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报越看越有趣 徐友斌 浙江大学
  • 财报越看越有趣 徐友斌 浙江大学
  • 财报越看越有趣 徐友斌 浙江大学
  • 财报越看越有趣 徐友斌 浙江大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财报越看越有趣 徐友斌 浙江大学

正版二手书,完整不缺页,实拍图片为准。

9.24 2.4折 39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友斌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35443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9787308135443

上书时间2024-06-28

启灵旧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徐友斌编著的《财报越看越有趣》从管理层行为的角度切入,结合大量有血有肉的案例,把财务报表有逻辑、有趣味、由浅入深地介绍给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直观地了解财务报表是什么,并能进行一定财务分析,从而为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选择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进行高效投资等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简介
徐友斌,MPAcc,律师,广州车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曾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节目财务专家,并著有《财报,你应该这样分析》、《财务职场历险记》等图书。 

目录
第1章 财报初体验
  财报简史
  编财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第2章 企业的“史记”一窥企业的家底儿
  资产创造价值
  资产变现偿债
  资产结构:盈利和变现的最优配置
  资本结构:平衡负债与权益
  负债二三事
  均衡和效率:资产、负债和权益
  资产负债表里的“护城河”
第3章 一切为了利润收入的增长和持续增长
  成本的秘密
  毛利率,没什么比这更重要
  利润表里的“护城河”
  利润是怎么来的
第4章 财务分析的显微镜
  从哈耶克到凯恩斯,从索罗斯到巴菲特
  分析的逻辑
  三张报表和一个故事
  深度分析:杜邦分析法的运用
  整体分析:企业的自洽
  行业周期和行业结构
  企业的“护城河”
第5章 风险的价格风险社会
  固定成本的陷阱
  借鸡生蛋的财务风险
  杠杆!杠杆!
  消失的业务
  一枚硬币的两面
第6章 财报是一面“照妖镜”
  新大地的故事
  舞弊三角“神器”
  合法的犯罪:盈余管理
  舞弊和“补丁”
  “照妖镜”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
 既不用公式,也不谈指标,只要谈谈案例、讲讲故事,就能使你轻轻松松解析三大财务报表、简简单单活用财务数据、三言两语掂量风险成本、轻描淡写打击财务造假……徐友斌编著的《财报越看越有趣》能覆盖关于财务报表的所有知识点,从三大财务报表的数据解读,到具体公司的财报剖析,帮你建立财报的基本概念,掌握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使你能真正读懂千变万化的财报,了解企业和管理的真相。

精彩内容
 三张报表和一个故事大多数有关财报的书籍,都会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分析,这三张表确实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企业的某些形象,资产负债表是静态
——存量的角度,利润表则是动态——流量的角度,现金流量表则是从现金流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现在流行的财务处理方式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即讲究收入和费用的匹配。这种匹配既包括空间上的匹配,也包括时间上的匹配。什么是空间上的匹配?举个例子来说,A项目和B项目的收入费用应该互相匹配,不应该颠倒错乱;而时间上的匹配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期间一致。
权责发生制体现了没有投入就没有收获的朴素逻辑,而收付实现制则无视了这一点。收付实现制是指,货币的收付是判断收入或支出的唯一标准。比如交易双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甲方一次性付清了所有款项,但依照合同,乙方的服务却延续了好几个会计期间。在收付实现制的视角下,付款发生时,支出发生了;而在权责发生制的视角下,付款并不代表什么,只有在服务发生时,与期间匹配的支出才相应发生。
听上去,权责发生制似乎确实比收付实现制靠谱,它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状态,比如盈利能力。
但收付实现制涉及货币,企业很难人为操纵;而权责发生制面对的绝大多数对象都可以在企业内部处理。
这是权责发生制无法企及的好处。不过一旦涉及收款或者付款这样的环节,企业依旧需要外部配合才能随心所欲。
第4章财务分析的显微镜所以,老道的会计们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又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益补充。这句话里有几个隐藏的意义:一方面,这说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主要的;另一方面,则说明现金流量表也不能少。总之,这三张表是一个整体,通过一家企业的三张财报,我们能完整清晰地讲述这家企业的故事。
以华谊兄弟2012年的年报为例。
我们发现,华谊兄弟在2012年年初的资产是24.64亿元,经过一年时间的运作(我们姑且先不讨论运作的具体方法,要知道让资产增长是有很多方法的),到年末增长到41.38亿元,增长率为67.94%。
这种增长速度当然是极快的,一般来说,处于朝阳行业的成长型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速度。同时,它以这样的总资产(为方便起见,我们以年末年初的平均资产33.01亿元进行计算),在2013年赚取了13.8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36%,以及2.4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56%。也就是说,每1元资产可以获得0.42元的收入、0.07元的净利润。
从这样的数据来看,华谊兄弟的总资产收益率似
乎并不高,但这一判断似乎有待商榷。华谊兄弟2012年2.41亿元的净利润收益属于全体股东,华谊兄弟
2013年的平均所有者权益是19.16亿元,这么一算,股东每投入1元则可以赚到0.13元的净利润,股东收益率上升了不少。这说明,华谊兄弟的管理层很聪明,他们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提高了股东收益。
当然,在严格意义上,其获取的收益应该再加上已支付的利息,这样才能与总资产相对应。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考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信用销售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也就是说,华谊兄弟确认了收入,但这笔收入却有可能只是应收账款,而不是实打实的货币资金。因此,我们还需衡量营业收入的现金质量——现金一日未收回,就有一日的坏账风险。
2013年,华谊兄弟营业现金与收入之比是0.71,也就是说当期获得1元收入,实际收到的现金是0.71元,剩下的0.29元还在别人手里。而在2012年,华谊兄弟的营业现金与收入之比为1.12元。相较而言,该比值明显下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要么是华谊兄弟的收款政策出现了较大变化,要么是华谊兄弟
2012年业务量减少,只顾着回收2011年的票房,这当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求证。但如论如何,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显然,华谊兄弟的资产增长,一部分来源于收益的留存,但更多是依靠债务的贡献。
华谊兄弟自己又是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呢?
从年报上可以看到,华谊兄弟自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对影视、文化资源强大的整合能力。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实现有效整合的传媒企业,是业内产业链最完整、影视资源最丰富的公司之一。在公司统一平台的整体运作下,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业务与艺人经纪业务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华谊兄弟的这一
番措辞,可以被简单地归结为“明星艺人+明星导演+明星项目管理”机制,也就是通过对明星、名导等“原材料”,生产出卖座的产成品——电影或者电视剧,收获票房或者版权收入。
那么,华谊兄弟的年报数据有没有印证它的“核心竞争优势”呢?
从收入来看,2013年的营业收入确实实现了高速
增长,这似乎印证了华谊兄弟的“故事”,即核心优势带来优良的内容,从而实现更多的收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进一步观察发现,它利润的增长赶不上营业收入的增长,更不用说资产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华谊兄弟的数据跟它的“核心竞争优势”有些脱节。股东权益收益率也不怎么吸引人。
这似乎有些矛盾。在人文摄影界有一句话是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站得不够近。财务分析也一样,如果你无法得出结论,那是因为分析得不够多,挖掘得不够广泛。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盈利指标、成长指标、流动指标、营运指标、质量指标和个性指标来描述一家企业的整体概貌。 P95-9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