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和灰杨繁殖生物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胡杨和灰杨繁殖生物学

20 1.6折 128 九五品

仅1件

云南昆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志军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7

book_is_future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志军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15329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内容简介】
  《胡杨和灰杨繁殖生物学》是作者近20年对胡杨和灰杨繁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积累,系统介绍了胡杨和灰杨开花传粉特性、胚胎发育特点、生殖构件数量格局特征、种子散布及繁殖的时空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规律、克隆繁殖器官分布及克隆生长特征、克隆繁殖的发育解剖学特点及克隆分株种群的数量格局特征等,阐述了这两个物种种子繁殖和克隆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胡杨和灰杨繁殖生物学》可供植物学、生态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尤其是可以为从事新疆极端干旱区植被恢复、荒漠河岸林保护和干旱区生态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指导。
【目录】
第一篇 胡杨和灰杨概述及相关研究进展
第1章 胡杨和灰杨概述
1.1 分类学地位
1.2 地理分布
1.3 生物学特性
1.4 生物生态学特性
1.5 林分构成及林型
参考文献
第2章 种子繁殖研究进展
2.1 开花物候研究
2.2 胚胎学研究
2.3 生殖构件研究
2.4 种子散布研究
2.5 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克隆繁殖研究进展
3.1 克隆生长
3.2 克隆植物生长构型及其可塑性
3.3 克隆整合作用
3.4 克隆植物生长格局的内部调节机制
3.5 胡杨和灰杨克隆繁殖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胡杨和灰杨种子繁殖
第4章 开花传粉特性
4.1 研究方法
4.2 花的形态及开花习性
4.3 同一年份不同种群间开花物候的比较
4.4 同一种群开花物候期在年份间的变化
4.5 同一种群开花期在年份间的变化
4.6 种群开花物候与气温的关系
4.7 单株散粉的时空特征
4.8 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生活力
4.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胚胎发育特点
5.1 研究方法
5.2 胡杨花粉和胚囊发育
5.3 灰杨花药及花粉粒的发育
5.4 灰杨胚珠及胚囊的发育
5.5 花药、花粉粒发育进程与雄花形态变化
5.6 胚珠、胚囊发育进程与雌花形态变化
5.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殖构件数量格局特征
6.1 研究方法
6.2 生殖枝数量格局特征
6.3 花芽数量格局特征
6.4 花序数量格局特征
6.5 果实数量格局特征
6.6 果实数量格局的种间差异
6.7 不同种群间果实数量的比较
6.8 生殖枝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
6.9 花芽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6.10 花芽与生殖枝养分含量间的关系
6.11 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种子散布及繁殖的时空特征
7.1 研究方法
7.2 种子微形态特征
7.3 冠毛的微形态特征
7.4 带冠毛种子脱落和萌发与环境水分条件的关系
7.5 种子散布的时间特征
7.6 种子散布的空间格局
7.7 散种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7.8 种子自然繁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7.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规律
8.1 研究方法
8.2 种子萌发及胚生长对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8.3 种子萌发及胚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8.4 种子萌发及胚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
8.5 不同种源种子萌发对盐胁迫的响应
8.6 幼苗生长发育规律
8.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 胡杨和灰杨克隆繁殖
第9章 克隆繁殖器官分布特征
9.1 研究方法
9.2 根系结构特点
9.3 横走侧根垂直空间分布特征
9.4 横走侧根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9.5 横走侧根形态特点
9.6 横走侧根垂直空间分布与克隆繁殖的关系
9.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克隆繁殖的解剖学特征
10.1 研究方法
10.2 胡杨横走侧根的形态特征
10.3 胡杨横走侧根的解剖学特征
10.4 胡杨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10.5 灰杨横走侧根的形态特征
10.6 灰杨横走侧根的解剖结构特征
10.7 灰杨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10.8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克隆生长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
11.1 研究方法
11.2 不同生境条件下克隆生长的数量特征
11.3 同一生境不同微环境条件下克隆生长的数量特征
11.4 克隆生长随季节的变化
11.5 克隆分株株高和基径生长随季节的变化
11.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克隆生长与内外因子的关系
12.1 研究方法
12.2 克隆生长与土壤物理因子的关系
12.3 克隆生长与土壤化学因子的关系
12.4 克隆生长与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关系
12.5 克隆分株种群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12.6 克隆生长与横走侧根养分含量的关系
12.7 克隆生长与横走侧根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和氮磷比的关系
12.8 克隆生长与横走侧根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12.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13.1 研究方法
13.2 克隆分株种群密度随季节的变化
13.3 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13.4 种群密度与聚集强度的关系
13.5 克隆分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种间比较
13.6 取样尺度对克隆分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13.7 讨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