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槌定音 陈东升 中信出版社
正版二手书,发货前杀菌消毒,保证符合品相,不缺页,圆通发货(圆通不到走邮政),下单后24小时内发货。
¥
21.25
2.1折
¥
99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东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20693
出版时间2020-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334744443236501339
上书时间2024-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商界的传奇人物。1957年出生于湖北天门,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年创建中国嘉德靠前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组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兼CEO。他先后创办嘉德拍卖、泰康人寿和宅急送,这三家企业现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标杆。《财富》2018中国很有影响力的50位商界排行榜,陈东升先生排名8位。
目录
自 序 _ V推荐序一 靳尚谊 _ IX推荐序二 单霁翔 _ XI积蓄大学时代 _ 003要跟时代走 _ 010在《管理世界》杂志 _ 015决心下海 _ 020两个文件 _ 024初创对拍卖的初始印象 _ 029南城路灯下 _ 031申请牌照 _ 033注册“中国”字头 _ 041取名“嘉德” _ 043开业典礼 _ 045新时代 _ 049学习索斯比 _ 053什么是拍卖? _ 058我心中的拍卖师 _ 061次征集 _ 064一槌定音 _ 072一鸣惊人 _ 080成长天价齐白石 _ 087天安门宫灯 _ 094《去安源》 _ 101张先《十咏图》 _ 105石涛《高呼与可》 _ 109傅抱石《丽人行》 _ 114王世襄收藏专场 _ 118杰出团队 _ 122创新战略拓展 多元业态 _ 135嘉德模式 _ 140在市场中学习市场(上) _ 143在市场中学习市场(下) _ 152引领风气之先 _ 161感悟感悟创业 _ 170艺术家 _ 172收藏家 _ 176清翫雅集 _ 182中拍协与《拍卖法》的诞生 _ 186公开、公平、公正 _ 191两种经营模式 _ 196议市场 _ 200假拍、拍假 _ 204亿元时代 _ 20840% 的预言 _ 211市场格局 _ 213入股苏富比 _ 215以学术引领市场 _ 219当代艺术 _ 224收藏的态度 _ 228回馈杨永德藏齐白石专场 _ 237翁氏藏书 _ 240合璧的国宝《出师颂》 _ 246“郑振铎等抢救流散香港文物往来信札” _ 252入藏国家图书馆 _ 252王府井 1 号 _ 255勃发母校武汉大学 _ 265万林艺术博物馆 _ 270“却顾所来径”——20 年精品回顾展 _ 276“成长·元年” _ 281798 艺术区 _ 287泰康空间 _ 291泰康美术馆 _ 298后记 _ 303
内容摘要
“嘉德是我创办的家企业,拍卖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华文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回馈艺术、支持和推动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我责无旁贷。”陈东升先生在本书中回顾了自己二十多年来创办嘉德,并与团队和中国艺术品市场一起成长的风雨历程。中国嘉德是陈东升先生创办的少有企业。1992年前后,一大批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及高校工作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形成中国商业目前蔚为大观的创业潮,他们被称为“92派”,陈东升是其中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二十多年过去,嘉德已成为拍卖行的领头羊,享誉海内外。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嘉德经手过大量稀世奇珍、国之瑰宝,不但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更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文物的回流,带动了全社会关注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作者用平实而深刻的笔触,书写了创业时的酸甜苦辣,收藏界的奇谈逸闻,名家与珍奇异宝的故事,以及对商海沉浮的感悟,对文化、艺术、商业、人生等的反思与求索。
主编推荐
从1994年的“一槌定音”,到现在艺术品市场“纽约、伦敦、北京三足鼎立”,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这20多年,都在嘉德创始人陈东升的娓娓道来中一一呈现。
20多年过去了,嘉德成为拍卖行的领头军,经手过大量稀世奇珍、国之瑰宝,不但使其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更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精彩内容
对拍卖的初始印象20世纪80年代,我们这些有志青年都是时时关心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事的,但是获得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只能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读《参考消息》。我在经贸部做研究,每天可以看到新华社的上、下午两本大参考。由于有图像的原因,那时我每天必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它最后五到八分钟的国际新闻是那时大部分年轻人了解国际时事的唯一窗口。 80年代末期,在《新闻联播》最后五分钟的国际新闻里常能看到拍卖现场的画面,我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有一次新闻里说: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印象派大师凡·高的《向日葵》拍出了天价,这幅画被一个神秘的买家在电话里买走,听说这个买家来自日本。电视里出现了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的画面:在一栋古老的建筑里面,地方小小的,一个50岁开外的长者文质彬彬,打着领结,站在高高的拍卖台上,指点江山,俯视着拍卖大厅里坐着的雍容华贵的男男女女。西方上流社会的一种高雅游戏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高贵,那么的典雅,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国家、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那样的画面情境反差太大,相离甚远,我觉得它跟我们可能永远都没有关系。但就是因为这样太过强烈的对比敲开了一个年轻人的超级好奇心,一种原始的冲动埋藏在了我心里。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从一个小县城里走出来,读名牌大学,到中央机关工作,从来没见识和体验过西方社会,从来不了解所谓财富的概念,觉得电视里的拍卖画面离我的人生无限遥远,只是神秘、高贵、刺激、令人欣赏,仅此而已。但反差越大,刺激越深,我脑子里的印象越深刻。拍卖中的那幅画是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购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去参观。我后来到台湾,见到台湾经济日报社的社长,他们做了一个凡·高的展览,要去借这幅画,但没借来。因为日本经济的泡沫破灭后,这幅画被抵押出去,不能出借。这幅画也完整地演绎了一个保险公司的传奇故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