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15 3.9折 38.5 八品

仅1件

吉林吉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恒泽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10

书摊可以讲价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恒泽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12
  • 版次 1
  • ISBN 9787117051415
  • 定价 38.5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及附篇,分别论述经络腧穴、刺法灸法、临床治疗以及针灸文献节录、针灸歌赋辑要、现代研究概况、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等。
  本教材的特点是:
  ①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强化传统针灸理论知识和技术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②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有机结合,注意训练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③优化教材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④突出针灸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反映针灸学学术发展的成熟内容。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教材在部分章节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较大改动。如上篇对腧穴作用、十四经腧穴的主治规律进行充实、调整,补充腧穴的古今文献摘要,突出了腧穴主治的应用。中篇在总论中突出针灸治神、调气、调整阴阳的作用,补充了灸法对热证治疗的作用。下篇对脏腑经络证治进行了删减,从临床辨证思维角度提出针灸辨证的基本要求,重要介绍常用辨证方法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尤其是经络辨证涵盖内容广泛,试从总体上对经络学说临床应用进行概括说明,以便学生掌握其要领;常见病症的治疗中,辅以医案举例,部分病症下附有一些西医病症的针灸治疗的介绍。附篇中增加现代研究概况、针灸病历书写等内容。
【目录】
绪言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学说的形成
一、针刺等感传的观察
二、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三、腧穴功效的总结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三节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一)根结
(二)标本
二、气街与四海
(一)气街
(二)四海
第四节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一)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三)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诊断方面
(二)治疗方面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发展与分类
第二节腧穴命名
第三节腧穴主治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四节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络穴
三、郄穴
四、下合穴
五、俞穴、募穴
六、八会穴
七、八脉交会穴
八、交会穴
第五节腧穴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三阴经
(一)手太阴肺经(1l穴)
中府(31)云门(32)天府(32)侠白(33)尺泽(33)孔最(34)列缺(34)经渠(34)太渊(35)鱼际(35)少商(35)(二)手厥阴心包经(9穴)天池(37)天泉(38)曲泽(38)郄门(39)间使(39)内关(39)大陵(40)
劳宫(40)中冲(41)(三)手少阴心经(9穴)极泉(42)青灵(42)少海(43)灵道(44)通里(44)阴郄(44)神门(45)少府(45)少冲(45)
二、手三阳经
(一)手阳明大肠经(20穴)商阳(47)二间(48)三间(49)合谷(49)阳溪(50)偏历(50)温溜(50)
下廉(51)上廉(51)手三里(51)曲池(52)肘髂(52)手五里(52)臂孺(53)肩偶(53)巨骨(53)天鼎(54)扶突(54)口禾髂(54)迎香(55)(二)手少阳三焦经(23穴)关冲(56)液门(57)中渚(57)阳池(58)外关(58)支沟(59)会宗(59)三阳络(59)四渎(60)天井(60)清冷渊(60)消泺(61)腧会(61)肩2骨(61)天髂(61)天牖(62)翳风(62)痪脉(63)颅息(63)角孙(63)耳门(64)耳和髂(64)丝竹空(64)
