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
  •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
  •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
  •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

9.99 2.8折 36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正新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X7-06

上书时间2024-12-02

湖畔雅社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正新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7188396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1页
  • 字数 194千字
  • 丛书 刑法新视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永恒话题。从我国连续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来看,犯罪化都是历次刑法修正的主题,并且,近年来犯罪化呈现出扩大化之趋势。对此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仅要知道刑法修正的是什么,更要知道其合理性及不足。对某种行为而言,是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该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是对其作出判断的基础。总体上,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刑法的人权保障理念及其谦抑原则等要求对危害社会行为进行理性地犯罪化。

【作者简介】

李正新,男,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本硕博分别就读于湖北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从事刑法学、犯罪学和医事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刑法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源流
  第一节  国外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一、新派理论的犯罪化、非犯罪化的肇始
    二、新社会防卫运动的犯罪化、非犯罪化的发展
    三、世界性“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刑法改革运动及反思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一、79刑法之前的自发性犯罪化刑法立法
    二、97刑法对79刑法的现实性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法立法
    三、97刑法后的刑法国际化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法发展
第二章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一、学说争论
    二、概念厘清
  第二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概念的厘清
    一、犯罪化
    二、非犯罪化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除罪化
    二、非刑罚化
第三章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刑法根据
  第一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与对犯罪功能的认识
    一、犯罪功能论——对犯罪的理性辩证认识
    二、犯罪的边际问题——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前提性根据
  第二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与对刑事责任归责论的认识
    一、刑事责任归责论——对犯罪主客观标准的认识
    二、犯罪的边际问题——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主客观标准性根据
  第三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与对刑罚目的的认识.
    一、刑罚目的论——对刑罚正当性的认识
    二、犯罪的边际问题——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必要性根据
第四章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刑事政策根据
  第一节  犯罪化与我国“严打”刑事政策
    一、我国“严打”刑事政策概述
    二、关于我国“严打”刑事政策的争论及其变迁
    三、小结
  第二节  非犯罪化与我国刑事立法政策
    一、我国“宽松”刑事政策概述
    二、我国“宽松”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
    三、小结
  第三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辩证关系
    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在理念上相互融合
    二、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在实践上相互补充
第五章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适用
  第一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适用范围
    一、前提性认识与分析
    二、刑事司法中的犯罪化问题
    三、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犯罪化、非犯罪化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刑法立法
    一、犯罪化的刑法立法模式
    二、非犯罪化的刑法立法选择
  第三节  犯罪化、非犯罪化与刑法解释
    一、刑法解释概述
    二、刑法解释中的犯罪化
    三、刑法解释中的非犯罪化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