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史(全2册) 吕思勉 江苏人民出版社
正版二手书,发货前杀菌消毒,保证符合品相,不缺页,圆通发货(圆通不到走邮政),下单后24小时内发货。
¥
16.32
2.3折
¥
72
八品
仅1件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35247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1831165507484111872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最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易中天最为尊崇的史学大师——吕思勉,两晋南北朝是动荡社会下的民族大迁徙,洞悉纷繁事件背后的历史要义,揭开两晋南北朝纷争的历史真相。《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典藏史籍精校版上下)》是最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轻松学习历史一本搞定。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 ~ 1957),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15 岁入县学,18 岁自学古史典籍。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后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读书广博,治学严谨,有《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等传世。
目录
第一章 总论——001
第二章 晋初情势——009
第一节 政俗之敝 | 010
第二节 戎狄之患 | 016
第三节 封建之制 | 023
第三章 西晋乱亡——027
第一节 齐献王争立 | 028
第二节 八王之乱上 | 033
第三节 八王之乱下 | 039
第四节 洛阳沦陷 | 046
第五节 长安倾覆 | 052
第六节 巴氐据蜀 | 057
目 录
第七节 张氏据河西 | 064
第八节 鲜卑之兴 | 066
第九节 荆扬丧乱 | 072
第四章 东晋初年形势——081
第一节 元帝东渡 | 082
第二节 北方陷没 | 083
第三节 东晋初年内乱 | 097
第四节 成康穆间朝局 | 108
第五章 东晋中叶形势上——113
第一节 刘石兴亡 | 114
第二节 后赵盛衰 | 120
第三节 冉闵诛胡 | 126
第四节 庾氏经营北方 | 133
第五节 桓温灭蜀 | 136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 | 140
第七节 桓温废立 | 151
第六章 东晋中叶形势下——155
第一节 秦灭前燕 | 156
第二节 秦平凉州仇池 | 159
第三节 秦平铁弗氏拓跋氏 | 162
第四节 肥水之战 | 167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 | 173
第六节 秦凉分裂 | 180
第七节 拓跋氏再兴 | 188
第八节 后燕分裂灭亡 | 192
第九节 秦夏相攻 | 200
第七章 东晋末叶形势——205
第一节 道子乱政 | 206
第二节 孙恩之乱 | 212
第三节 桓玄篡逆 | 214
第四节 宋武平南燕 | 221
第五节 宋武平卢循谯纵 | 224
第六节 宋武翦除异己 | 228
第七节 宋武暂平关中 | 231
第八节 魏并北方 | 238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势——249
第一节 宋初内衅 | 250
第二节 拓跋氏坐大上 | 257
