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
  •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
  •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
  •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

作者签名本

19.93 5.0折 39.8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关承华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B3-044

上书时间2024-05-21

湖畔雅社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关承华 著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5351056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轻型纸
【内容简介】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妙解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难题》是作者基于近些年在各地开展的青春期教育、亲子教育、隔代教育等各类讲座,以及其亲身经历、感同身受,有针对性撰写而成的日常家庭教育问题妙解和应对策略。按照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9节课的方式呈现,用真实、生动、贴切的案例故事,真情、朴实、流畅的文字,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读懂孩子”、正确“评价孩子”,这是父母为孩子必修的一门课。这个课程大约10年,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探讨,需要纠偏,需要考核,孩子的成长就是考核的成绩,这个过程会很累、很辛苦,甚至很烦,但是请记住:一切源于爱!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教育焦虑症”已然成为了一种遍及千家万户的现象级问题。

 

本书作者在长期与家长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无论幼儿期有没有上过亲子课,有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早期教育,孩子们一般都在三岁以后开始让父母头疼,上幼儿园老师告状,上小学成绩不理想,家长焦虑,孩子还一肚子委屈。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这是什么情况?他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作者不断地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开药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过程中,发现,在孩子成长的时间段上,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片空白地带,即3岁以后到12岁之前。

 

3岁前的早期教育如火如荼,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心气儿正高,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全身心地付出;到孩子12岁左右出现青春期叛逆的征兆时,家长们又开始着急,临时抱佛脚,看书、找专家,企图从中找到一味能够治疗“青春期综合症”的灵丹妙药。作者这十多年来接待了许许多多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的家长,其《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十几年畅销不衰就是充分的佐证。而奇怪的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了,5岁上学前班了,6岁上小学了,家长们似乎松了一口气——有老师管啦!可是恰恰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问题接踵而至:不听话,乱发脾气,从幼儿园往家拿玩具,不好好吃饭,不合群儿,不专心听讲,写作业磨蹭,成绩不理想…… 介于婴幼儿早期教育与青春期教育这两个时间段之间,家长们似乎缺少一些系统的指导,却都在为了应对“熊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而苦恼和焦虑。

 

尤其是在追溯青春期问题的成因时,青春期现象没有偶然性,进入青春期也不是一瞬间的事:如果我们把青春期的起始年龄定为12岁左右的话,那么,12岁前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围、亲子关系,都对孩子进入青春期,或做了有益的铺垫,或埋下了不良的隐患。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做父母是本能,做家长是职称。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错过了好的教育期。找出孩子问题所在的“症结”和孩子出现偏差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书中作者独创了“评价孩子的五个标准”,以及具体教育方案,告诉父母用这五个标准重新衡量,你会对孩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春风化雨般对其进行感染,适时引导——你将开心地看到一个健康、自信、快乐、好学的优秀学生。

 

《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妙解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难题》是作者基于近些年在各地开展的青春期教育、亲子教育、隔代教育等各类讲座,以及其亲身经历、感同身受,有针对性撰写而成的日常家庭教育问题妙解和应对策略。按照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9节课的方式呈现,用真实、生动、贴切的案例故事,真情、朴实、流畅的文字,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读懂孩子”、正确“评价孩子”,这是父母为孩子必修的一门课。这个课程大约10年,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探讨,需要纠偏,需要考核,孩子的成长就是考核的成绩,这个过程会很累、很辛苦,甚至很烦,但是请记住:一切源于爱!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教育焦虑症”已然成为了一种遍及千家万户的现象级问题。

 

本书作者在长期与家长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无论幼儿期有没有上过亲子课,有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早期教育,孩子们一般都在三岁以后开始让父母头疼,上幼儿园老师告状,上小学成绩不理想,家长焦虑,孩子还一肚子委屈。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这是什么情况?他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作者不断地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开药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过程中,发现,在孩子成长的时间段上,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片空白地带,即3岁以后到12岁之前。

 

3岁前的早期教育如火如荼,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心气儿正高,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全身心地付出;到孩子12岁左右出现青春期叛逆的征兆时,家长们又开始着急,临时抱佛脚,看书、找专家,企图从中找到一味能够治疗“青春期综合症”的灵丹妙药。作者这十多年来接待了许许多多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的家长,其《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十几年畅销不衰就是充分的佐证。而奇怪的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了,5岁上学前班了,6岁上小学了,家长们似乎松了一口气——有老师管啦!可是恰恰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问题接踵而至:不听话,乱发脾气,从幼儿园往家拿玩具,不好好吃饭,不合群儿,不专心听讲,写作业磨蹭,成绩不理想…… 介于婴幼儿早期教育与青春期教育这两个时间段之间,家长们似乎缺少一些系统的指导,却都在为了应对“熊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而苦恼和焦虑。

 

尤其是在追溯青春期问题的成因时,青春期现象没有偶然性,进入青春期也不是一瞬间的事:如果我们把青春期的起始年龄定为12岁左右的话,那么,12岁前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围、亲子关系,都对孩子进入青春期,或做了有益的铺垫,或埋下了不良的隐患。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做父母是本能,做家长是职称。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错过了好的教育期。找出孩子问题所在的“症结”和孩子出现偏差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书中作者独创了“评价孩子的五个标准”,以及具体教育方案,告诉父母用这五个标准重新衡量,你会对孩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春风化雨般对其进行感染,适时引导——你将开心地看到一个健康、自信、快乐、好学的优秀学生。

 


【作者简介】

关承华,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从教32年,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27年。曾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曾多次接受《中国青年报》、腾讯、国家图书馆、北京阅读季等访谈和大型讲座,在中小学校和家长中ji具影响力。其经典畅销书《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凭什么让学生服你》分别获得《中国教育报》“2009年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和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奖项。

【目录】

前言 

 

第一课   亲子教育

 

引言:亲子教育之我见

 

第1 节 深刻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课后小结

 

第2 节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评价孩子的“五个标准” 

 

课后小结 

 

第3 节 父母的爱,要讲究方法与艺术 

 

一/ 再一次强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 会爱,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学习 

 

三/ 用一颗平常、平等的心爱孩子 

 

四/ 尽可能的陪伴 

 

五/ 有爱好好说

 

六/ 不要忘记孩子的年龄 

 

课后小结

 

第二课  青春期教育

 

引言:再谈青春期教

 

第1 节 青春期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 生理变化 

 

二/ 心理变化及表现 

 

课后小结

 

第2 节 青春期问题的成因 

 

一/ 亲子教育阶段为青春期埋下了隐患 

 

二/ 家长期望值的一厢情愿

 

三/ 社会对青春期现象的过度渲染 

 

课后小结 

 

第3 节 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一/ 备课——对青春期的正确认识 

 

二/ 作业——家长应该完成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  隔代教育

 

引言:一个全新的课题 

 

第1 节 隔代教育的心理暗伤 

 

一/ 什么是心理暗伤 

 

二/ 为什么是暗伤 

 

三/“暗伤”都伤到了谁

 

课后小结

 

第2 节 在“无奈”中求和谐 

 

一/“隔代教育”不是一无是处 

 

二/ 如何化解“隔代教育”产生的“心理暗伤”

 

课后小结 

 

第3 节 隔代教育,路在何方 

 

一/ 现阶段,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二/ 隔代教育循序渐进的蜕变 

 

课后小结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