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的艺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
  • 参政的艺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
  • 参政的艺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参政的艺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

4.95 1.2折 42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志菲 著;余玮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X7-025

上书时间2024-06-28

湖畔雅社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志菲 著;余玮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2607477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6页
  • 字数 200千字
【内容简介】
  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最高殿堂。红色作家余玮、吴志菲携手跑“两会”,直击大会现场,聚焦与会抢眼要人,见证代表委员履职的细节,揭示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代表委员的人生传奇、上会心得、履职故事在这里全景再现。

  《见证履职》姊妹著是代表委员最给力的中国民意读本、高层政要新闻记者的时政红宝书、中国民众民情民意破译的参考书。

  “天下第一难”的破解、“希望工程”的源起、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内幕、给总理递材料的细节、用鼠标参政议政的背后、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传奇、人大代表的人生本色……所有这些在全国人大代表卷《参政的艺术》一书中得到立体诠释。
【作者简介】
  余玮,非虚构作家、红色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在新闻出版界有“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与“为红色中华立传”之誉。湖北赤壁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红歌纪事》《红墙见证》《世纪小平》《敦厚朱德》《魅力陈云》《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等,并有作品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著述共计1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出席过2007年中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在新闻出版界有“智囊传记专业户”之誉。湖南耒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触摸红墙》《中南海大讲堂》《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国高端访问》《百岁名流》《第三只眼看人居》《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我们跨过鸭绿江》《芳菲年华:李菲传奇》等,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读者》《家庭》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目录】
序    勇闯人物访问“特区”的前行者    李而亮

蒋正华    出入学界与红墙之间

    ◎“天下第一难”问题的权威专家

    ◎“才子”型学者的平步青云路

    ◎走在学术与政坛之间

    ◎重大工程背后的真知灼见与赤子情怀

    ◎无法忘怀的平民领导人

刘奇葆    在山崩地裂的“大考”面前

    ◎大灾难突然降临的第一时间

    ◎抗震救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废墟之上创造“重建”的奇迹

    ◎与共青团20 多年的不解之缘

    ◎新希望再一次升起在“希望工程”的策源地

    ◎誓将天府之国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不怕“投诉”的书记力倡“干实事、真爬坡”

周洪宇    当面给总理递材料的“周大炮”

    ◎法律“外行”力促“反分法”诞生

    ◎“十大议(提)案”之首主人公“周免费”

    ◎关注义务教育全免费的最后一步

    ◎改革高考录取名额之争

    ◎情牵“移民二代”就地高考

    ◎自网民中找线索的“周大炮”不爱“挂耳科眼科”

罗崇敏   追求政绩的“改革官员”

    ◎“接生婆”的教育情怀

    ◎学者官员倾情打造“三明治”政府

    ◎“改革官员”的“三严”

    ◎从“三生教育”到“普十三”试点

顾海良   用学者智慧求解教育方程

    ◎与总书记直面“大学生就业”困局

    ◎打特色牌以突破“千校一面”

    ◎会“玩”的教育家矢志“读懂武大”

    ◎抱着一摞读书笔记的“知青”报名高考

    ◎“丰收”二字写在事业和家庭的“封面”上

王利明    跋涉在为“民”鼓与呼的路上

    ◎亲历物权法的艰难诞生

    ◎最高讲坛上向最高决策者献言立法

    ◎助推中国民法典的问世

    ◎侵权责任法“呱呱坠地”的幕后

    ◎突破世界民法典体系 

    ◎一本油印的“小薄本”带入民法的殿堂 /

    ◎不同的角色同一个梦想  

    ◎跋涉在通向学术之巅的路上 

方志远    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力挺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

    ◎主倡身份性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变

    ◎本色学者对“官本位”的另类解析

    ◎“私塾弟子”与自己不见面的思想导师 

孙大业    扎根植物细胞学领域的“拓荒牛”

    ◎矢志报国的科研勇士闯“地狱”

    ◎瓯越大地走出的细胞生物学家 

    ◎全国劳模的“自奋蹄”精神 

杨永良    见证并实践中国改革

    ◎“六朝元老”见证改革

    ◎两次“红色之旅”加足执政为民之油 

    ◎“小巷总理”爱子与老百姓心心相印 

    ◎情牵民生的人民公仆屐履荆楚

    ◎展望“东方芝加哥”的振兴长江梦

    ◎畅谈国是吐肺腑

    ◎力行“自身净”并让“身边清”

    ◎创造性的工作为“战略支点”保驾护航

徐光春    一个崛起的中原正成为现实

    ◎一个陌生的身影越来越被9700 万老百姓所熟悉

    ◎对新农村建设深深的情感牵挂

    ◎1500 万在外务工人员的生活成为“心头事”

    ◎每天的工作从“新闻”开始 

    ◎关注“小事情”的大胸怀

    ◎把文化的“原生矿”变为“活力水” 

    ◎在积极传承之中全力打造闪亮的文化品牌 

    ◎两位国家元首造访那块神奇土地的背后

    ◎中原儿女站在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妙语连篇新解“五子登科”等“官念”

    ◎边为河南人“正名”边立言“以发展赢得尊重”

王伟光    从00001号学子到学术智囊 

    ◎理论泛土上成就学者型官员 

    ◎有“两个脑子”的“书虫”徒步“长征”

    ◎到“北大荒”接受炼狱般的锻炼

    ◎北京大学“00001 号学生”的哲学“黄浦一期”生活

    ◎做马克思主义的“秀才”

    ◎寻求科研强院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吴秀凤    同舟诤友的“七情六欲”

    ◎有中日血统的“武汉人” 

    ◎三尺柜台下走出的“三八”红旗手 

    ◎脚跨政协和人大 

    ◎不断发挥“台”字号优势  

仇小乐    “三心二意”的海归政要

    ◎动荡年代的“主旋律”定弦“学习”

    ◎有志者步入仕途的快车道

    ◎忐忑上任到职权到位的默契互动

    ◎领衔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议案

    ◎政治同心工作放心生活关心

叶青    用鼠标参政议政

    ◎身份与角色“五级跳”的背后

    ◎24小时爆满的“公民意见箱”

    ◎“公车成本最低的厅官”破解3 个“1/3”

    ◎想着“中山装”的代表“但求无愧”

周宝生    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传奇

    ◎小山村成就一方富土、净土与乐土 

    ◎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

    ◎泥腿子盘起了高科技 

◎走出了“一阔就变”的怪圈

◎走上了一条长盛不衰的可持续之路

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忘本的农民\

    ◎看到有人穷就心疼的村官也曾放过“卫星”

    ◎“忘本”的农民有过一次难言的大起落

    ◎跻身江苏省政协常委仍留恋村支书一职 

    ◎“能正能副”的“废物利用” 

    ◎高举“共同富裕”大旗 

黄楚平    一座城市的变与不变

    ◎跳起来摘桃子

    ◎走出漂亮的一着棋

    ◎活力和魅力的背后

夏菊花    菊傲群芳夏若春

    ◎“代表亚军”见证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姓氏的一字之差背后饱含童年的无尽辛酸

    ◎心底难以释怀的学习情结与无法割舍的亲情 

    ◎陈毅副总理看后连呼“绝了”

    ◎一枝独秀的“红花”在非常岁月被诬蔑为“黑花”

    ◎极富戏剧性的姻缘

    ◎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与最看重的荣光

跋   春天的约会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