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文学·音乐·表演: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
¥
60
3.8折
¥
160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傅谨 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6-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傅谨 编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61991
-
定价
1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04页
-
字数
1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京剧的文学·音乐·表演: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为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学术研讨会旨在推进京剧研究与传播,致力于京剧健康发展。此论文集共收录95篇论文,内容包括:京剧的文学脉络、京剧音乐的历史演变、京剧表导演理论探讨、京剧史研究、京剧的传播、当代京剧发展等。
- 【作者简介】
-
主编简介:傅谨,195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艺术》杂志主编,二级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科重点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多年从事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美学与文化政策研究,为戏曲发展和京剧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当代*影响的戏剧理论家之一。
- 【目录】
-
(上卷)
第一编 京剧史论
关于南派京剧形成表述的一点修正意见
从剧目、演剧观、表演方法的变更讨论“戏改”与“改人”——个案分析:李玉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份研究资料的实证与启示
文学系本表演为体音乐是魂——关于京剧艺术三大要素之浅见
意境与情趣——再论京剧是诗
张庚先生对京剧昆曲的关注和研究
传统戏剧的类别、形成规律、价值及传承保护
既要向前走,也要常回头——京剧继承与创新杂谭
有关京剧的九大谎言
辛亥风云梨园映象——十字路口的回眸与思索
洗心斋初考
京昆之间
方法论变革与美学文艺学体系创新对京剧的意义
样板戏话语体系的形成——以《沙家浜》版本变迁为例
论京剧的体制
论样板戏的非作者性
中国戏曲导演学的里程碑——略论清代戏曲家李渔的导演学
京剧与京城文化
只区文野不分高下——京剧与豫剧同类剧目比较谈
民国京剧批评“评判尺”的初建
民国时期京剧艺术批评范式之确立
对京剧现状一点思考
京剧现代戏政治文化背景与艺术上的千秋之功
从侉戏到京戏——看清宫廷对京剧文化的认同与引领
新编历史剧创作中的几个特征
京剧艺术在中小城市的生存状态与多样化传播——以临清城乡为背景
清代海瑞戏及其发展辨析
业绩不朽风范长存——纪念任桂林先生百年诞辰
京剧剧场生态考察
浅谈京剧兴盛对柳子戏等北曲剧种的冲击和影响
曹禺论京剧创作与京剧表演
20世纪早期日本“京剧通”对京剧的译介与传播
符合京剧唱与念的英文翻译
戏曲典故英译的翻译原则——以《西厢记》为例
戏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以《牡丹亭》为例的英译与传播研究
第二编 京剧文学
试谈荀慧生荀派艺术悲剧中的文学表达
误读“黛玉葬花”:论北梅南欧的抒情京剧
浅说传统京剧剧本中的俗语
论京剧《洪羊洞》之悲剧因素
从上海京剧院的创作看新时期新编戏曲之变迁
清升平署皮黄剧目《戏凤》中的正德皇帝
小说大家还珠楼主也是一位剧作家
陈墨香京剧创作叙论
蘸血合泪,唱出铿锵之曲——细论翁偶虹的《鸳鸯泪》
《两世因》:一个成熟的京剧剧本——兼谈剧种成熟与剧本成熟的关系
从京剧《凤还巢》看当下京剧创作“谐趣性”的缺失
新世纪前十年的京剧历史题材剧目创作例析
诌议京剧唱词
京剧《龙凤呈祥》的文化价值
京剧《沙家浜》剧本的文学价值
(下卷)
第三编 京剧音乐
京剧音乐和它的现代发展
传奇、昆剧、乱弹、京剧:清代戏曲的“四手联弹”
《戏曲发声法初探》——以京剧声腔为例
由“中字理论”探讨梅派京胡弓法
京剧唱腔与视唱教学的链接
音乐模式:京剧进课堂与戏曲的定位问题
京剧《曹操与杨修》的文学、音乐与表演
京胡“气质”
京剧四大名旦《玉堂春》老唱片文本唱腔比较研究
京胡艺术“学院派”散论
论程砚秋京剧《女儿心》唱腔的整理改编
第四编 京剧表演
京剧表演中“笑”的艺术魅力
京剧剧本中舞台指示演化与类别初探——以《四郎探母》历代各种版本为例
为角色表演搭建平台的京剧文学
从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
京剧表演艺术流派继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样板戏”的音乐变革及其舞剧化倾向
京剧流派艺术辩证关系六题
《打城隍》《打杠子》《打面缸》与《打花鼓》四出京剧丑角开蒙戏的艺术特色与教学实践
关于发展男旦恢复跷工的建议
戏曲表演“做”与“打”
京剧丑行的分类辨析与职能
马连良念白艺术研究初探
试论李少春的京剧表演创新——以《野猪林》《白毛女》为例
京剧“武旦戏”在台湾的传承与特色——以《泗洲城》为例
论大小场——《智取威虎山》:从话剧到现代戏、样板戏
戏曲演员身体素质与设计性补足训练
第五编 梅兰芳和京剧名家
Neher Versus Shaginyan:Two Female Critics Taking Opposite Stands
梅兰芳表演理论及体系——《舞台生活四十年》个案研究
一九四九年的梅兰芳
梅兰芳在夏威夷:影响与传播的分层
梅兰芳对京昆艺术和中国革命的贡献——在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京剧研究生班上的讲演
梅兰芳访苏游欧的深远影响
沿“移步不换形”,寻“戏曲之形”——探究梅兰芳戏曲创新核心观念的基本内涵
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梅兰芳题材小说论略
被忽略的友谊——梅兰芳与徐志摩
纪念大师的第一步
余三胜籍贯考
余胜荪生平与艺术钩沉
从程长庚接受看民国时期京剧批评的两个维度
苍凉恳挚奇正相生——从谭腔看谭鑫培的艺术魅力
对“表演”理解的变异——从《儿女英雄传》到《十三妹》
再谈周信芳和王荣山——答刘世军先生
读裘琐记
菊坛点将录(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