第三节 拓跋氏坐大下 | 263
第四节 宋初与魏兵衅 | 269
第五节 义民抗魏上 | 272
第六节 义民抗魏下 | 278
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 283
第九章 宋齐兴亡——291
第一节 元凶弑逆 | 292
第二节 孝武世诸王之祸 | 295
第三节 前废帝之败 | 301
第四节 子勋败亡 | 310
第五节 宋失淮北 | 314
第六节 明帝诛戮宗室大臣 | 322
第七节 宋治盛衰 | 325
第八节 后废帝之败 | 328
第九节 齐高篡宋 | 334
第十章 齐梁兴亡——339
第一节 齐武文惠猜忌杀戮 | 340
第二节 郁林王之败 | 344
第三节 明帝诛翦高武子孙 | 349
第四节 齐治盛衰 | 353
第五节 东昏时内外叛乱 | 357
第六节 梁武代齐 | 363
第十一章 元魏盛衰——373
第一节 冯后专朝 | 374
第二节 孝文迁洛 | 380
第三节 齐魏兵争 | 387
第四节 梁初与魏战争 | 391
第十二章 元魏乱亡——403
第一节 魏政荒乱上 | 404
第二节 魏政荒乱下 | 412
第三节 北方丧乱 | 416
第四节 尒朱荣入洛 | 424
第五节 梁武政治废弛 | 428
第六节 梁纳元颢 | 436
第七节 孝庄帝杀尒朱荣 | 442
第八节 齐神武起兵 | 447
第九节 魏分东西 | 454
第十节 东西魏争战 | 460
第十三章 梁陈兴亡——465
第一节 侯景乱梁上 | 466
第二节 侯景乱梁中 | 471
第三节 侯景乱梁下 | 477
第四节 江陵之变 | 484
第五节 陈武帝却齐师 | 493
第六节 陈平内乱上 | 499
第七节 陈平内乱中 | 504
第八节 陈平内乱下 | 508
第十四章 周齐兴亡——515
第一节 齐篡东魏 | 516
第二节 文宣淫暴 | 522
第三节 孝昭武成篡夺 | 530
第四节 武成后主荒淫 | 536
第五节 周篡西魏 | 547
第六节 周齐兵事 | 552
第七节 陈取淮南 | 555
第八节 周灭北齐 | 558
第九节 陈失淮南 | 564
第十五章 南北统一 ——567
第一节 隋文帝代周 | 568
第二节 陈后主荒淫 | 577
第三节 隋并梁陈 | 581
第十六章 晋南北朝四裔情形——587
第一节 东方诸国 | 588
第二节 南方诸异族之同化 | 598
第三节 林邑建国 | 611
第四节 海南诸国 | 617
第五节 海道交通 | 624
第六节 北方诸异族之同化 | 631
第七节 羌浑诸国 | 636
第八节 西域诸国 | 644
第九节 柔然突厥兴亡 | 659
第十节 东北诸国 | 665
第十七章 晋南北朝社会组织——669
第一节 昏制 | 670
第二节 族制 | 686
第三节 户口增减 | 696
第四节 人民移徙 | 706
第五节 各地方风气 | 711
第十八章 晋南北朝社会等级——721
第一节 门阀之制上 | 722
第二节 门阀之制下 | 733
第三节 豪右游侠 | 748
第四节 奴客部曲门生 | 753
第十九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计——765
第一节 物价工赀赀产 | 766
第二节 豪贵侈靡 | 780
第三节 地权不均情形 | 788
第四节 侈靡之禁 | 795
第五节 借贷振施 | 799
第二十章 晋南北朝实业——805
第一节 农业 | 806
第二节 工业 | 815
第三节 商业 | 820
第四节 钱币上 | 827
第五节 钱币下 | 834
第二十一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活——843
第一节 饮食 | 844
第二节 仓储漕运籴粜 | 853
第三节 衣服 | 860
第四节 宫室 | 873
第五节 葬埋 | 886
第六节 交通 | 899
第二十二章 晋南北朝政治制度——915
第一节 政体 | 916
第二节 封建 | 920
第三节 官制 | 923
第四节 选举 | 937
第五节 赋税 | 955
