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改革:1978-2008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魏杰 中国发展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亲历改革:1978-2008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魏杰 中国发展出版社

正版二手书,完整不缺页,实拍图片为准。

7.94 1.3折 60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杰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802341746

出版时间2008-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9787802341746

上书时间2024-05-14

启灵旧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魏杰,1952年9月生于西安。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13个省市、15家企业的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5家学会的副会长。1991年被评为重量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1979年至今,共发表论史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目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1.新体制大规模建立时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1)  现代产权制度改革
    (2)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3)  现代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4)  现代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2.新体制磨合期的任务和特点
    (1)  构建社会和谐
    (2)  坚持科学发展观
    (3)  实现社会公平
    (4)  有效关注民生
产权制度改革与混合经济体制的形成
  1.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创新
  2.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与混合经济体制的形成
    (1)  社会形态的混合经济体制
    (2)  企业形态的混合经济体制
    (3)  两种形态的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逻辑
  3.非公有经济发展与财产制度改革的新突破
  4.非公有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1)  私营企业法人财产收入不同于所有者个人收入
    (2)  私营企业法人收入与经济利益和谐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
  1.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而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
    对外开放战略
  2.整合国际资源而开发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
    (1)  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2)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3)  调整国际政策
中国企业改革的三十年历程与要点
  1.企业制度问题
  2.企业战略问题
  3.企业文化问题
  4.企业社会定位问题
  5.企业哲学问题
全方位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1.真正实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中心化原则
    (1)  优选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配置
    (2)  政府在配置少量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
  2.有效界定政府功能与市场经济作用的相互关系
    (1)  政府管理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调节
    (2)  政府管理以市场经济的充分作用为前提
    (3)  政府功能以市场经济的充分作用为基础
  3.改革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体制
    (1)  缩小政府规模
    (2)  转变政府职能
    (3)  调整政府机构
  4.实行新的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原则
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
  1.思想解放的重点是破除传统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的束缚

  2.我们需要继续解放思想
  3.思想解放的关键是实行学术自由
尊重民众在改革中的创新精神
  1.案例之一:乐清“八大王”和登山鞋事件始末
  2.案例之二:股份合作制的前世今生
  3.案例之三:30年前海盐农村的那场变革
改革与道德变迁
  1.经济体制改革与所谓道德滑坡
    (1)  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道德现状
    (2)  应该确定什么样的道德评价标准
    (3)  如何看待经济增长必须付出道德代价
    (4)  如何进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重建
  2.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
    (1)  市场经济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处理好现实道德与非现实道德的相互关系
    (3)  处理好市场经济道德与其他道德的关系
中国改革的三大内容及时问排序
  1.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及内容
  2.社会体制改革的实质及内容
  3.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及内容
  4.三大改革的排序与推进
如何分享改革成果
  1.分享改革成果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2.如何分享改革成果:以2007年5万亿税收为例
    (1)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  财政收入增速已超过GDP增速的情况是否合理
    (3)  财政收入增加是否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税负的加重
    (4)  财政大幅增收应当优先投向哪些领域
改革与收入差别
  1.如何在改革中理性地对待收入差距
    (1)  为什么人们容忍不了收入差距
    (2)  能力差距必然导致收入差距
    (3)  能力的稀缺性与收入差距
    (4)  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收入差距
    (5)  机会选择与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对需求约束的影响
    (1)  非法性的收入差别对需求的影响
    (2)  合法性的收入差别对需求的影响
    (3)  收入差别过大对需求的影响
    (4)  消费品的差别不能适应收入差别的要求
  3.收入差距的调节与个人所得税体制
    (1)  个人所得税的收缴体制问题
    (2)  纳税人的责权利对称性问题
    (3)  个人所得税应区别两种不同的所得
    (4)  应区别自然人所得与企业法人所得的不同
    (5)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差距的相互适应性问题
    (6)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公平性问题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1.什么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2.用正确的改革方向选择和评价改革举措

