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者玄奘:乱世佛子 昌如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行者玄奘:乱世佛子 昌如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正版二手书,完整不缺页,实拍图片为准。

6.3 1.7折 36.8 九品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昌如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7618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9787550277618

上书时间2024-05-18

启灵旧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本囊括世间万千佛理的小说,孟非、陈坤、马伯庸力荐。写尽玄奘的一生,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
一部贴切易懂的佛理百科全书,作者是位图书管理员,撰稿7年,修改31遍,写成近200万字,把佛法、佛经、道理融进小说中,写就一部佛理百科全书,识字就能看懂,每一个细节点、每一个落脚处,都能让人认真去读,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也耐人寻味。
网上有相当知名度,很多作者都是昌如这本《行者玄奘》的忠实粉丝,马伯庸称此书是“神作”并连续两条微博转发,沈总评价其为“一部令我激动的书稿”并发微博,收获五千转发、得到孟非、陈坤、马伯庸等名人推荐。

作者简介
昌如,普通工薪族,素食者。虽为佛教居士,却不常去寺院,平常宅在家里读经,算不上虔诚之人,也无甚毅力。二十多年前偶尔读到《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大师心生敬意,曾想以《慈恩传》的故事为框架写一部小说,此后一直写写停停,中间中断数年,直到最近机缘巧合,方才重新拾起。

目录
第01章 凤凰谷的孩子
第02章 这些经书与我有缘
第03章 少年行者
第04章 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第05章 三千大千世界
第06章 难道菩萨在打妄语?
第07章 为什么会有这场灾难?
第08章 染血的东都
第09章 蜀道行
第10章 锦江情缘
第11章 佛与红尘
第12章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第13章 付汝般若舟
第14章 负笈游学
第15章 长安佛难
第16章 我有一百个问题
第17章 此经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寺
第18章 佛不东来,我便西去
第19章 释道之辩
第20章 佛家信命不认命
第21章 玄奘不能接诏
第22章 这回你该死心了吧?
第23章 别了,长安
第24章 罪也是一种责任
第25章 泅渡过黄河
第26章 凉州受阻
第27章 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

内容摘要
 昌如著的《行者玄奘》讲述了:玄奘,俗名陈祎,出生在关中一个官宦家庭。
大业八年,朝廷下诏在洛阳剃度十四名僧人,十
一岁的陈祎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到了机会,破格剃度为沙弥,法号玄奘。
隋末群雄并起,处于风口浪尖中的洛阳饥荒蔓延,十室九空,玄奘开始负笈游学天下,广拜名师,成为名震一时的少年高僧,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和疑问。
当再也无人能回答他的疑问的时候,玄奘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天竺。
17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
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最伟大的探险。