第六节 兵制 | 971
第七节 刑法 | 982
第二十三章 晋南北朝学术——1001
第一节 学校 | 1002
第二节 文字 | 1021
第三节 儒玄诸子之学上 | 1030
第四节 儒玄诸子之学下 | 1037
第五节 史学 | 1048
第六节 文学美术 | 1065
第七节 自然科学 | 1076
第八节 经籍 | 1086
第二十四章 晋南北朝宗教——1101
第一节 旧有诸迷信 | 1102
第二节 佛教流通 | 1120
第三节 道教建立 | 1142
内容摘要
《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分政治史,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论述了这段特别时期内的政治、文化特点。作者旁征博引,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主编推荐
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
易中天尊崇的史学大师——吕思勉
动荡社会下的民族大迁徙
洞悉纷繁事件背后的历史要义
揭开两晋南北朝纷争的历史真相
海报:
精彩内容
魏、晋之际,中国盛衰强弱之大界也。自三国以前,异族恒为我所服,至五胡乱起,而我转为异族所
服矣。五胡之乱,起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刘渊之自立。越十三年,愍帝被虏,而中国在北方之政府遂亡。自是南北分立。自元帝建武元年(25),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凡二百七十三年,而南卒并于北。隋文帝虽云汉人,然民族之异同,固非以其种姓而以其文化,此则不独隋室,即唐室之先,亦未尝非武川族类也。《廿二史札记》云:“两间王气,流
转不常,有时厚集其力于一处,则帝王出焉。如南北朝分裂,其气亦各有所聚。晋之亡,则刘裕生于京口;萧道成、萧衍,生于武进之南兰陵;陈霸先生于吴兴;其地皆在数百里内。魏之亡,则周、隋、唐三代之祖,皆出于武川,宇文泰四世祖陵,由鲜卑迁武川。陵生系,系生韬,韬生肱,肱生泰,是为周文帝。
杨坚五世祖元素,家于武川。元素生惠嘏,惠嘏生烈,烈生祯,祯生忠,忠生坚,是为隋文帝。李渊,三世祖熙,家于武川。熙生天赐,天赐生虎,虎生昞,昞生渊,是为唐高祖。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王气所聚;说大落空。
宋、齐、梁、陈四代之祖,生于数百里内,亦不足论。中华人事繁复,此固无甚关系也。至于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则自以当时此一区中为强兵所
在,故力征经营者易起于此,其附从之功臣,亦易出于此。不惟周、隋、唐,北齐兴于怀朔,固与武川同为六镇之一也。武川,今绥远武川县。怀朔,今绥远五原县。唐室武功,超轶汉代,然实用蕃兵、蕃将为多,与汉之征匈奴,纯恃本族之师武臣力者异矣。自唐衰而沙陀入据中原,虽不久覆灭,然契丹、党项、
女真、蒙古、满洲,又纷纷窃据,甚且举中国之政权而盗之。盖自五胡之乱至清之亡,凡历千六百有八年焉。若是乎,中国民族,实不堪以兵力与异族竞邪?
曰:否。《秦汉史》既言之矣。曰:“文明之范围,恒渐扩而大,而社会之病状,亦渐渍益深。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以社会组织论,浅演之群,本较文明之国为安和,所以不相敌者,则因其役物之力大薄之故。然役物之方,传播最易,野蛮之群与文明之群遇,恒慕效如恐不及焉。及其文明程度,劣足与文明之族相抗衡,则所用之器,利钝之别已微,而群体之中,安和与乖离迥判,而小可以胜大,寡可以敌众,弱可以为强矣。”第一章。以文明之群,而转为野蛮之群所胜,宁独中国?马其顿之于希腊,日耳曼之于罗马,顾不然邪?夫党类(class)既分,则与异族为敌者,实非举国之民,特其操治理之权者耳。此等人,当志得意满之余,溺骄淫矜夸之习,往
往脆弱不堪一击。卒遇强敌,遂至覆亡。其覆亡也,固亦与寻常一姓之覆亡无异,特覆之者非本族而为异