  3.要将思维与行为统一到正确的改革方向上来
不能将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在效率的头上
  1.效率与公平根本不可能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2.市场化收入分配过程充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相结合
  3.权钱交易和行政性垄断危及公平
民生不是简单的福利主义
  1.民生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2.关注民生首先要扩大公共产品范围和实现公共产品享受均等化
  3.关注民生的重点是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4.关注民生是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5.关注民生需要全社会形成共生和和谐意识
  6.关注民生是关注各个社会阶层的民生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城乡一体化改革
  1.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任务和内容
    (1)  城乡一体化首先是公共产品享受一体化
    (2)  城乡一体化要求城乡经济体制一体化
    (3)  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充分解放生产力
  2.城乡一体化要求形成市场化农业经济体制
    (1)  市场化农业资源配置方式
    (2)  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  市场化农业产业保障方式
城乡一体化中的进城农民问题
  1.城乡一体化中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2.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民进城的类型
    (1)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农民进城的类型
    (2)  我国农民进城的类型
  3.为农民进城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农民自我选择的人权原则
    (2)  农民就业的竞争原则
    (3)  农民生活福利的公平原则
    (4)  观念上的平等原则
  4.农民在进城中需要自我提升
    (1)  遵守城市的规则
    (2)  保护城市的公共产品
    (3)  改变原有的生活文明准则
    (4)  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素质
改革与新型工业化进程
  1.信息化工业化
    (1)  信息化将工业化改变成为新型工业化
    (2)  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的途径
  2.绿色化工业化
    (1)  治理体制的塑造
    (2)  治理模式的选择
    (3)  治理成本的确定
  3.人文化工业化
    (1)  工业化必须以尊重人性为基础
    (2)  工业化必须以有利于人类发展为目标
    (3)  工业化必须以扩大人的自我选择为中心
  4.市场化工业化
    (1)  最充分地实行市场经济原则

    (2)  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
    (3)  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
  5.企业化工业化
    (1)  工业化资金以企业积累为基础
    (2)  工业化进程以企业为主体
    (3)  工业化进程以民间资本为中心
  6.效益化工业化
    (1)  降低资源消耗
    (2)  推动技术创新
    (3)  贯彻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原则
    (4)  推动管理创新
  7.和谐化工业化
    (1)  充分注重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
    (2)  关注收入差距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  关注工业化中的产业结构协调
  8.知识化工业化
    (1)  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构造良好的国民教育基础
改革与推进城市化
  1.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1)  大城市战略的利弊分析
    (2)  小城镇战略的利弊分析
    (3)  坚持体系化战略
  2.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心城市发展
    (1)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标准
    (2)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成本
    (3)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模式
    (4)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城区开发问题
  3.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
    (1)  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2)  小城镇的几种类型
    (3)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4)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5)  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改革中成长
  1.在西北大学学习与工作的七年
  2.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与工作的十二年
  3.在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三年
  4.进入清华后的岁月
  5.改革开放中的学术生涯
  6.改革开放中的教学生涯
为改革鼓与呼
后记

内容摘要
    1995年初,我在接受一位记者采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个体及私营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已很大,而且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及税收,他们也应该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没有想到这段话引起了个别同志的极大“愤怒”,认为这就是鼓吹私有化,是赫鲁晓夫的全民国家的老调重弹。我不知道,这几位同志当看到那些在夏天的烈日下、在冬季的寒风中整日辛勤劳作的以小商小贩为生的个体人员时,有何感想。我想,这些以小商小贩为生的人恐怕不是不想进入政府或国有制大企业,而是政府或国有制大企业没有就业机会给他们。他们是在自己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是依靠政府为他们安排就业,这实际上是在为政府分忧。如果认为这些人连国家的基础都不是,那么不从其他角度去讲,就是只从人的感情上讲,恐怕也属于无情无义之列。

主编推荐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整个社会生活剧烈变化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革,而且经济体制的变革又涉及社会体制的变革,进而涉及到政治体制的变革,可以说中国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系统工程。本书是对我国这场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和总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