精彩内容
 第01章凤凰谷的孩子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狂风裹挟着沙粒在空中飞舞,整个世界都变得混沌起来,如同天地初开时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尖啸的声音,那是鬼魂们在不甘地号叫。
或许,在这样的地方,也只有鬼魂才可能存在吧。
风渐渐弱了下来,地上的流沙如金色的水银般流
动着,不经意间冲刷出一具惨白的头骨,为这个亘古荒芜的地方增添了一分死寂。
可就在此时,这毫无生机的大漠里竟然出现了生
命的迹象:一匹瘦弱的老马,正在沙丘中努力地想要站起来,它浑身枯骨嶙峋,原本红色的鬃毛已被沙尘染黄,看上去长短不齐疙疙瘩瘩。细细的淡黄色沙粒不断地从它的鬃毛里抖落下来,落在那已被沙土埋了半截的另一个生命体的身上。
那是个年轻的僧人,衣衫褴褛,满面尘土,背上背着一只破烂的带着黑色纱幔的斗笠,一双黑亮的眼
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
刚才太可怕了!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风!
搓了搓已冻得麻木的手和耳朵,僧人双手撑地欲坐起来,忽觉手感有异,回头一望,自己的左手竟恰好按在了那具头骨上。
头骨瞪着空洞的眼睛,盯着他,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
这一路上,他已经见过无数的白骨——人的马的骆驼的,它们争先恐后地向他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悲壮的故事。然而眼前这个离他最近,又是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沙漠风暴之后出现在他的身边,他在死里逃生的余悸中望着这个不幸者,感慨万分。
不知道这是一个商人还是僧人,自己是该叫他“檀越”呢[1],还是该叫“大师”?
嗯,他是这片沙海中的先行者,还是叫“前辈”吧。
他合掌施礼:“弟子玄奘,拜见前辈。”言罢叩下头去。
“弟子孤身西行,欲前往婆罗门国求法,不期于此地得遇前辈,也是前世有缘。前辈无论是何因缘置身于此沙河之中,都是大勇,弟子心中既感且佩。祈望前辈已往生极乐,弟子……弟子……”他本欲祈请这位不知名的前辈保佑自己西行顺利,但想了想,还是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颂上一段《往生咒》,玄奘站起身,茫然四顾——周围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波涛般高低起伏的沙丘,一模一样的景致,让他感到有些眩晕。身上的僧服被狂风撕裂多处,早已看不出原来的色彩,只有与这茫茫大漠融为一体的黄沙色。
风完全停了,天边露出一抹乳白色的天光,照着
这苍茫大地上的一人一马,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了这两个生灵。
这便是令西域和河西商人闻名丧胆的“莫贺延碛”,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流沙河。
这个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如刀,干得没有一
滴水的地方居然以“河”来命名,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玄奘摇头苦笑了一下,为上天的这个玩笑。
其实他进入这条沙河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却感觉已经漫长得让真正的河流在他的记忆里变得模糊起来,仿佛那真的已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了……那是一条他叫不上名字的河,是他此生记忆的起点,河水清澈透亮,宛如九天之上漂下来的银河之水,在轻缓地流淌,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点点辉光。
一条漂亮的船,正划开水波,缓缓行驶过来,船舷上倚靠着一个小男孩儿,他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一
双清澈纯净的眸子专注地望着船下那柔亮得像绿缎子一样的河水。
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眉目清秀,一脸紧张地扶着他,生怕他会掉到河里去。
“姐姐快看!多漂亮的花啊!”小男孩稚声稚气地叫了起来。
他们的船正驶过一片长满莲花的地方,那随风摇曳的白色莲花映衬着孩子粉雕玉琢般的小脸儿,显得分外好看。
“是啊,真是漂亮。”女孩也被这美丽的花儿吸引了,“咱们摘几朵,回去插在船舱里,好不好?”说着,细长的手指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花朵。
谁知尚未碰到,一双小手已经抱住了她的胳膊:“姐姐别摘!”“怎么了?”女孩儿缩回了手,不解地看着他,“祎儿不是喜欢吗?”[2]“开得好好的,摘了多可惜啊。”小男孩一脸不忍地说道,“就在这里看,不好吗?”女孩儿觉得有些可笑:“可是,船一过了这儿,祎儿就看不到了啊。”“那就留给别人看吧。”祎儿认真地说道。
那是他们随父亲去江陵赴任的路上发生的情形。
如此琐碎的事情,居然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那些美丽清净的莲花仿佛就静静地开放在他的心灵深处……想起父亲陈慧,玄奘便不由得为之叹息,那是个满腹经纶的儒士,平日里褒衣博带,颇有几分魏晋名士的做派。潜心三坟五典,沉醉于学问之中,州郡曾举荐他为孝廉,朝廷也曾任命他做江留县令。但官场黑暗,他不愿置身其中,因此往往做不了多久,便挂
冠辞去,毅然决然地回到故乡,过着耕读课子的隐居生活。
这一次不知因何缘故朝廷又授他为江陵县令,祎儿记得,自打接到这纸任命后,父亲便一直郁郁寡欢,连带着母亲也是一脸的忧愁。
一家人刚刚上路的时候,看着骑在马上忧心忡忡的父亲,他曾天真地问母亲:“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去江陵。”母亲郁郁地回答。
