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与制度资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与制度资源

40.89 5.2折 79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玉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新典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玉波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47051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内容简介】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历史也是现在的政治,因为它总是以某种形式存在于现实政治之中。研究美国的制宪史,特别是它得以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就是期望能对现实政治有所启示。
  如同标题所示,《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与制度资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美国立宪及其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为了突出这个主题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对美国学界在制宪史上的争论焦点的简单述评,对美国宪法的性质及其复杂的制定过程的简明叙述。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
  全书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三大板块组成:美国宪法的生成及性质(第一章至第三章)、美国立宪的政治思想基础(第四至七章)和美国立宪的制度资源(第八章至第十一章)。在简要述评美国学界在制宪史上的争论焦点和美国宪法的性质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政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人文条件。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美国宪法的生成及性质
第一章 围绕美国制宪史争论的焦点
第一节 立宪动机:道德导向还是利益驱动
一 国父们是英雄,心系全体人民
二 国父们是凡人,不免重利轻义
第二节 民主制与共和制:从对立到融合
第三节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传统观点面临挑战
第四节 宗教与非宗教:争论未有穷期
第二章 作为“人民公约”的美国宪法
第一节 制宪的现实目的:从“联合独立”到“联合建国”
一 殖民地“联合独立建立”革命政府
二 “邦联政府”失败推动“联合建国”
第二节 制宪的主体:谁是“我们人民”?
一 “我们人民”——宪法的制定和拥护者
二 “我们人民”——宪法的合法性来源
第三节 制宪的价值追求:自由、秩序和正义
一 好的秩序是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二 德性和功利都有助于促进自由和正义
三 牺牲一部分人的自由、正义也是为了自由、正义
第四节 宪法的制定、批准与权利法案
一 “第一部成文宪法”在对抗和妥协中诞生
二 邦权派的基本观点
三 民权派的基本观点
四 权利法案入宪——又一次“伟大妥协”
第三章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制度建构
第一节 集权是建国的决定性要素
第二节 分权制衡体现和保证共和
第三节 立宪期间共和与民主的对立
第四节 民主融入共和更有效地制约权力

第二篇 美国立宪的政治思想基础
第四章 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立宪
第一节 柏拉图“法在王上”的“次优政府”理论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基于法治的“混合政体”理论
第三节 西塞罗的共和即正义理论
第四节 福蒂斯丘:“政治与国王的统治”优于纯粹的“国王统治”
第五节 马基雅维里:追求共和制但容忍君制
第五章 自由主义与启蒙思想
第一节 欧洲思想文化对北美精英的熏陶
第二节 洛克自由主义影响美国立宪的性质和程度
第三节 孟德斯鸠、卢梭为美国政府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四节 休谟促成了北美规模空前的观念革命
第六章 欧洲法治理念及其”北美化
第一节 立宪建国前欧洲法治理念及其演变
第二节 革命前后的法治追求及其对立宪建国的影响
第三节 革命领袖对欧洲法治思想“北美化”的贡献
一 约翰·亚当斯在北美的“宪政启蒙
……
第三篇 美国立宪的制度资源
结论 妥协是政治之魂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