(三)手太阳小肠经(19穴)65
少泽(66)前谷(67)后溪(68)腕骨(68)阳谷(68)养老(69)支正(69)小海(69)肩贞(70)孺俞(70)天宗(70)秉风(71)曲垣(71)肩外俞(71)肩中俞(71)天窗(72)天容(72)颧髂(72)听宫(73)三、足三阳经74
(一)足阳明胃经(45穴)74
承泣(75)四白(75)巨髂(76)地仓(76)大迎(76)颊车(77)下关(77)头维(77)人迎(78)水突(78)气舍(78)缺盆(79)气户(79)库房(79)屋翳(80)膺窗(80)乳中(80)乳根(80)不容(81)承满(81)梁门(81)关门(81)太乙(82)滑肉门(82)天枢(83)外陵(83)大巨(83)水道(84)归来(84)气冲(84)髀关(85)伏兔(85)阴市(85)梁丘(85)犊鼻(86)足三里(87)上巨虚(87)条口(87)下巨虚(88)丰隆(88)解溪(88)冲阳(89)陷谷(89)内庭(90)厉兑(90)
(二)足少阳胆经(44穴)9】
瞳子髂(93)听会(93)上关(93)颔厌(94)悬颅(94)悬厘(94)曲鬓(95)率谷(95)天冲(95)浮白(95)头窍阴(96)完骨(96)本神(97)阳白(97)头临泣(97)目窗(97)正营(98)承灵(98)脑空(98)风池(99)肩井(99)渊腋(100)辄筋(100)日月(100)京门(101)带脉(101)五枢(101)维道(102)居髂(102)环跳(102)风市(103)中渎(103)膝阳关(104)阳陵泉(104)阳交(104)外丘(105)光明(106)阳辅(106)悬钟(106)丘墟(106)足临泣(107)地五会(108)侠溪(108)足窍阴(108)
(三)足太阳膀胱经(67穴)1】0
睛明(111)攒竹(111)眉冲(112)曲差(112)五处(112)承光(112)通天(113)络却(113)玉枕(113)天柱(114)大杼(114)风门(114)肺俞(115)厥阴俞(116)心俞(116)督俞(116)膈俞(117)肝俞(117)胆俞(117)脾俞(118)胃俞(118)三焦俞(118)肾俞(119)气海俞(119)大肠俞(119)关元俞(120)小肠俞(120)膀胱俞(120)中膂俞(120)白环俞(121)上髂(121)次髂(121)中髂(121)下髂(122)会阳(122)承
扶(122)殷门(122)浮郄(123)委阳(123)委中(123)附分(124)魄户(124)膏肓(124)神堂(125)谅请(125)膈关(125)魂门(125)阳纲(126)意舍(126)胃仓(126)肓门(127)志室(127)胞肓(127)秩边(127)合阳(128)承筋(128)承山(128)飞扬(129)跗阳(129)昆仑(130)仆参(130)申脉(131)金门(131)京骨(131)束骨(132)足通谷(132)至阴(132)四、足三阴经】34(一)足太阴脾经(21穴)134隐白(134)大都(135)太白(135)公孙(136)商丘(136)三阴交(137)漏谷(137)地机(138)阴陵泉(138)血海(138)箕门(139)冲门(139)府舍(140)腹结(140)大横(140)腹哀(141)食窦(141)天溪(141)胸乡(142)周荣(142)大包(142)
(二)足厥阴肝经(14穴)143
大敦(143)行间(145)太冲(145)中封(145)蠡沟(146)中都(146)膝关(147)曲泉(147)阴包(147)足五里(148)阴廉(148)急脉(149)章门(149)期门(149)
(三)足少阴肾经(27穴)150
涌泉(152)然谷(152)太溪(152)大钟(153)水泉(153)照海(153)复溜(154)交信(154)筑宾(155)阴谷(155)横骨(156)大赫(156)气穴(156)四满(157)中注(157)肓俞(157)商曲(157)石关(158)阴都(158)腹通谷(158)幽门(159)步廊(159)神封(160)灵墟(160)神藏(160)或中(160)俞府(161)
第二节奇经八脉162
一、任脉(24穴)162
会阴(163)曲骨(163)中极(164)关元(164)石门(165)气海(165)阴交(165)神阙(166)水分(166)下脘(166)建里(167)中脘(167)上脘(167)巨阙(168)鸠尾(168)中庭(168)膻中(169)玉堂(169)紫宫(169)华盖(169)璇玑(170)天突(170)廉泉(170)承浆(171)
二、督脉(28穴)172
长强(173)腰俞(173)腰阳关(174)命门(174)悬枢(175)脊中(175)中枢(175)筋缩(176)至阳(176)灵台(176)神道(177)身柱(177)陶道(177)大椎(178)哑门(178)风府(179)脑户(179)强间(179)后顶(180)百会(180)前顶(181)囟会(181、上星(181)神庭(181)素髂(182)水沟(182)兑端(182)龈交(183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维脉
六、阳维脉
七、阴蹯脉八、阳踽脉
第三节十五络脉
一、手太阴络——列缺
二、手少阴络——通里
三、手厥阴络——内关
四、手太阳络——支正
五、手阳明络——偏历
六、手少阳络——外关
七、足太阳络——飞扬
八、足少阳络——光明
九、足阳明络——丰隆
十、足太阴络——公孙
十一、足少阴络——大钟

中篇刺法灸法
下篇临床治疗
附篇参考资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