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融合 [丹]延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融合 [丹]延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版二手书,发货前杀菌消毒,保证符合品相,不缺页,圆通发货(圆通不到走邮政),下单后24小时内发货。

11.55 3.6折 32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丹]延森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91731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952134874365018120

上书时间2024-11-28

启灵正版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克劳斯·布鲁恩·延森,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媒介、认知与传播系教授,“计算机与传播中心”副主任,美国富布赖特高级学者;研究领域涵盖传播理论、数字媒介和研究方法论。曾任丹麦首相媒介委员会顾问、挪威奥斯陆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担任多部社会科学索引(SSCI)学术期刊编委,包括《传播学学刊》、《欧洲传播学季刊》、《新闻学:理论、实践与批判》、《广播与电子媒介学刊》、《社会符号学》等;担任《国际传播百科全书》传播理论与哲学卷的负责人。
  发表论著多部。其中,英文论著主要包括《媒介与传播研究手册(第二版》(Routledge,2012), 《媒介融合》(Routledge,2010),《交互界面://文化——作为政治资源和美学形态的互联网络》(Claire Harrison,2005),《媒介与传播研究手册》(Routledge,2002),《世界的新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成果)(Routledge,1998), 《社会符号学视野下的大众传播》(SagePublicationsLtd,1995)等。
  
  刘君,文学博士,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哥本哈根大学博士研究生,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传播、国际传播与文化全球化、数字媒介与网络社会、影视批评。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包括丹麦国家人文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农村的社会与政治组织”子项目“新媒介与中国社会变迁”、“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闻学科子课题等。
  曾参编四部论著,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于社会科学索引(SSCI)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包括《当代亚洲研究》等,并被《新华文摘》与《人大复印资料》摘编与全文转载。



目录
总序 

推荐序言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编 传播的批判导论传播 

——核心的观念 

一、传播的目的 

二、案例分析:关于天气的讨论 

三、理论和实践中的交流与传播 

四、本书的梗概 

第二章 “我犯错,故我在” 

——思想史中的传播与实用主义 

一、与经典的交流 

二、重现亚里士多德 

三、康德与若干哥白尼式的转向 

四、皮尔士实用主义 

五、案例研究:诠释社群 

六、语言学转向 

七、一次交流的转向 

第三章 产生影响的差异 

——媒介与传播研究的科学与艺术 

一、学科的冲突 

二、意义存在于何时? 

三、案例分析:三种产生影响的差异 

四、从信息到意义 

五、传播——介于传输与仪式之间 

六、施为性与交互性 

七、传播的范围 

八、可控制的媒介 

第二编 三个维度的媒介 

第四章 媒介物质 

——传播的物质条件 

一、最初决定论 

二、三个维度的物质载体 

三、案例分析:三级传播 

四、从物质到媒介 

五、第四维度 

第五章 媒介意涵 

——传播的话语、体裁与形式 

一、媒介曾是讯息 

二、媒介与形式 

三、网络中是否存在着一个文本? 

四、案例分析:搜索媒介 

五、三个维度的元传播 

六、转化与变迁 

第六章 媒介制度 

——介于行动与结构之间 

一、“启发思维的制度” 

二、传播的二元性 

三、案例分析:手机传播中的“移动”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的权利 

五、保留部分的权利 

第三编 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双重诠释 

第七章 科学的媒介 

——从事传播研究 

一、科学的符号 

二、新媒介,老方法 

三、信息和推论 

四、案例分析:普遍性的归纳 

五、最终的统一 

第八章 传播的未来 

——介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实用主义 

一、“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用” 

二、实践中的理论 

三、现代主义的实用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的实用主义 

五、案例分析:漫画传播 

六、第三条路径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内容摘要
  “媒介融合”是什么,如何来认识,《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提供的视角令人赞叹。 

  作为丹麦知名教授,延森具有欧陆学者的气质:思辨、批判。在延森看来,媒介融合带来了研究上的转向——从作为技术的媒介转向作为实践的传播,后者的一个中心命题是特定的媒介与传播实践将对社会组织(从微观到宏观)产生何种影响?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解决交流与传播观念的理论规范问题,本书就是阶段性的成果:基于对交流/传播观念史的考察,建构全新的认识论范式,既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也区别于政治经济学派。 

  这一任务给阅读者提出了智力挑战:《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在哲学、符号学、社会学、阐释学、控制论科学的跨度之大,令人咂舌。对于该书,世界知名传播学者利文斯通如此评价,“在这本集系统性、思想性和启发性于一身的著作中,延森既提供给媒介与传播研究一套激动人心的基本理论,又赋予了我们一套宏大而实用的工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