族人耳。此时多数人民,固未尝与异族比权量力,若为人所服,而实不可谓其为人所服也。多数人民与异
族之相角,于何见之?其胜负于何决之?曰:视其文化之兴替。两族相遇,文化必有不同,观其孰替孰兴,而文化之优劣分,而民族之存亡,亦由之而判矣。
信如是也,中国民族之与异族遇,不以一时争战之不竞见其劣,正以终能同化异族见其优,固非聊作解嘲之语矣。此非谓中国必不能以兵力争胜,亦非谓此后永不必以兵力争胜,不可误会。中国之见侮于异族,乃由执治理之权者之劣弱,其说可得闻与?曰:可。
两族相竞,若战陈然,居前行者,实惟政治。后汉自安帝永初以降,政权迄在外戚、宦官手中,自此至灵帝中平六年(189)董卓入洛,凡历八十六年,其紊乱可以想见。此时为举国所想望者,莫如当时所谓名士,然其人实多好名嗜利之徒,读《秦汉史》第十章第四节、第十四章第五节、第十八章第四节可见。此时相需最殷者,曰综核名实,曰改弦更张。督责之治,魏武帝、诸葛武侯皆尝行之,一时亦颇收其效,然大势所趋,终非一二人之力所克挽,故人亡而政亦息焉。近世胡林翼、曾国藩,承积衰极敝之余,以忠诚为唱,以峻切为治,一时亦未尝不收其效,而亦不能持久,先后最相类也。改制更化,魏曹爽一辈人,颇有志焉。然其所图太大,不为时俗所顺悦;又兵争未久,人心积相猜忌,进思徼利,退计自全,乃不得不用阴谋以相争夺。此等相争,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敌,曹爽遂为司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计私图;景王虽为正始风流人物,然既承宣王之业,自不得不专为自全之计;文王更无论矣。与司马氏相结合者,率多骄淫狙诈之徒;司马氏之子弟,亦日习于是,而其材又日下;而时势之艰危,人心之险诐如故;于是以晋初之百端待理;灭吴之后,又直可以有为之时;乃以趣过目前之晋武帝承之,急切之事如徙戎者,且不能举,皇论其他?而杨、贾、八王之祸,且代异
己之诛而起矣。晋室之倾颓,固非一朝一夕之故,盖自初平以来,积渐所致,势固不易中止也。夫国之所
恃为桢干者,固非一二臣卫,而为士大夫之群,今所
谓中等阶级也。士大夫而多有猷、有为、有守,旧政府虽覆,树立一新政府,固亦非难。当时之士大夫,果何如哉?中国在是时,民族与国家之见地,盖尚未晶莹。东汉名士,看似前仆后继,尽忠王室,实多动于好名之私,挟一忠君之念耳。此等忠君之念,沿自列国并立之时,不能为一统之益,而时或转为其累。
参看《秦汉史》第十四章第四节。又既沿封建之习,则诸侯之国,与卿大夫之家,其重轻本来相去无几,由是王室与私门,其重轻之相去,亦不甚远;益以自私自利之恒情,而保国卫民之念,遂不如其保家全身之切焉。刘、石肆虐,北方之名门巨族,相率迁地以图自全,鲜能出身犯难者,由此也。携家避地,固始汉末,然是时为内乱,而晋初为外患,衡以内乱不与,外患不辟之义,则晋之士大夫,有愧焉尔矣。夫既徒为保家全身之计,则苟得沃土,自必如大月氏之西徙,志安乐而无复报胡之心。东晋之名流,率图苟安而怠恢复;如蔡谟之沮庾亮,王羲之之毒殷浩。其挟
有奸雄之才,而又为事势所激者,遂不恤为裂冠毁冕之行;如王敦、桓温之称兵。以此。夫当时北方之士大夫,虽云不足与有为,然南方剽悍之气,固未尝减。观周处可见。参看《秦汉史》第十一章第八节。使晋室东渡之后,得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者而用之,北方之恢复,曾何足计?其时南方之人,盖亦有图自立者,如陈敏等是。而事不易成;北方之名门巨族,挟一王室之名以来,自非其所能抗;而南方之政权,遂尽入北来诸族之手,其何能淑,载胥及溺焉。
直至北府兵起,江、淮剽悍之气始有所藉以自见,然积弱之势既成,狙诈之习未改,日莫途远,虽绝世英雄如宋武帝,亦不能竟恢复之绪矣。宋、齐、梁、陈四代,皆起自寒微,所信任者,非复名门巨族。然所
用寒人,资望大浅,虽能纲纪庶务,而不能树立远猷。又以防如晋世之内外相猜,大州重任,必以宗室处之而世族之骄淫,既成恒轨,人心之倾险,又难骤更,而骨肉之相屠,遂继君臣之相忌而起矣。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