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 J.D.塞林格 译林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 J.D.塞林格 译林出版社

正版二手书,发货前杀菌消毒,保证符合品相,不缺页,圆通发货(圆通不到走邮政),下单后24小时内发货。

7.08 3.9折 18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J.D.塞林格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11296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8元

货号1446014609194075648

上书时间2024-12-28

启灵正版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1914-)的《看不见的人》(The Invisible Man,1952),一部就是本书。本书篇幅不大,只有十几万字。作者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一出版,就受到美国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因为它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一时间,美国大、中学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鸭舌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在六十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谈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到《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同的青年、不同的家长和不同的评论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书作出不同的评价。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颂扬此书,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理解,青年人在阅读本书后则能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使自己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另一种意见严厉批评本书,把它看作洪水猛兽,说主人公满嘴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从而认为本书内容“猥亵”、“渎神”,有些家长甚至要求学校禁止学生阅读这类书籍,某些图书馆(如加利福尼亚州桑胡斯城的中学图书馆)曾一度将本书列为禁书;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本书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许多公共学校还以它为教材,美国的社会学家大卫·里斯曼(David Riesman)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社会学课程《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性质》中,指定本书为必修读物。这部小说出版后,至今影响不衰,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有好几种不同版本,例如平装的班登(Bantam)版已印至第五十三版。它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巩固,越来越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重视。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空虚。五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些人粉饰太平,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美国有的当代史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有些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主要通过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史家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或“垮掉分子”。



作者简介

  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 美国作家,1919年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当过兵,从事过间谍工作。1951年发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轰动美国,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此后近六十年只发表过三本短篇小说集:《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虽然不断有关于作家在隐居岁月中依然坚持写作、并会继续出书的传言,但半个世纪以来,媒体几乎没有任何新发现。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在位于美国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目录
麦田里的守望者昆虫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神曲海底两万里猎人笔记最后一课一九八四羊脂球绿山墙的安妮苔丝纪伯伦散文诗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变色龙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地心游记罗生门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

内容摘要

  《经典译林: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