的第一部分由讽刺诗《嗡嗡作响的峰巢,或无赖变为君子》及其寓意组成,讲述了蜂巢因蜜蜂的贪婪、自私的劳作营造的繁荣景象,和因蜜蜂的节俭朴素而出现的萧条景象:第二部分由《道德美德探源》及其导语组成,介绍了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之道德的起源并非神性的作用,而是人的自利冲动;第三部分是对《嗡嗡作响的峰巢,或无赖变为君子》中部分语句的阐释;第四部分《论慈善和慈善学校》一文介绍了慈善亦是基于自利的考量;第五部分《社会本质之探究》一文提出了应当对人人皆有的恶德进行“正义的修剪约束”,利用它们造福社会;第六部分是作者曼德维尔对C爵士“辱骂信”的驳议,为全书主旨作了总体辩护。第二卷是曼德维尔虚拟的六篇对话,借以直言其对种种私欲的考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1670—1733),哲学家、古典经济学家、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曼德维尔1670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市,1685年进入莱顿大学,主修医学与哲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696年旅居英国,并在1711年发表了一篇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论文《论忧郁情绪和歇斯底里情绪》。其后,他又发表了影响更大、更尖锐,并最终辑成《蜜蜂的寓言》一书的一系列论文,从而招致18世纪欧洲思想界的猛烈批判。但这丝毫不能改变《蜜蜂的寓言》在经济学上的地位,反而是《蜜蜂的寓言》为后来的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以及20世纪的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等经济学巨匠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点。

译者简介:
 耿丽,祖籍山东莱芜,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英语翻译硕士。现执教于徐州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兼职图书翻译,翻译的图书有《鸟的天空》《西方哲学史》《金枝》《金融的秘密》等十余部。

目录
本书集诗、论、驳议、对话于一体, 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的第一部分由讽刺诗《嗡嗡作响的峰巢, 或无赖变为君子》及其寓意组成, 讲述了蜂巢因蜜蜂的贪婪、自私的劳作营造的繁荣景象, 和因蜜蜂的节俭朴素而出现的萧条景象; 第二部分由《道德美德探源》及其导语组成, 介绍了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之道德的起源并非神性的作用, 而是人的自利冲动; 第三部分是对《嗡嗡作响的峰巢, 或无赖变为君子》中部分语句的阐释; 第四部分《论慈善和慈善学校》一文介绍了慈善亦是基于自利的考量; 第五部分《社会本质之探究》一文提出了应当对人人皆有的恶德进行“正义的修剪约束”, 利用它们造福社会; 第六部分是作者曼德维尔对C爵士“辱骂信”的驳议, 为全书主旨作了总体辩护。第二卷是曼德维尔虚拟的六篇对话, 借以直言其对种种私欲的考量。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
《蜜蜂的寓言》是一部拥有争议的著作,集诗、论、驳议、对话于一体,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的第一部分由讽刺诗《嗡嗡作响的峰巢,或无赖变为君子》及其寓意组成,讲述了蜂巢因蜜蜂的贪婪、自私的劳作营造的繁荣景象,和因蜜蜂的节俭朴素而出现的萧条景象:第二部分由《道德美德探源》及其导语组成,介绍了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之道德的起源并非神性的作用,而是人的自利冲动;第三部分是对《嗡嗡作响的峰巢,或无赖变为君子》中部分语句的阐释;第四部分《论慈善和慈善学校》一文介绍了慈善亦是基于自利的考量;第五部分《社会本质之探究》一文提出了应当对人人皆有的恶德进行“正义的修剪约束”,利用它们造福社会;第六部分是作者曼德维尔对C爵士“辱骂信”的驳议,为全书主旨作了总体辩护。第二卷是曼德维尔虚拟的六篇对话,借以直言其对种种私欲的考量。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影响了亚当·斯密、大卫·休谟、哈耶克等众多经济学巨匠的思想启蒙经典之作!
 本书是权威的牛津大学1924年版的全译版。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作者还为此作了多角度的论述与驳议。可以说,该书为后来的自由经济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也被奉为西方经济学及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启蒙推荐阅读经典。
 亚当·斯密因受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启发,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
 大卫·休谟在其代表作《人性论》中阐述了其核心学术思想 “肯定人性自私,设法自私和超越自私……”,因此,他也被后世的经济学家们视为曼德维尔衣钵的直接继承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继承了曼德维尔的“消费与挥霍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主张,并引述了《蜜蜂的寓言》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证明。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究其根源就是继承自曼德维尔、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等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名家;
 保罗·萨缪尔森也深受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的影响,曾评论说:在蜂群中,所有这些问题,即使牵涉到靠前复杂的相互合作的分工,也都自动地被所谓的“生物本能”所解决。
 ……
 面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及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形势,每一位经济学人或关注经济发展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这部经典启蒙著作,没准能从其中的一些词句中受到启发,想出一些措施与办法,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抵消贸易战及全球化步伐趋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改善自己的处境。

媒体评论
媒体/名人评论: 
 只有曼德维尔才比充满庸人精神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论者勇敢得多,诚实得多。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哲学家、经济学家 卡尔· 马克思(见《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就直接源自于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一书。
 ——英国有名经济思想史学家、《经济思想流派》作者 埃德蒙·惠特克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一部用英国语言写出的“最邪恶”、最充满智慧的书。
 ——英国知名学者 克拉布·鲁滨逊
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的形成,究其根源是受到了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影响。
 ——有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