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

22 5.6折 39 九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荣生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6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

上书时间2024-05-23

易遥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荣生 著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6
  • 版次 2
  • ISBN 9787532089024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1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框架为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论著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审视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所涉及的论题皆为本学科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有现实意义,也为我国语文学科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提供了较扎实的思想资料。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导言:语文科课程论
第1节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
1.1归属参照系试建
1.2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
1.3语文教育研究的七个层面
第2节“语文科课程论”辨证
2.1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具体形态与语文科课程
2.2语文科课程论与语文科教学论
2.3学派语文课程论与语文科课程论
第3节本书的结构及内容概要

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
第1节“分析框架”概说
第2节袭用分析框架的批判
2.1袭用分析框架问题之一:两极概念的实体化
2.2袭用分析框架问题之二:分析能力的残缺
第3节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建立
3.1语文教育界突破袭用框架的努力
3.2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
第4节从“潜层面”分析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
4.1分析框架作为公用平台
4.2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取样
4.3对取样材料的“潜层面”分析
4.4“潜层面”诸成分交互关系的进一步说明

第三章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课程取向
第1节“课程取向”概说
第2节多元并呈的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1美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2法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3德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4日本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5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对总取向的纷争及其问题
第3节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取向
3.1语文能力与听说读写取向0
3.2中日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比较及讨论
3.3中美语文课程“说话”目标比较及讨论
3.4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取向”变异

第四章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文化意识
第1节“文化意识”概说
第2节古与今:关于“整体感知”
2.1两代语文教学大纲的不同语境
2.2“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层面的含义
2.3“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
第3节中与西:关于“对话理论”
3.1“对话理论”解析
3.2“感受性阅读”的考察
3.3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知识状况
第1节“知识状况”概说
第2节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
2.1从知识状况看欧美的语文课程目标
2.2我国语文课程知识状况的负面扫描
第3节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
3.1对知识状况的审理要紧急地提到日程
3.2将知识问题在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主题化”

第六章语文教材的两个理论问题
第1节研究的背景
第2节关于“语文教材内容”
2.1语文教材研究中的术语纠缠
2.2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
2.3语文教材内容的含义:用什么去教
2.4语文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
第3节关于“语文教材体系”
3.1我国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3.2“明里探讨”的层面混淆
3.3“科学体系”的误区

第七章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
第1节“定篇”类型的选文
1.1“定篇”类型选文界说
1.2“定篇”的课程内容
1.3“定篇”的功能发挥方式
第2节“例文”类型的选文
2.1“例文”类型选文界说
2.2国外语文教材中的“例文”
2.3“例文”的功能发挥方式
第3节“样本”类型的选文
3.1“样本”类型选文界说
3.2“样本”的编撰策略与技术(上)
3.3“样本”的编撰策略与技术(下)
第4节“用件”类型的选文
4.1“用件”类型选文界说
4.2“用件”的三个品种
4.3对“用件”的误用
第5节选文类型鉴别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八章代结语: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建议
第1节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时代转型
1.1名称改变预示着范型转换
1.2前景之一: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
1.3前景之二:语文教材的“多样化”格局
1.4前景之三: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第2节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2.1目前所达到的状态
2.2着眼于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法改革有局限
2.3语文课程的问题主要出在课程内容上
第3节三点建议

第九章补充: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课例
第1节《愚公移山》课例
第2节课例评议:关于文本解读
2.1对阅读取向的审议
2.2对解读方式的审议
第3节课例评议:关于课程实施
3.1课程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
3.2对教学内容的审议
3.3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