“江——陵——”他重复着这个名字,“那里好吗?”“好。”母亲说。
“你骗人。”祎儿突然说道,“一定不好!不然父亲为什么不高兴?”母亲仿佛被惊醒,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是啊,一定不好。”她轻掀车帘,看着车窗外那水墨画一样的山色,美丽的大眼睛满溢着浓浓的忧郁。
“祎儿,你父亲是难舍故土,他不愿离开凤凰谷,不愿离开这平静的生活啊。”听了母亲的话,祎儿也觉得舍不得离开家乡了。
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再没有比家乡更好的地方了——那是个位于中原地区的美丽山谷,梧桐树荫,淡淡雾霭中的小小村庄,村外林中被各色花草簇拥着的弯弯曲曲的小径,是他童年的王国。他小小的身体灵活地穿梭在绿树丛林间,带着无忧无虑的快乐,就连阳光也仿佛被他感染了,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的身上、
脸上,留下串串明亮的光点,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祎儿从小就相信,家乡的阳光是有香气的,这香气就隐藏在那片山林之中,花的香,草的香,泥土的清香全是它赐与的,还有无数美丽的生灵:呼扇着翅膀的蝴蝶、会唱歌的小鸟,都到这香香的地方来安家。
还有他自家院落里的那口水井,清凉甘甜的井水伴着他长大。村里人都说,那井里的水有神力,所以陈家小公子才会这么聪明。他们给那口井起了个名字,叫做“慧泉”。
喝了慧泉的水真会变聪明吗?他不知道,但村里的孩子们都信以为真,羡慕得不得了。于是他便用小桶装了水挨家挨户地送去,让他们也都尝尝这慧泉的水……对了,还有凤凰,家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凤凰谷,听老人们说,曾经真的有凤凰飞来过,而且,就在自己出生的那一天。[3]“当时,天空中涌起了层层霞光,凤凰台上瑞光普照,百鸟聚集,久久不散。打东南方向飞来一只凤凰,在村前的那个土台上盘旋鸣叫三声,随后翩翩起舞……”村里的老人们都会讲古,描绘起当时的情景绘声绘色,恍如亲见。
“后来呢?”祎儿被这个故事所吸引,他想,那个传说中的神鸟一定美极了!
“后来?后来小公子就出生了,大家都说,陈家小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哪!”“那只凤凰呢?”他还在穷根究底。
“凤凰嘛,在那个土台子上待了三天,然后就拍拍翅膀飞走了,所以咱们都管那个台子叫凤凰台。”“再后来呢?”祎儿还在继续问,“就没有再飞回来吗?”老人们都乐了:“小公子真会开玩笑,凤凰可是神鸟,来了一次,已是咱陈河村莫大的福气。要是经常飞来,那还叫凤凰吗?听老辈人说,凤凰要五百年才鸣叫一次呢,小公子出生时赶上了,那叫有祥瑞为伴……”隔着车帘,祎儿仰起小脸望着车窗外纯净的天空,痴痴地想:我出生的时候真的有凤凰飞来?现在我离开了故乡,若是再有凤凰飞来,可就看不见了啊。
小小年纪的祎儿第一次感到了遗憾和不舍,在他身下,车轮吱吱扭扭地行过,留下一路的叹息和无奈……车窗外,一道浅灰色的院墙在绿树的掩映下忽隐忽现,那便是灵岩寺了。[4]“母亲,我们还去灵岩寺上香吗?”祎儿问。
“不去了。”母亲答道,“昨天不是已经跟师父们告别了吗?”“师父们还送我书呢。”望着远处那座渐行渐远的寺院,祎儿心中很是不舍。
他还记得第一次去灵岩寺的情景,那时,父亲刚刚接到去江陵的任命,虽然心中不喜却也不敢违抗圣命。母亲说,那就去灵岩寺里拜拜菩萨,顺便求个签吧,看看此行是吉是凶。父亲点头同意了。
于是,那天一大早,他们一家就来到了灵岩寺的山门前。
当时天还没亮,一盏弯弯的月亮还挂在半空中。
父亲下了马,母亲和哥哥、姐姐也都相继下车,祎儿困意正浓,眼睛半睁半闭的,偎在母亲怀里。
寺中住持寂空大师立于山门前,他穿着一袭浅色僧袍,大袖飘飘的就像个老神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又充满慈悲:“阿弥陀佛,陈施主请。”一家人鱼贯着步入大殿,母亲把还没有醒过来的祎儿放在一个蒲团上,然后同家人一起分列礼佛,殿上钟磬清脆地响了起来。
父亲、母亲、大哥、三哥、还有姐姐,每个人都满怀虔诚,一个菩萨一个菩萨地拜着……随着钟磬声声,祎儿的困劲儿渐渐散去,他没有哭闹,只将两条腿盘起来,两只小手合十在胸前,在这蒲团上静静地坐着,活像一尊小小的罗汉。
“这样坐还真是稳当。”他想,“难怪二哥总喜欢这样……”就在几个月前,出家为僧的二哥陈素刚刚回家探视过父母,送给祎儿一尊木制的小菩萨像,一边给他挂在脖子上一边逗他:“这就是我的四弟吗?记得刚离家的时候,你还不会走路呢,怎么现在都能满地跑了呢?”祎儿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可是直到那时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和尚哥哥的。
可惜二哥在家只待了一天就走了,对于他出家前的模样,祎儿自然没有半点印象,便是那次回乡省亲时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不清,只记住了他打坐时的模样,就像那尊菩萨像一样。
如今,父亲要去江陵当官了,我们都要一起去,二哥再回家,不就找不到我们了吗?
祎儿正痴痴地想着,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浑厚又空灵的声音,从悠远的地方传来,宛如波浪一般,一直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
初闻天籁,祎儿只觉得全身都被甘露遍洒,有一
种说不出的清凉舒适。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慢慢后退,凝神听着这海潮般的声音。
不知不觉,殿门被他推开了,门外斑驳的树影落到地上,一缕金色阳光撒在他小小的身体上,暖暖和和的,带着几分香气——阳光的香气!他一步跨出殿来,跑到院中央。
那声音又大了些,仿佛就在耳边,夹杂着清脆的钟磬之声。
祎儿循声朝后跑去。
穿过钟鼓楼,再穿过第二重大殿,一口气跑到第三重大殿前,他终于站住了——殿中,僧人们正在诵经,他们的神情专注而又平和。
看着清烟缭绕,听着梵音清爽,祎儿不觉痴了……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