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研究 公共关系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编 新华正版
图片为自动上传,已实物为主。套装书请先咨询商家。
¥
38.83
4.5折
¥
86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编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T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编
-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6
-
版次
1
-
ISBN
9787573313515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页
-
字数
3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是城市的灵魂,展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旅游是传播的特别途径,是低碳绿产业、富民产业。文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经济增长重要引擎。512汶j特大地震纪念馆是展示绵阳旅游的窗,在推进西部强市、旅游强市建设中有核心、宣传教育、辐带动作用。本书收录了众多研究学者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进行研究的多篇文章,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研究抗震救灾精神,弘扬,传播正能量,为研究抗震精神、灾后重建等提供有力参意义。
精彩内容:
关于抗震救灾的思想与实践胡子祥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遭遇个地震活跃期。不畏艰险,亲临一线,亲自和指挥抗震救灾,并形成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认识方面,提出和地球“打仗”,要“多难兴邦”,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观点;在应急救灾方面,提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方针;在震减灾方面,提出“从预测到,以为主”的思想;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党的一元化、多方面分工协作的思路。关键词:;抗震救灾;思想;实践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为频发的之一。抗震救灾不仅事关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还是衡量执政党力、检验执行力、评判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个地震多发期,在抗震救灾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梳理关于抗震救灾的讲话、报告、批示、书信等,深刻认识和了解关于抗震救灾的思想与实践,对于当前进一步做好相关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无启示。一、正确看待抗震救灾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因此高度重视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治工作。1950年8月18,在政务院第四十六次政务会议上指出:“对于自然灾荒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不能控制它,只能做到止它和减少它所给予我们的灾害。”①众所周知,正确认识和看待抗震救灾,是做好地震、应急和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那么,是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抗震救灾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和地球“打付”。地震是“白殃果的敌人”,抗震救灾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永恒话题。1954年9月23 在届代表大会次会议上,指出:“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是我国的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①因此,在制定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科学发展远景计划和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和院开始虑对包括地震科学在内的各学科门类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和系统谋划。1970年2月7,接见地震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指出:“搞地震工作是与自然作斗争,向地球开战嘛!”“地震不限于陆地,海上也有,有的感觉轻一些。我国近海区还是不少的,大的是南海,还有三沙群岛,加在一起有一千多万方公里。地震的比例如只算陆地的比例略少了一些,如按全球面积算大一些。我国的地震比例还是不小的,沿太洋我们占一份,沿地中海到中亚细亚我们也占一份,在世界上地震区我国比例是大的。”同时,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发生地震多的是西藏,是台,第二是新疆第四是云南,第五是四川,第六是河北,然后是山西、广东等省。东南部少一此,如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少一些,但沿海还是有的。②由此可见,同地震灾害作斗争,是民一直以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艰巨任务。第二,要“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素来辩证地、积极地、乐观地看待地震灾害,“多难兴邦”是他的一个重要观点。一是要结经验。1966年3月邢台地震爆发后,亲临隆尧县邢台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听取情况汇报,他强调指出“结出经验,要为造福。”“加强调查研究,结战胜灾害的经验,把坏事变成好事。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把救灾经验记载下来,流传后代。”二是要加强研究。1966年5月28,在接见邢台地震科学讨论会代表时讲话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上。因此,人类得不断地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④因此,要求地震科学工作者加强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由现象到本质,找出规律,有所发现,进而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目录】
-
关于抗震救灾的思想与实践胡子祥
抗震救灾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韩晓娟
抗震救灾精神对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冷书恒胡子祥
建党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王晓峰
论抗震救灾精神的三重逻辑龚绍臣
论抗震救灾精神的传统意蕴白晨昭
抗震救灾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刘春花
新时代传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大意义谷肖
奋斗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刘艳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紧迫必要研究何瑞雪
浅析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周边环境治理对遗址保护的影响和保障作用
龚奎苗秋生李永东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现状调查及对遗址保护利用思路的探讨
李慧 袁钰博 龚云龙
地震遗址治理保护和管理应用研究 刘继野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展陈叙事结构研究
赵建杨孟昀罗雅文
抗震救灾精神视阈下的地震科普场馆建设肖军伟
重大风险挑战应对中群众政治认同的中国理路 雷芳
信任层级差异的质研究张纯胡子祥
灾区群众自我认同重建研究曹燕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群众社会心态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王雪
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李慧
新媒体环境下抗震救灾精神宣传教育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王思雨 陈淑丽
依托灾难场馆构建区域中小生命教育实践基地的探索
安卫忠朱祺肖亚
抗震救灾精神融入“00后”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苟明娇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绵阳西部旅游强市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杨孟昀曾明
文旅融合背景下县级国有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的调研与思
张定春梁辉明吕陈姣
地震遗址文旅融合创新与发展思 何海芳
抗震救灾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胡茂贾丹
盐亭灾后重建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李绪鹏
践行抗震救灾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金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汪钦
用抗震救灾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实践 李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