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98年,英国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为其颁发了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为他一生执教的伯克贝克学院校长,由于他的辞职信一直未获批准,实际上他至死都是该校校长。2003年,获得杰出欧洲史研究奖。2012年,中国国庆日凌晨,因病在伦敦谢世。 自14岁在柏林念中学时加入共产党后,一生未曾脱离,马克思主义成为他终生奉行的价值观。就读剑桥大学期间,就是共产党内的活跃分子。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他始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在冷战时代,身为共产党员的霍布斯鲍姆,是“西方世界潜在的敌人”和被监控的对象,生活之路频遭窘困。幸好他在伯克贝克学院觅得教职,方能维持温饱。1946年,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持续举办马克思主义研讨会。1952年,在麦卡锡主义正盛之时,参与创办了著名杂志《过去与现在》,成为西方影响深远的左派史学阵地。1956年,由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和“匈牙利事件”的爆发,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分裂,西方共产党员纷纷退党。霍布斯鲍姆则选择继续留在党内,但从此不再积极过问政治,而是安心于学术世界。 作为共产党人,霍布斯鲍姆可谓生逢其时,一生目睹共产主义的兴衰和资本主义的变迁;作为一个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的历史学人,其人生和学术经历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虽然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背景令霍布斯鲍姆的教学生涯进展艰辛,但却使他与国际社会间有着更为广泛的接触和研究机会,从而*终建立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